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15日 · 1998 九江洪水——軍民魚水情

2022-09-15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15日 · 1998 九江洪水——軍民魚水情

1998年9月15日,九江人民送別子弟兵。

地點:

九江

類別:

抗災

九江市民在「凱旋門」前送別子弟兵 圖源:網易

1998 年 9 月 15 日清晨,數十萬九江市民匯聚在十里大道和「凱旋門」下,揮淚為抗洪期間保衛九江首批回撤的子弟兵送行。

在長達 50 多天的抗洪搶險中,九江防區共出動軍民 101 萬人次,搶救被困群眾 3,3997人,搶險排險 910 次。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1998 九江抗洪系列,已經發布了三篇(《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8月7日 · 1998九江洪水——大潰堤》、《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8月12日 · 1998九江洪水——堵口成功》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4日 · 1998 九江洪水——鋼鐵長城》)。其中「大潰堤」講述的是九江市城區大堤潰壩及市內被淹情況;「堵口成功」介紹了當地群眾、武警戰士和解放軍指戰員連續奮戰 120 小時堵口獲得成功的過程;「鋼鐵長城」則展現了搶險救災的的武警及解放軍不畏艱辛、敢於拼搏的硬骨頭精神。

本篇是抗洪系列的最後一篇,仍以影像為主,主題是武警戰士和解放軍指戰員搶救受災群眾,市民們自發組織的擁軍行動,九江人民送別子弟兵的感人場景。

1998 年 9 月 15 日上午,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董萬瑞中將(已故)在九江火車站揮淚送別與自己並肩戰鬥的戰士,該作品獲1999年中國第九屆新聞獎三等獎 攝影:燕平

文中照片主要采自 2018 年由九江市攝影家協會組織的「紀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網上攝影展覽」,該展覽由九江日報社、九江市文聯主辦,九江市攝影家協會、九江日報新媒體中心、九江日報圖片中心承辦,策展人為九江攝協主席宋小勇,攝影包括:賀延光、於文國、孫仁貴、 燕 平、宋小勇、田小元、潘潯、歐陽萍、王新貴、鄧臘子、林國光、周啟威、饒金星、孔翔雲、孫曉方。由於筆者所查到的網上攝影展中,照片大多未標註作者名,故在此將參展作者一併列出,在此對這些在抗洪救災一線冒著危險並付出巨大艱辛記錄影像的老師們表示敬意。

本篇儘量只選用一個可靠的信源,也是因為如今的自媒體過於混亂。文字尚可校驗對比,圖片卻很難辨別真偽。上一篇中,筆者用了一張在無數網站中出現過的震撼的照片。發布後宋小勇老師告訴我,那是後來拍攝影片的截圖,是表演作品……

一、救援篇

武警戰士在潰堤的江州鎮救援群眾 圖源:「紀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網上攝影展覽」

1998年8月7日,搶救受困的兒童 圖源:「紀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網上攝影展覽」

武警戰士搶救被困群眾 攝影:於文國

二、擁軍篇

九江市民給搶險士兵運送補給物資 攝影:於文國

九江賓館員工把美味可口的飯菜送到抗洪戰場 圖源:「紀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網上攝影展覽」

市民自費購買西瓜慰問抗洪官兵 圖源:「紀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網上攝影展覽」

她叫黃麗珍,是天翔羽絨廠的下崗職工。熬制了解暑湯後,她在太陽底下跑了十幾里路,步行兩個多小時才到了這裡 攝影:於文國

、愛民篇

駐滬某部赴永修縣抗洪部隊為老百姓看病 圖源:「紀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網上攝影展覽」

為了讓學校按時開學,部隊搬出學校在外搭篷宿營 圖源:「紀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網上攝影展覽」

駐閩集團軍捐建江洲鎮希望中學儀式 圖源:「紀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網上攝影展覽」

拿著標語的孩子叫趙框喜,是子弟兵8月5日在江洲決堤時救出的 圖源:「紀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網上攝影展覽」

四、送別篇

9月15日清晨5時,部隊要班師凱旋,軍車開出軍營時,一擁而上的市民將手中的水果、雞蛋等禮物塞給戰士們 圖源:「紀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網上攝影展覽」

九江市民送別解放軍 圖源:搜狐網

與子弟兵揮淚告別的九江群眾 圖源:「紀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網上攝影展覽」

九江萬人空巷送親人 圖源:「紀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網上攝影展覽」

少先隊員向抗洪英雄獻上紅領巾 圖源:「紀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網上攝影展覽」

臨別時幼兒對雷鳴球將軍說著悄悄話:「爺爺,您什麼時候還來啊?」 圖源:「紀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網上攝影展覽」

五、餘韻篇

圖源:澎湃網

「雙擁」即地方擁軍優屬,軍隊擁政愛民。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簡稱「雙擁模範城」,是由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退役軍人事務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命名的城市榮譽稱號,是軍地共同頒發的國家級城市品牌,也是國內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

2000年,九江市第一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2020年10月20日,九江市第六次榮膺「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圓滿實現「六連冠」目標。

江西省第一個愛國擁軍促進會在九江成立 圖源:九江新聞網

後記:

本篇原計劃講述擁軍的一些事跡,後來覺得,再多的文字也抵不過影像的力量。沒必要囉囉嗦嗦,按順序看圖片,誰都懂。

當然還要講點軼事。說說本人吧,那年水災雖然很嚴重,我也上過堤壩守夜,但參與不多。一方面是筆者那時候在一家軍工廠里管計算中心,天天蹲機房,不能到處亂跑。一方面是不喜歡湊熱鬧。

隔三差五會來幾位官兵,讓我幫著列印、校對。他們總帶著禮物來,印象最深的是紹興的肉粽子,特別好吃。他們說,是駐地那邊政府送過來的,不停地送。這些士兵們很辛苦,即便後來洪峰過去,他們也沒閒著,頂著烈日在樓下輪著大掃把掃地、拔草,搞得清潔工都沒事幹。筆者從未遇到過軍民關係如此融洽的時候。

晚上散步時,有時遇到納涼的士兵,我會請他們喝啤酒,一人一瓶,對嘴吹。戰士們都很客氣,一瓶下肚後,他們一定要掏錢再來一輪。大家就蹲在馬路旁,東拉西扯的。他們會聊起以前在紹興大本營的生活,與附近居民的關係。也說到現在,地方政府一車車地送食品、用品,還有接連不斷的慰問團。

「以前……真不是這樣的,都變了。」所有士兵都由衷地感嘆。

這話,懂的都懂。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afd7f9586fdb6819386d22c7ef3e7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