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結和她的草木工作室
就像植物一樣,在大山里靜靜生長。
杭州龍塢有一個白樺林創意園
32間手藝人工作室
深藏龍塢里,不留身與名
聽說這裡有一間神奇的草木工作室
有多神奇?
是廢棄金龍大客車改造的!
就是這輛大家見過都坐過的大巴車
報廢了,座位、行李架通通被拆除
一扇門都沒有,四面漏風
慘到連廢品回收站都不願拖走
竟然能改造成工作室?
「人間草木」工作室主人名叫綠結
在夏日深深淺淺的綠色植物里
被漆成墨綠色的大巴車像是生長多年的大樹
穩重又低調,毫不違和
不知是月季還是薔薇沿著籬笆緩緩向爬
猶如老樹身上的青苔般渾然天成
這哪裡是輛大巴車呀
落地大玻璃是車頭、小陽台是車尾……
白色窗簾通透又柔和
錯落的綠色點綴其間
比許多咖啡館都明亮舒適呀
更厲害的是,
車身兩側分別做成了露台和小花園
露台對面就是創意園的菜園子
拉開窗簾往外一看,就是滿眼綠意
這,根本就是宮崎駿《龍貓》里的秘密花園嘛
就連車輪都長滿了繡球
綠結說,期待他們一年比一年茂盛
「這樣改完,總共花了多少錢呀?」
綠結很坦然地說,為數不多的存款,大約1萬二
都花在了工作室的硬裝軟裝改造上
但是,「和植物在一起,就是我的工作,
也是我理想的生活,所以,很值得。」
看著植物標本的時候
綠結的眼睛在發光呢
綠結,
是一名植物手作人,
工作室的名字取自於汪曾祺的散文《人間草木》。
汪曾祺說:「尋常細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於有限之中。」
綠結是真正領悟這句話精髓的人。
綠結是個帶著泥土味的姑娘,
她喜歡上山去尋找花花草草,
去觀察種子如何傳播,
老樹上怎樣結滿形狀各異的蘑菇,
花朵怎樣安置才能不辜負它的美。
走在森林裡,
才能真實的感受到生命流淌帶來的喜悅和寂靜。
我們上班的路,只有呼嘯而過的風,還有隨著馳騁而去的地鐵,快速變幻的高樓大廈,而她走的路,每一步都踩著自己的節奏,充滿治癒。
綠結走的路,註定是少數人在走的路。有人問綠結,會不會擔心養活不了自己。
綠結說:「我不知道你說的養活是到什麼程度?食物和水,我還是買得起哦。」
綠結
她喜歡舊的事物,風乾的花朵,丟棄的木板,枯枝,樹葉,不知名的花朵,甚至是其貌不揚的石頭,被別人丟棄的竹籃,都能成為綠結眼中的「寶貝」。
舊的事物里有時光的印記,等待著人窺見它們的靜默和神秘,然後賦予舊物們新的生命。
甚至在超市裡購物,她會盯著玉米殼入迷,想著它們能夠在自己手中被變成什麼樣。
她覺得,植物是在提醒自己去發現這個世界的美,讓人了解自己和世界的聯繫,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儘管植物位於食物鏈的底端,它們精巧的結構和生命機制也沒有絲毫馬虎,它們和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她把它們帶回家,細心處理,放在適當的情景里,就是一個個妙趣橫生的作品。
吊墜是綠結根據真實的榛子做模型,然後粘上真正的榛果帽子。
每個吊墜的形狀都不相同,算是獨一無二。
想要把四季封存起來,
所以就做了二十四節氣標本。
用花瓣 、草木做的花草冰,就變成了會發光的植物寶石。
去叢林找到好看的植物孢衣,就像發現了迷你版的手中森林,她也捨不得多拿,最後只挖了兩塊帶回家。
有些人的堅持看似簡單,其實卻有著很高的門檻。
綠結能堅持做自己的事情,還不怎麼賺錢,不是因為她家底富足。
她的家境很普通。綠結的媽媽是工人,父親因為意外過世,家裡的哥哥已經成家。
其實家裡人一直很希望她能按部就班的工作,而不是去做這樣「陽春白雪」的事情。
但綠結堅持自己的想法,人生短暫無常,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有何不可呢。
「我是河南人,小時候在農村長大,記憶里最深刻的是一望無際的綠油油或金燦燦的麥田,田野路邊長滿了雜草和野花,我們會捉蟋蟀和螞蚱,用狗尾巴草編兔子,用大豆的葉柄編蜈蚣,爬樹捉知了和天牛,坐在樹上吹夏天的風。我偏愛野生的,我也是一個『野蠻生長』的人。」
中學時她會把花朵壓在書本里,製成書籤。她的喜好到了大學才開始放飛,一個中文系的姑娘,沒有學習過專門的植物課程,做這件事,純粹是因為熱愛。
大學畢業後,綠結也經歷過糾結和焦慮,最後她沒有去找工作,而是開了自己的手作淘寶店。
一開始她只做吊墜,但是吊墜對植物的種類、大小等都有限制,後來她開始嘗試更多的表達形式。
她手中的植物,
總是保持了自己的特色。
