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陪你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今天,靈遙將為你帶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走出抑鬱症:一個抑鬱症患者的成功自救》。
這是一本曾經的抑鬱症患者寫的書。
在治好了自己的抑鬱症後,王宇老師選擇成為了一位心理諮詢師,來幫助更多人的明白,抑鬱究竟是什麼,都有哪些表現,以及當抑鬱來臨時,我們都可以用哪些方法自救。
在這本書里,靈遙讀到了王宇老師的專業與對這個世界的愛,也想起了自己在黑暗裡掙扎的那兩年。
其實,抑鬱並不可怕,我們只是不懂它,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它罷了。
不過,靈遙相信,在讀完了今天的這篇科普文後,你將會對抑鬱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學會更加自如地去面對它。
01.
抑鬱究竟是什麼?
相信有不少朋友都聽過一句話,叫做「沒有什麼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 ,如果一頓解決不了,那就吃兩頓」。
如果你只是情緒不好,那麼,這句話或許管用。但是,如果你抑鬱了,抱歉,你也許連吃飯的動力也沒有。
因為,抑鬱的本質,是喪失了體驗快樂的能力。
換句話說,對一個抑鬱的人來說,吃飯沒意思、看電影沒意思、上網沒意思、出門遛彎沒意思、買買買沒意思、旅行沒意思,談戀愛沒意思……
總而言之,就是什麼都沒意思。
於是,抑鬱來臨時,人往往會變得很恐慌。
想想一下,你突然就不快樂了,而且還找不到任!何!原!因!,這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這時,有的人會試圖做點什麼,試圖讓自己的好起來,結果,越想擺脫,反而會越跌越深,直至絕望的、動彈不得地躺床上,看著天花板,默默地流著淚。
02.
這該死的抑鬱到底是怎麼來的?
抑鬱,和感冒一樣,都是一種症狀。
只是感冒是一種身體上的症狀,表現為發燒、流鼻涕、咳嗽、乏力,抑鬱是一種情緒上的症狀,表現為悲觀厭世、情緒低落、行動力低。
就如同感冒的發作,既與你身體的抵抗力有關,也和你的生活方式有關一樣,抑鬱同樣如此,也是外因和內因同時起作用。
我們先來看一下內因:
如果你在網上看過那些抑鬱患者們寫的東西,你會發現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他們往往都有一個不那麼快樂的童年:
要麼,他們有一對嚴苛的父母,總是給他們提一個接一個的要求,要麼,他們在學校時,常常孤獨一人,很難與周圍人打成一片。
有這樣童年經歷的孩子,往往會很沒有安全感,因為他們無法相信有人會毫無保留的,不條件的愛著他們。
於是,他們到了成年以後,仍舊拚命地去用自己的「優秀」向別人證明,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好孩子。
倘若能夠證明倒也還好,一旦失敗,這些人便會傾向於認為都是自己的錯,陷入到自我攻擊中,與抑鬱時的狀態,是很相似的。
接著,我們來說一下外因。
抑鬱的外因,有很多,像是失戀、離婚、考砸、被解僱、公司破產等,都可能是抑鬱的導火索。
這時,你也許會問了:「不應該呀,這人長得好看,家裡有錢,事業前景一片大好,遇到這麼小點事兒就抑鬱,心理承諾能力也太差了吧?」
其實,你這麼想呀,是因為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
每一件事,在每一個人心中的位置,是完全不同的 。
就拿考試這件事情來說,對那些考試經常不及格的人來說,考個60就該燒香拜佛了,但,放到一個平日裡經常考90、100分的學霸身上,考個60分,簡直是晴天霹靂。
所以,真正打倒一個人的,不是這件事情本身,而是這件事情對那個人的意義。
如果你不幸是那個跌入泥潭的人,不妨好好想想,這塊「石頭」為什麼絆倒了你?以及,這件事情對你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如果你是你周圍人陷入了抑鬱,你要明白,你有不聽他/她傾訴的自由,畢竟,從專業的角度來說,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都比你更適合做這個傾聽者。
但凡你選擇聆聽,請時刻牢記,打開耳朵,閉上嘴。
03.
