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現在圈內有股怪風氣,覺得「大紅袍」聽起來就不高級。
過節打算買茶送禮,一聽店家推薦大紅袍。
趕忙擺手,「大紅袍都是拼出來的,多找幾款肉桂給我看看。」
出門和朋友約茶,好不容易拿了泡高端私房茶分享。
結果一喝,又是蘭花香,又是梔子花香,湯中還有木質味。
「這是拼出來的大紅袍吧?口味這麼多元?」
然而,人家也不願認。
哪怕心底願意接受這是拼配技巧很高明的綜合口味岩茶,也會嫌棄直呼「大紅袍」這個茶名多少不好聽。
於是出現了這樣的怪狀,「今天喝的這泡茶,是XX家的XXXX(花名)。」
言語間,不提及任何品種。
而是一概用諸如朝露晨曦、山間清泉、青松悠遠等頗具清新文藝范兒的花名指代。
這真是奇了怪了,一個虛名而已,名字都是叫來聽的。
而買茶喝茶,很多時候泡袋上印著什麼名字,不是那麼重要。
真正能在茶桌上憑藉實力大放光彩,茶香茶味出眾,方能落得喝茶實惠。
岩茶市面上,最廣為通行的產品是商品大紅袍。
但關於「商品大紅袍」的真正內涵,有必要慢慢拆分細說。
《2》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觀察過,武夷岩茶的通用外箱包裝?
上面的文字標識,除了「武夷岩茶」四個大字外,還有「大紅袍」字眼。
放到很多外省、外地人眼中,大紅袍≈武夷岩茶。
其實這樣的理解也沒錯。
因為,大紅袍可以指代岩茶。
商品大紅袍里就存在這樣的特殊操作。
不管是什麼品種,什麼火功,什麼山場,只要是岩茶,統統可以裝入「大紅袍」的泡袋內。
藉助大名鼎鼎的「大紅袍」 招牌,幫助完成銷售。
包括黃觀音、金觀音、金牡丹、黃奇、奇蘭、瑞香、黃玫瑰、紫牡丹、紫紅袍、春閨、春桃、春蘭等品種茶,一應如此。
不然,直接以它們的本名銷售。
在開拓新市場,培養新客戶時,三言兩語很難解釋清楚。
新客戶:「你好,你家的105黃觀音是什麼茶?」
客服:「親,這是一種岩茶哦,105是品種代號,黃觀音是鐵觀音和黃旦的雜交後代,花香透天,很香呢。」
新客戶:「岩茶又是一種什麼茶?它是鐵觀音嗎?岩茶都是雜交品種茶?岩茶都是花香很好嗎?岩茶和鐵觀音是什麼關係?」
……(以下省去100個問題)
通過上述的情景小模擬,不難看出,品種分類體系豐富的岩茶。
在實際銷售過程中,要想逐一介紹說清,委實不易。
相比之下,下面且來換一個打開方式。
客服:「要不要試一下這款花香很好的大紅袍?(接著就將黃觀音現場泡開)」
新客戶:「大紅袍啊?我知道!聽說過!很有名啊,那來幾杯先試試,好喝再買。」
發展到現在,大紅袍作為武夷岩茶的茶王,知名度很高。
為了幫助宣傳,擴大影響力。
任何茶皆可大紅袍,在商品大紅袍實際銷售過程中,也就見怪不怪了。
《3》
用單一品種,標上「大紅袍」名義售賣。
論品種來源,還算純料。
相對而言,更常見的商品大紅袍,是拼配產物。
拼配茶的誕生,往往是先組配方,再「按方抓藥」,進行等比例拼配。
歷來,圈內有不少茶客覺得,拼配茶就是一鍋大亂燉。
根本沒什麼技巧,無非就是把那些積壓、庫存、不好賣的茶葉,不分三七二十一,全部均勻攪和在一起。
不管它們原先是蘭香水仙、果香肉桂、還是奇蘭、瑞香、黃觀音,總之,清理倉庫時,全部將這些尾貨搬出來。
這款剩3斤,那款剩10斤,另外還有一款留下三十多斤。
全部混合起來,就得到一款全新的「商品茶」,限量四十斤,獨家特色風味,欲購從速……
不可否認,這種一股腦兒將庫存茶混拼在一起的做法,在圈內很難杜絕。
但這種「糊弄式」做茶,談不上真正的拼配二字。
因為,拼配是一門技術活。
要是任性胡來,反而適得其反。
譬如,原本剩下半箱茶,只是因為放久了,火香有些淡。
重新燉一遍火,還能鞏固品質,更利後續保存。
若此時,採取消極手段。
直接不分三七二十一,全部混合搭配起來。
萬一期間摻雜了病火茶、嚴重返青變味茶。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最後混搭出來的滿滿一大箱怪味茶,衝著比原先更糟糕惡劣的風味表現,銷路怎能順暢?!
何況,這種任性混堆,也容易露出馬腳。
不同品種之間,葉片形態不一,泡出來的葉底參差不齊;
不同批次的岩茶,做青狀態不同,葉底顏色與做青發酵形成的花果香,深淺不一;
不同焙火的岩茶,條索緊結不同,焙火香濃郁程度有別,葉底狀態也差了一大截。
舉個例子,將中輕火的奇蘭,與足火北斗混合在一起。
此時,要想做到不留痕跡,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4》
優質的拼配大紅袍,追求著「精益求精」的理念。
每年光是確定最終配方,就要歷經多輪反覆試茶篩選。
畢竟,即便是同款茶,受到每一年的自然因素影響,也會發生許多微妙變化。
反覆調試,增減每一款茶的最終占比。
再根據最滿意的試茶配方,等比例復刻。
最終再一起焙一遍火,以便最終成品的火功, 基本一致。
到最終,才能制出成品。
不同岩茶品種的配伍,擁有多種可能性。
拼配技巧高超的商品大紅袍,喝茶體驗很有趣。
因為實際泡開後,蓋香、水香、茶味、湯感、韻味等,無可挑剔,盡善盡美。
更好玩的是,哪怕是喝茶多年的老茶饕,未必能猜出裡面拼了哪些茶。
這種類似開驚喜盲盒的喝茶過程,屬實有趣。
《5》
做好一款拼配大紅袍,要捨得成本。
一方面,多回合的試茶,投入較大時間與精力,慢慢篩選。
另一方面,還要捨得好材料。
三個臭皮匠,湊不成諸葛亮。
同理,本身品質存在明顯短板的岩茶,後期組合在一起後,綜合風味反而更糟。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大紅袍這三個字的含義,早已變成多義詞。
除了拼配大紅袍外,還有各種紅袍後代之分。
最後,往廣了去說,還能直接用「大紅袍」概括武夷岩茶。
但從這些各式大紅袍身上,還是能看出好茶本性。
名頭易改,好茶的色香味「本性難移」。
只要最終成品香氣、滋味、韻味出眾,不管茶名如何在變,都不失為一款堂堂正正的好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