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競爭壓力大嗎,從哪些方面可以體現出來

2019-08-02     江南憶楓

公務員競爭壓力大嗎?大!非常大!這可以從幾個方面的數據來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首先,公務員進入的渠道狹窄,公務員考試錄用名額少。

公務員凡進必考,除過最初在2007年以前通過培訓、登記為公務員的黨政機關在職人員外,《公務員法》實施之後,公務員都必須通過國考或者公考,才能成為公務員,在相應崗位工作。參公單位的在職人員,也只能在機構審批為參公性質時,通過培訓登記成為參公人員身份,此後也是凡進必考。在職事業人員要想轉變為公務員或者參公身份,除過考試之外,就只有通過晉升,在事業單位擔任實職兩年後,如果年齡不超過四十歲,才可以調任到公務員崗位任職,登記為公務員。除過這些正常渠道,可以進黨政機關、登記為公務員身份的,就只有軍轉幹部了,試點中的聘用制公務員也不能算是正規的公務員身份,要麼是合同制管理,要麼是事業人員身份。

公務員考試,錄取比例低是眾所周知的,曾經有數個崗位錄取比例均達到2000:1以下,每年國考熱門崗位錄取率超過千分之一的是常態現象,各省公務員考試也有同樣的現象。2018年公務員考試由於受黨政機構改革影響,除稅務機關略有增加外,其他行業公務員考試均呈大幅下降趨勢,錄取比例減少40%以上。2019年延續了上年的減少勢頭,公務員考試名額繼續下降,熱門行業錄取比例依然達到千分之一以下。

其次,在職公務員崗位領導職數少,晉升困難。

公務員崗位實行職級管理,領導職務分為十個層次,從國家級正職一直到鄉科級副職,以大學本科生畢業為例,實習期為辦事員,期滿為科員,兩年後即可晉升副科級。但是實際上,除職級並行外,許多公務員終其一生,都不一定能獲得晉升,這足以說明公務員領導職數的限制與職務晉升的困難。新一輪黨政機構改革之後,50名以下編制的單位,只能設置一正兩副三個領導職數。對於大多數公務員來講,要想在十年以前晉升到部門實職,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的事,要麼長期得不到提拔任用,要麼迂迴到事業單位任職,提拔為事業單位負責人。

新《公務員法》取消了「非領導職務」,實施了「職級並行」制度,嚴格按照綜合管理崗位,也就是行政編制的數量核定職級並行數量,縣區級部門一至四級主任科員設置的數量只有60%,三級四級調研員只有10%,同樣限制了滿足條件人員的晉升道路。按照統計數據,縣區基層的公務員,晉升鄉科級副職以上的只有40%多,能晉升到正處級以上的只有不足2%。即使加上職級並行享受的職級待遇,許多人到退休也只能晉升到三級主任科員,也就是副科級。省市級以上晉升級別普遍較高,但相對同級部門級別來講,存在的晉升難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只是省市級職級並行政策實施後,享受職級待遇的人員比例,要比基層縣區更高。

第三,公務員流動難,老齡化嚴重。在職公務員流動困難,跨層級調動更加困難,許多人在部門一呆就是十幾年,甚至退休前都得不到調整。即使提拔晉升,有的副職一當十幾年不變,雖然有交流政策,但崗位有限,交流對個人意義不大,還不如繼續留在原單位干熟練的工作,真正實施困難。行政編制短缺,公務員除調動、退休等自然減員,很難騰退出空編用於招考,無法補充新鮮血液,公務員老齡化嚴重,年齡結構層次不合理。對於普通公務員來講,不僅提拔任用、職級並行需要競爭,即使有交流、遴選、跨層級調動等,都需要競爭,甚至好點的部門、好點的崗位,競爭都十分激烈。

公務員崗位雖然十分穩定,依然是「鐵飯碗」,但從動念頭考公務員開始,就陷入激烈的競爭,一直到進入公務員行列,進入領導序列,隨時都有各種各樣的競爭,一直到退休,才會安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gj7XGwBUcHTFCnfkw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