走出抑鬱:服藥治標,心理治療治本
說完了抑鬱的症狀和成因後,我們來說一下怎麼治療它。
關於藥物,靈遙的態度和作者一樣,既不必完全否定藥物,也不用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藥物上。
在抑鬱的初期,服用藥物,調節你腦內的化學物質,能夠把你從「要死不活」的狀態,拉回到「可以正常思考」狀態,給你面對抑鬱的勇氣。
而藥物一旦起效後,你的睡眠質量將得到很大的改善,身體和大腦也將慢慢恢復到正常運轉中。
但是,你也要知道,藥物再好,它也只是「拐杖」。
且不說「是藥三分毒」,你的抑鬱思維方式如若沒有被糾正過來,你會在遇到相似的情況後,接二連三地跌入抑鬱的狀態,直至徹底打消你康復的念頭。
這樣一來,抑鬱也失去了它本來的價值,幫助你改變你錯誤的思維方式,丟掉曾經束縛在你身上的枷鎖,活出快樂的自己。
那麼,抑鬱的背後,都有哪些負性思維在做怪呢?
第一種思維,是「完美主義」。
即便我們都知道「人無完人」,抑鬱者卻常常無法接受自己犯任何錯誤。因為,在抑鬱者的心裡,始終刻著一個名為「我只有優秀了,才值得被愛」的等式。
於是,他們會在沒有做到一件事後,反覆在腦海里回放,做出自己如果balabla,就不會balabala的假設。結果,這種事事要求完美,反而讓他們整日處在和自己的戰爭中,能做好的事情,也做不好了。
所以,遠離抑鬱的第一點,是「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當你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時,你其實也就看到了未來進步的空間,從而能夠把不足當成是前進的動力,而不是壓力。
畢竟,「每天晚上睡覺前,都發現自己又比昨天進步了好多」的感覺,才真是妙不可言!
第二種思維,是「負性思維」。
我給你舉個例子,同樣是沒有做好老闆交代好的任務,有的人會在老闆罵了自己幾句後,回到工位上認真反思自己為什麼這次沒有做好,以及,下次接到類似的工作,都該如何去做。這就是比較積極的思維。
但有的人,老闆說了幾句後,那是天都要塌了。
回到工位上,滿腦子裡轉著的都是,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工作搞砸了,領導開除我怎麼辦?萬一被開除了,我下個月的房租該怎麼辦,還有我父母,他們都會怎麼看我。我對象會不會看我沒工作,和我提分手……
頗為諷刺的是,當你在這麼想的時候,你老闆也許早就把說你這事兒忘到了「爪哇國」里,甚至還想著下次有任務時繼續帶上你。
那麼,對待負面思維,都有哪些好方法呢?
首先,你要明白,你的情緒,並不一定是事實。不信?你可以先把你的推論記下來,然後好好做你手頭上的工作,看看你老闆是不是真的會來解僱你。
再說了,退一萬步講,如果你老闆真的解僱了你,說不定是他眼瞎,一個更好的機會,正在未來等著你呢~
其次,你可以試著聆聽你的情緒,看看它都想要對你說什麼。
比如,你感到委屈,可能是因為情緒在告訴你,不能再繼續做「包子」了,遇到不公平的待遇,要主動維權;你感到憤怒,可能是因為情緒在告訴你,有人在侵犯你的權利,站住來,反抗它,等等。
久而久之,你便會發現,每一件不開心的事,都是上天贈予你的禮物。它太希望你變好了,所以不得不出此下策,給你設置個小麻煩,來提醒你,該改變啦~
最後,你要學著質疑你的負性思維。
畢竟,你以為的主語是「你」,不是「別人」,人家未必和你一樣「以為」,你擔心的事情 ,也許根本就不會發生,就別自己嚇自己了。
以上,便是今天的內容。
抑鬱自愈停藥1年有餘,靈遙現在這篇文章的最後,和你說一說心裡話。
首先,靈遙想要和你說的是,只要你正視它,抑鬱並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得過抑鬱症的人,他們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最終走上了自殺這條道路。比如,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邱吉爾,他不僅沒有被抑鬱擊垮,還帶著英國人民挺過了法西斯接二連三的轟炸,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其次,你不要害怕抑鬱,它和感冒一樣,只是生活給你的一個提示,提醒你要在飲食、睡眠和看待問題的角度上,多多注意,好好愛惜自己。
畢竟,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 並不是來完成任務的,我們還要去享受生活,感受生活里的美。
最後,抑鬱是可以治癒的,染上了抑鬱也不用擔心,認真遵醫囑,主動地去了解自己,關心自己,誰都能好起來。
祝好!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著「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書語人間(syrj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