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鼻祖在鳳陽,明中都城比紫禁城早37年

2020-11-24     朱文鑫

原標題:故宮鼻祖在鳳陽,明中都城比紫禁城早37年

一直喜歡中國古建築,尤其喜歡對於歷史古城的探索。在追溯了國內幾座關於故宮的歷史遺蹟後,終於走進鳳陽,去探秘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故宮鼻祖——明中都。

於是,在博物館袁老師的指引下,穿越歷史上最早的長安街,在雨雪中,來到了午門城牆下——經過650餘年的風雨侵蝕,城牆保存如此完好令人驚訝。袁老師說,午門一帶幾年前有過修繕,明中都皇故城遺址公園餘下的大塊面積都有待進一步發掘、保護。她指著城牆下的一排平房說,北京故宮的文物考古人員與鳳陽明中都遺址的有關人員,在加緊有關的研究。

漫步在古城牆下,當年的輝煌建設與宏偉建築,雖歷經650多年的風雨,仍不失莊嚴與宏大。氣質非凡的袁老師大學畢業後就投入到這座城的挖掘探索研究之中,將自己最美好的時光對賦予了這座城。午門城牆上依稀可見維護的搭建與「防護板」,袁媛介紹說:「這裡之前有原住民800多戶,遺址上還有許多的養豬場和不少垃圾,經過我們不斷地按照維護規劃有計劃的進行清理、整治,可以看到護城河的水經過治理已經變清了,地變綠了,尤其是古城牆下那一望無盡的月季花變紅了。」

我查了一下有關資料,鳳陽博物館館長唐更生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明中都是明代第一個都城,其規劃遵循《周禮·考工記》中的王城建制,上承唐宋,下啟明清,是歷代都城建築史上的傑作,也是後來南京故宮和北京紫禁城的建設藍圖。此外,我們的明城牆保存完整,完全由城磚壘砌,中間不帶夯土,且是國內現存唯一的內城宮城牆。」。

袁老師告訴我,明中都皇故城遺址公園中留存最完整的一段城牆呈L型,全長1138米,高10.25米,寬8.6米。據遺址公園項目部消息,這一段L型城牆,如今正作為「中國明清城牆」拓展項目,與南京、西安、荊州等12座城市「集體打包」共同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明中都皇故城遺址公園有望成為滁州首個世界文化遺產。

對於明中都城,國內許多人大都還不十分了解。它曾是朱元璋所建都城的內城,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68年明朝建立,同年明軍北伐,占領元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政治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經過對南京、關中、洛陽、開封、北平,建都利弊分析,明太祖認為南京離中原太遠,難於控制全國;中原又民生凋弊,物力和人力均依靠江南。於是在洪武二年九月下詔選擇在臨濠(今鳳陽)建設中都城,"命有司建置城池宮闕,如京師之制"。 中都的營建工程由李善長主持,洪武三年動土啟造,開始營建皇城。至洪武六年,皇城及禁垣的城牆和基礎基本建成,中都外城也已築成。洪武八年,由於中都營建工程浩大,為趕工期,工匠們被嚴重壓迫,他們作為弱勢群體,不敢正面反抗,於是就在宮殿下了厭勝之術(厭勝即是一種惡毒的詛咒)以宣洩自己內心的不滿與憤怒。朱元璋視察中都時,發現有工匠在鳳陽宮殿下了詛咒,朱元璋勃然大怒,於是將工匠殺的僅存千餘人。明太祖在當年四月以"勞費"為由放棄了建都鳳陽的計劃,但此時中都城已經基本建成,其後不再新建中都的其他建築,未完成的工程還在繼續。此後從洪武八年十月改建中都城附屬建築和修建皇陵,洪武二十六年修築中都外城城門,至三十年中都營建工作完工。明太祖停建中都後,中都未用作京師,而被定為明朝陪都,皇親貴戚常在鳳陽練兵,並居住在鳳陽中都城內的宮殿內。後由於朱棣遷都北京,北京距鳳陽遙遠,不再像洪武年間那樣,常有皇子到中都生活居住,皇城內的宮殿逐漸荒廢,但中都城內仍居主了大量居民,同時也駐紮大量軍隊和官署衙門以守衛和管理中都城。

這就是明中都,建築面積84萬平方米,比後來的北京紫禁城早37年,大12萬平方米。

袁老師帶我環城牆而行,皇城城牆依舊雄偉堅固,皆用大城磚砌築。砌磚所用的灰漿是用石灰、桐油、糯米汁等材料混合而成。在城牆的關鍵部位,甚至用熔化的生鐵代替灰漿灌鑄。所以在明代的二百多年中,城牆完好無損。午門券門及樓台四周基部,總長500餘米的白玉石須彌座上,鑲嵌著各種珍禽異獸、名花瑞草;而南京、北京兩個午門基部券洞兩端僅有少量花飾。殿址上的石礎,每塊直徑2.7米見方,礎面正中半浮雕蟠龍一圈,外圍刻有翔鳳。北京太和殿石礎直徑僅1.6米見方,且是素麵。石望柱、欄板、御道丹陛等,也都雕刻著龍鳳。中都城建在原生土層中,地層未經擾亂,今遺址仍清晰可辨。中都城磚包的城垣地段,土埂壁立,城垣基址宛然。皇城內外殿壇勢如山巒,城門高若崗阜,護城河基本保持舊觀。白玉石街、金水河故道、金水橋基址、故宮井等尚在。尤其是大殿的蟠龍石礎,以及殿前後左右的高台石欄板、望柱,御道丹陛石雕、午門基座長達400餘米的漢白玉浮雕等,更是我國歷代都城中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品。中都城規制之盛,實冠天下。

明中都的城市格局,主軸線的空間序列,左祖右社、郊壇制度、建築形制及水系布局等,直接影響了明清都城的建設,為後來營建的南京故宮、北京城提供了創作源泉和實踐經驗,是一座集大成的古代都城建築的傑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p6R-3UB2uKmW_kOQw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