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南京

2019-06-30   南宮的火哥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平方千米,2018年建成區面積1427.8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43.62萬人,城鎮人口695.99萬人,城鎮化率82.5%,是長三角及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 ,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南京第一條地鐵於2005年9月3日正式運營,是中國大陸第6個開通地鐵的城市,截至2018年10月,南京地鐵共有10條線路、174座車站,線路總長378公里,日均客流量超過340萬人次,地鐵線路長度居中國第4(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世界第5位。

南京水域面積達11%以上,有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莫愁湖、百家湖、石臼湖、固城湖、金牛湖等大小河流湖泊,長江穿城,沿江岸線總長近200公里。境內共有大小河道120條,分屬兩江(長江、青弋江-水陽江)、兩湖(固城湖、石臼湖)、兩河(滁河、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劃分水系,可劃分為長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陽江四大水系。

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 ,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 。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 ,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

截至2018年,南京各類高等院校71所,其中111計劃高校9所及學科25個,僅次於北京;211高校8所、雙一流高校12所、兩院院士81人,均穩居中國第三;全球科研城市50強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12、中國第3。

1981年南京被列為國家15個經濟中心城市;2004年經濟中心定位指數排名南京列中國大陸第六,僅次於北上廣深津 ;2008年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列中國第五,排北上廣深之後。

2014年中國區域中心城市競爭力評估,南京僅次於深圳廣州(不含京滬)。 2015年全國投資吸引力城市排名,南京位列中國第五,緊隨北上廣深。 2018年南京產業結構為,第一產業占據2.1%,第二產業占據36.8%,第三產業占據61.1%。

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12820.4億元,列全國第11位,增長8.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52886元,在中國直轄市、副省級市及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三,僅次深圳和廣州 ;第一產業增加值273.42億元,增長0.6%;第二產業增加值4721.61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7825.37億元,增長9.1%

南京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鐘山風景名勝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金陵小吃位列中國四大小吃之首,主要的集中地有老門東、夫子廟、獅子橋等,如南京大牌檔、尹氏雞汁湯包、蓮湖糕團店、綠柳居等,此外還有秦淮八絕、鴨血粉絲湯

、小籠包、煮乾絲、皮肚面、如意回鹵干、什錦豆腐澇、牛肉鍋貼、狀元豆、鹽水鴨、五香蛋、活珠子、臭豆腐、南農燒雞、桂花糖芋苗、東山老鵝等風味小吃。

南京的飲食以金陵菜著名,金陵菜是指以南京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菜系,是蘇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

金陵菜起源於先秦,隋唐已負盛名,至明清成流派,民國時至頂峰,民國時的金陵菜享有極高聲譽,有「京蘇大菜」之稱,受到上層名流顯貴的喜愛,多少名門望族設宴無不以「京蘇盛宴」為傲。

金陵菜原料多以水產為主,注重鮮活,刀功精細,善用燉、燜 、烤、煨等烹調方法,口味平和,鮮香酥嫩。菜品細緻精美,格調高雅。

講究刀工,擅長火功,富於變化的技法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

講究七滋七味,鮮、爛、酥、嫩、脆、濃、肥,酸、甜、苦、辣、咸、香、臭。

以咸為主,咸甜適宜、酸而不澀、苦而清香、辣而不烈、脆而不生、濃而香醇、肥而不膩、淡而不薄,代表了名貴、典雅、華美、大氣的古都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