大家還記得10月10日
是考研報名的第一天
本以為會等來各位考生
吐槽研招網又又又崩了
沒想到當天卻是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
迅速衝上了微博熱搜前三
原來在最近校招季
有不少學生反映
一些企業在招聘環節
明確表示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更有HR直言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差別可大了
非全日制=本科生」
一時間引髮網友熱議
也引起了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不滿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歧視
近年來
研究生報考人數逐年上升
2018年考研報名規模已達到290萬人
多少人擠破腦袋想要衝出重圍
但身在研究生圈子的人
也不是那麼順心如意
也有倒不完的苦水
就比如研究生的學歷鄙視鏈
學術型碩士>專業型碩士>非全日制研究生
讓非全日制研究生們
一直飽受歧視
湖南大學69名學生棄讀研究生
最近有一則新聞引起了很大轟動
湖南大學研究生院發布公示
宣布取消69名2019級研究生入學資格
而這些學生都是因為錄取未報到
主動放棄入學資格的
錄而不讀無疑有浪費教育資源的嫌疑
更讓網友們不能理解的是
考上985學校還不去讀
這些學生到底怎麼想的?
但其實通過這份名單
與湖大2019級碩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對比
可以發現
放棄入學的69人名單中
就有54人為非全日制研究生
湖南大學法學院的招生辦工作人員介紹
今年法學院放棄入學的10名研究生中
9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均是因為報考全日制研究生未被錄取
調劑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
與這10名同學溝通發現
他們主要是因為高昂學費
找到工作等原因放棄入學
但高達78%的比例也在向我們強調
「非全日制研究生」
明顯是大部分同學錄而不讀的誘因
HR直言「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
為什麼那麼多考研學生
對「非全日制研究生」避而遠之呢
很多同學考研的目的
是提升自我價值以獲得更好發展
但企業招聘時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視
完全是對其含金量的否定
以至於學生被就業歧視引導
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產生牴觸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
國內某大型建築公司
在2020秋招中就明確表示
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學生
某房地產公司HR也坦言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區別)大了去了
非全日制=本科生」
這說明招聘單位在很大程度上
對非全日制研究生課程質量持懷疑態度
一些非全學生過關斬將進入最終面試環節
卻因為一個「非」字慘被拒絕
真是冤上加冤
社會認可度較低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
登上熱搜後
網友對此展開了熱烈討論
在新浪財經發起的「你怎麼看」投票中
參與投票的27萬人中
有一半網友認同
非全日制是不能等同於全日制的
很多人在聽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時
不免會因為一個多出來的「非」字
產生很多想法
甚至將非全日制與在職研究生混為一談
認為既然區分開來
就一定是有其不如全日制研究生的地方
歧視也是在所難免的
非全日制與全日制的區別在哪兒
非全日制研究生其實並不同於在職研究生
在職研究生從未列入過國家統考
而非全日制在16年12月提出時
教育部就強調了
雖然將研究生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區分
但是非全日制也是參加國家統考
與全日制研究生統一划線
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那麼問題來了
全日制研究生與非全日制研究生
到底有著哪些區別呢?
報考條件及專業選擇
全日制的報名條件是比較寬鬆的
只要滿足報考條件即可
而非全日制則要參考招生單位及專業的要求
例如暨南大學、山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部分高校
就在招生簡章中明確規定
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定向類別
所以報考非全日制是有一定限制的
在專業選擇上也有所區別
全日制的專業選擇較多
學碩專碩均可填報
而非全日制主要以專業碩士專業為主
學術型碩士專業只有少量能填報
學習方式及授課時間
全日制研究生按照規定
需要全脫產在校學習
授課時間一般在周一至周五
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學習方式相對靈活
可以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
採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
授課時間一般安排在周末
這樣對於非全日制學生而言
雖然給了他們更自由的發展空間
但是也造成了社會大眾和用人單位
對非全日制學習很「水」的刻板印象
學費、獎學金及住宿
與全日制研究生8000元上下的學費相比
一萬至幾萬元不等的高昂學費
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選擇棄學的一個重要原因
再加上大多數學校
並未給非全日制學生設立獎助學金
一般也不會提供宿舍
在經濟上的大量投入
對比就業時可能會面對的不公待遇
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現狀
導致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調劑遇冷
授位證書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
同樣會在畢業時獲得畢業證和學位證
只是在非全的畢業證書中
會明確標明「非全日制」
很多用人單位僅僅因為這一點
就對非全日制研究生有所看法
但其實擁有雙證的碩士畢業生
其含金量是完全相等的
「他們」有話說
企業擔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實際水平
就對其簡單粗暴地一刀切
社會大眾不清楚其中區別
就隨意看輕非全日制研究生價值
倒不如來聽聽
最了解非全日制的人是怎樣說的
教育部早有規定
教育部在2016下發的
《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
不僅明確了非全日制和全日制
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而且在培養方面也作出規定
統一組織實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錄取
也就是說在招生時
非全日制和全日制是執行的相同政策和標準
不僅嚴進而且嚴出
教育部強調在研究生教育方面
兩個研究生類別也要堅持統一質量標準
所以在教育部的規定下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選拔和培養
是與全日制研究生相差無幾的
可不要再說非全學生很水咯
學生們怎麼看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
《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
近半數考生表示不考慮非全日制
近7成考生不願意調劑到非全日制
很多高校也面臨非全日制生源不足的問題
主要原因就在於
考生擔心非全日制學歷不被社會認可
以及難以負擔的高昂學費
但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同學也指出
雖然歧視是存在的
但自己選擇報考或調劑非全日制研究生
是因為其「隱形利益」大於爭議
讀研還是會讓自己比本科生更具競爭力
會對自己的學識、個人能力、人脈資源
以及未來升職都有很大幫助
也許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制度還未成熟的當下
會遭遇一些一時的歧視
但從長遠眼光來看
其利益是大於困擾的
高校、官媒不斷發聲
非全日制研究生受歧視的熱搜出現後
許多高校、官方媒體不斷站出來
力挺非全日制研究生
高校開出非全日制研究生推薦信
官媒紛紛科普非全日制的含金量
從他們的態度可以看到
非全日制學歷受到了國家、學界的普遍認同
所以不要再把偏見套在非全身上
形式固然有差別
但其硬核實力不容小覷
老師談非全日制歧視的根源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周光禮
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就指出
這種歧視要從高校的招生和培養中找原因
要形成自己的培養特色
發揮出高等教育與工作實踐聯繫方面的優勢
才能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
以專業型碩士為例
在2009年開始招收時
專業學位研究生比例並不高
社會認可度也很低
但是在近幾年的發展中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特色逐漸突顯
使得專業型研究生越來越熱門
在2017年招生人數甚至超過了學術型碩士
這也說明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
還需更進一步
其實不管是讀研是工作還是生活
歧視是我們避免不了的
除了堅決不向它低頭
我們做的就是努力讓自己強大起來
用實力擊破歧視鏈
- END -
網易遊戲猹叔編輯部整理編輯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或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