植物的選擇也不是只看意義和代表性,而是單純看它們的美感和興趣。
沒有紮實系統的學習過植物,也無法像專業的植物學者遍尋山川自然,她能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天地里,靠自己的靈性和勤奮,捕捉山林里的各種美好。
有一次,她設計「穀雨」標本時,靈感遲遲不來,心煩意亂的她提著木籃和鐮刀上山,準備尋找靈感。
走在林間,樹葉隨風飄動,溫柔的光線營造出靜謐的天地,這個時候,有沙沙的聲音響起。
原來是木荷的種子被風吹落,就像是下起了「木荷 」雨。木荷飛在她的頭髮和肩膀,她心念一動,二十四節氣的穀雨標本就變成了木荷雨。
《穀雨》標本
「你這麼愛植物,到底愛它的什麼?植物又不會說話」
綠結興致盎然:「我最先喜歡枯萎的被蟲吃過的葉子,它們彎曲的弧度,被自然腐蝕的樣子,甚至蟲咬的眼,都好看。」
我們很難想像被蟲蛀的葉子,到底有什麼美感。
直到,綠結把它拿出來,頓時豁然開朗。
這些葉子,被蟲蛀過後,留下淡淡的脈絡,那種枯敗殘缺的美,它身上有時間留下的印記。
愛一件事,就忠於一件事,在綠結眼中,萬物都有不同的風韻和美感。
因為太珍惜自己的作品,她沒法將事業做的太商業化。
有一次,一位男子想進來給自己妻子挑禮物,但每次看重的作品,都因為綠結捨不得,導致她不想賣,男人最後只好挑了一個吊墜。
「我挺煩有些客戶來問,為什麼你的作品原料都是不花錢的,東西還賣上百元這麼貴。」
綠結有些氣惱,「我每次去找這些好看的植物標本,處理植株上的灰塵,做防腐,為它們找漂亮的瓶子,組合處理這些植物,難道時間不都是成本嗎,還有我的審美眼光不值錢嗎?」
植物手作市場終歸是小眾的,
它的市場還需要時間成熟。
因為收入不多,
加上有時候沒有靈感,
自由職業者慣常的焦慮讓她擔心,手
作到底有沒有前途。
去年年底,綠結曾經找到一份在園藝設計公司當總助的工作,戲劇性的是,當老闆瞅了一眼她的作品後,開始勸她堅持自己的愛好。
在老闆的鼓勵下,才上了兩天班的她打道回府,這一次的意外,讓她更加堅定,自己的路是可以走下去的。
不久之後,綠結就碰到了那輛被遺棄在園內的大巴車。那是一輛所有人路過,都不會對它感興趣的大巴車。它外表破破爛爛,四處豁風。
綠結在自己的公號上寫道:「初見它是2018年的最後一天,前一天下了雪,當天飄著小雨,大巴車橫臥在園區一側的中央,邊上是一塊菜園。在那個陰霾寒冷的冬天,淒悽慘慘的我遇到了它。」
在大巴車周圍,
有龍尾巴山塘水庫,山林,亭子,
當把所有的元素放在一起,
一處可以依附的平靜小世界就這樣誕生了。
買下大巴車花了三萬,裝修花了1.2萬,用盡了她的積蓄。被改造過的大巴車,就像施了魔法,成了別有洞天的森林小屋。
車身被刷上了墨綠色的漆,周圍種上了淡雅的繡球花、爬山虎,園子外面還有一片菜園。
園長也是手藝人,十分欣賞綠結對藝術的追求,他還自費幫綠結做了水槽,在裝修上也出了不少力。
大巴車內的空間分成了三塊,一塊是休息室,一塊是工作區,還有一塊被隔出來當露台,可以種一些綠植。
大巴車裡的裝飾和家居,大部分都是綠結自己手作。工作檯是厚重的榆木,是綠結自己撿來的。
綠色清新的窗簾,
也是綠結手工製作。
沙發是自然的原木色,長長的傲嬌的像貓尾的植物,是白色荻花。
在窗邊掛滿風乾的植物,就像無聲的留白,讓人能一眼想到四季,山林,雨霧。
經過三個月的裝修,這裡也就真的變成了名副其實的人間草木。
手作,看似浪漫文藝,其實落實到行動中,充滿艱辛不易。在物質不豐裕的時候,依然堅持投入,需要的是耐心和勇氣。
「從大自然的角度來說,人類只要好好繁衍後代就行了。而理想是不利於繁衍的,自然便要予以阻礙。
如果人類都去追求理想了,傳宗接代的大任必然受到影響。可是,人類不願意承認自己和其他動物是一樣的,要不然就顯不出高級了。
人之為人,就是要為了理想而苦惱。」關於生存和理想之間的聯繫,綠結想得明白。
以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不拘什麼形式,就像植物一樣簡單生長,只需要陽光和雨水,泥土和微風,不知不覺,愛好和人生已經奇妙融合。
這個世界的美好,
終究會以另一種形式和人相遇。
只要你足夠虔誠,
就能製造一場場浪漫的相遇。
而這個90後姑娘,
已經在這條充滿治癒的路上越走越遠。
轉載自:手藝門,版權由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諮詢服務熱線(可複製):李老師:1381040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