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帶你看懂武夷岩茶的保存要點,新手直接抄筆記,真的有用

2023-11-10   小陳茶事

原標題:3分鐘帶你看懂武夷岩茶的保存要點,新手直接抄筆記,真的有用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寫下這個題目時,想起曾經一位茶友的提問。

「聽說岩茶保存用錫罐比較好?但我平時買來的水仙、肉桂都是泡袋小包裝的,要怎麼才能用上(錫罐)?」
「是直接連茶帶泡袋,放進去好?還是下次直接買散裝茶,再倒進錫罐比較好?」

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時間,心裡是不理解。

像早些年,流行極致廚房收納的風氣時,網上配套的醬油、料酒、陳醋之類的調味品分裝瓶賣得特別火。

當時就特別納悶。

那些油鹽醬醋本身就有自己的獨立包裝,外包裝還有識別度。

為了擺放整齊,強行收納,另外再買一批瓶瓶罐罐分裝,這又是何必?

一來一回折騰下來,除了費時費力外,還影響後續保存。

畢竟,當你在倒過來,又倒過去,來回倒騰之際,很容易引起受潮、跑氣、變味問題。

還不如一開始就老老實實,用回原包裝來得好。

《2》

小包裝泡袋的岩茶,存茶方面擁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獨立泡袋,互不干擾。

能確保每一泡茶,都能享受獨立單間待遇。

泡茶的時候,一次直接泡一袋。

哪怕沒稱重,也能從包裝外的凈重信息,對單次泡茶用料情況了如指掌。

同時,還不用操心,整盒茶拆以後,接下來的後續存放該怎麼做。

平時出門和朋友約茶,裝兩泡茶放在小鐵盒內防止擠壓,隨身帶出門,還很輕巧便攜,不占地方。

跟別人一塊喝茶交流時,如果聊得投機,轉送幾泡茶也毫無壓力。

至少,不像茶餅那樣,完整一個大餅沒法帶出門。

獨立密封包裝,對平時經常喝茶來說,存儲優勢很明顯。

不用擔心經過多次打開後,剩下的茶葉會跑氣。

圈內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那些大袋散茶。

打包時,直接按半斤、一斤的規格,裝入鐵罐或者密封袋內。

一開始,情況還好。

但是,當你陸陸續續打開罐子,取出茶葉,將這套取茶流程重複了幾十次以上後。

剩在罐底的茶,很容易因為頻繁打開的影響,跑氣變味。

所以就出現這樣的怪現象,明明是同一罐茶,每次剩到最後的茶葉都不如先前那麼香、那麼好喝……

原來這一切,都是有根源的!

《3》

現在的岩茶市場裡,獨立泡袋包裝很常見。

不過,對於這種小包裝的岩茶,平時該怎麼存放比較好?

別放冰箱,別放冰箱,別放冰箱!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武夷岩茶在加工時,經歷了高溫焙火,品質風味暫時得到穩定。

後期存放期間,常溫乾燥保存,更能延續自身好滋味。

而很多不熟悉岩茶脾性的新手,存茶時容易犯這樣的錯誤。

「覺得茶葉嘛,放冰箱保存最省事。」

「小泡袋包裝的大紅袍,看著和鐵觀音也差不多,算了算了,一起都放冰箱。」

殊不知,冰箱存茶對岩茶來說,有害無利。

哪怕是做全密封包裝措施,徹底與外界水汽隔絕接觸。

但從冰箱取出來的瞬間,受到溫差影響,水汽會快速在泡袋外凝結。

此時但凡岩茶泡袋的袋口,有任何一絲微小罅隙沒有堵上,都會讓茶葉快速吸潮,增加返青變味風險。

喝茶時,要是趁著干茶還是冰冰涼的狀態,剪開泡袋,倒出干茶。

那麼,不管是什麼茶,水汽都會見縫插針,直接吸附在干茶表面。

湊近去聞,干茶香一點不顯。

同時,低溫環境下保存,不利於維持岩茶自身的獨特焙火風味。

那些迷人的焦糖香、烤瓜子香、烤堅果香等,多數已經無影無蹤。

你能想像到,將烤板栗、烤紅薯、烤核桃,放在冰箱等徹底涼透後再拿出來吃麼?

那場景,那情形,光是想想就覺得怪異!

《4》

泡袋包裝的岩茶,平時儘量乾燥存放就行。

不要隨手擺在茶桌邊上,

不然,平時燒水泡茶期間,水汽四處擴散,不利存茶。

若是家人有抽煙習慣,或者客廳需要經常招待客人,那也別將茶放在一旁,

儘可能提供潔凈、無雜味怪味的環境,更能維持好茶品質。

日常存茶收納時,對待泡袋包裝的岩茶,可以不用再另尋錫罐之類的存茶罐包裝,

直接分門別類,統一固定放在一處抽屜、置物櫃內,方便自己找茶泡茶就行。

日常喝茶,要有所選擇。

如果不是打算專門藏茶,那麼,早期買的茶先喝。

不然,在不停「買買買」過程中,早兩年、三年的岩茶,還是遲遲沒喝完。

哪怕本身沒返青、沒變味,一直拖延下去,風味維持情況就不樂觀了。

另外,注重茶香特色的岩茶,也要找機會優先喝。

比如,輕火白雞冠、輕火奇蘭、輕火瑞香等。

及時選在風味適飲期喝,才能避免浪費。

不然,哪怕本身做青再好,放久之後茶香轉淡,花香變弱,自身鮮醇特色下降,那就太可惜了。

《5》

回到正題,岩茶要怎樣存放才能更好喝?

從基礎存茶角度看,做法不難。

武夷岩茶的保存,僅需做到基礎存茶要求。

密封/乾燥/避光/陰涼/舒適常溫/潔凈倉儲、遠離異味。

將上述列舉的常規儲存要求做到位,能儘可能降低存壞變質風險。

但茶友們要牢記一點,武夷岩茶本身存在最佳適飲期。

經歷焙火的岩茶新茶,剛下焙結束,攤開放涼後裝箱打包。

密封保存一段時間,自然褪火後,再分裝包裝成獨立單泡裝,對外發貨。

茶友們收到褪火結束,品質確認無誤的岩茶時,直接拆開,泡來喝下便是。

選在風味良好的期限內,及時喝完更安心。

不要對未來的「越存越好」抱有過高期待。

因為,岩茶在褪火後,茶香茶味便是巔峰期。

哪怕個別山場好、工藝出色的水仙、鐵羅漢、矮腳烏龍等傳統品種,後期存上幾年後,湯感更為醇柔,廣受老茶愛好者好評。

但到了那時,它們的花香、果香、焦糖香等系列鮮明茶香,不如當初。

為了避免浪費,對普通茶客而言,喝岩茶不要盲目存。

選在綜合風味最佳的階段喝掉,更具飲茶性價比。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