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勞模」許家印,中秋節前飛1.8萬公里組「最強飯局」

2019-09-12     博聞財經
文 | 大樹

己亥年中秋前夕,「風清揚」馬雲選擇了從江湖隱退,而他的好朋友——「造車勞模」許家印,則愈戰愈勇。

這不,為了日後恆馳一鳴驚人,許家印毅然放棄與家人歡聚賞月的時光,飛赴1.8萬公里之外的德國,與60多位全球頂級汽車工程技術龍頭企業、汽車零配件龍頭供應商的董事長和 CEO組成的「豪華」飯友,把酒言歡,謀合作。

據知情人士透露,恆大接下來將與世界各頂級汽車工程技術龍頭企業及汽車零配件龍頭供應商深入合作,助力打造世界一流品質的「恆馳」 全系列產品。

德國當地時間9月11日,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率一眾高管奔赴德國法蘭克福車展。

作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車展之一,法蘭克福車展匯聚了最頂級的汽車巨頭、最新的車型、最前沿的技術及理念,被譽為「世界汽車工業奧運會」。從恆大造車之初,就對世界頂級造車技術趨之如騖、被稱為「技術控」的許家印,自然不會錯過這場行業盛事。

期間,許家印和團隊先後考察了Bosch集團(博世,世界第一大)、Benteler集團(本特勒)、Magna(麥格納,世界第三大)、Continental集團(大陸,世界第四大)、ZF集團(采埃孚,世界第五大)、EDAG(愛達克)、Webasto集團(偉巴斯特)、Mahle(馬勒)等一眾世界頂級汽車工程技術公司和零部件供應商。

開頭那場大型晚宴的嘉賓,就是上述這些行業巨頭的掌門人。

可以預見,接下來,恆馳汽車無疑會有更多頂級技術傍身,及更多行業技術大神加盟。

「造車勞模」許家印,怎麼煉成的?

恆馳新能源車雖尚未面世,但「恆馳」品牌及恆大造新能源車之事,早已是國人皆知。

造成未出先紅效應的,不是哪個大明星,也不是恆大足球隊,最大的「流量」恰是許家印本人。

他就如一個不厭其煩、不知疲憊「勞模」,推著恆大新能源造車大業快速奔跑,不僅迅速完成了全產業鏈的布局,拿下一堆世界頂級造車技術和智慧財產權,還確立了較於競爭對手的壁壘和先發優勢。

若細心觀察便能發現,今年以來,但凡涉及到恆大新能源車業務的,許家印必親力親為,國內方面:

·3月16日,許家印出席恆大在天津召開的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夥伴。
·3月18日,許家印會晤哈佛大學校長一行,雙方表示將圍繞恆大新能源車產業,在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和人工智慧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和研究。
·6月11日,許家印出席恆大與廣州市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儀式,根據協議內容恆大將在廣州南沙投資1600億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
·6月15日,許家印又造訪瀋陽。根據協議,恆大將投資1200億在瀋陽建設新能源車三大基地。
·7月28日,許家印出席國家電網與恆大集團合資成立的「國網恆大智慧能源服務公司」正式揭牌儀式,同時,恆大新能源車並與碧桂園、萬科、融創、恆大等龍頭房企在深圳恆大總部簽訂服務合作協議。
·9月2日,許家印出席恆大與德國BENTELER集團、德國FEV集團在深圳恆大總部舉行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智慧財產權移交儀式。恆大正式獲得世界頂級3.0底盤架構智慧財產權。

在2018年恆大業績發布會上,許家印更是充當恆馳新能源車「第一品牌代言人」,不遺餘力的向資本市場和公眾傳遞恆大造車的決心,並從技術、人才、產業鏈布局、組織、管理、經驗(許家印做過10年車間主任),來論證恆大造車成功的必然性。

出國考察、談合作,許家印更是一馬當先,沖在最前面。

據悉,算上今天這一次,今年以來,許家印為新能源造車大業已經6次出國了,飛行時長超130小時,總行程已超九萬公里,可繞地球兩圈。

·第一次:1月29日 瑞典斯德哥爾摩;行程:16380公里;飛行:約20h。許家印一行在瑞典首相府接受了首相斯特凡·勒文(Stefan Lofven)會見,同時瑞典首相出席了恆大NEVS和科尼賽克的合作簽約儀式。
·第二次:5月30日 英國倫敦 行程:19149公里;飛行:約22h。許家印遠赴倫敦,與世界頂級輪轂電機公司英國Protean簽訂協議,恆大全資收購英國Protean。
·第三次:6月3日 瑞典特羅爾海坦 行程:17880公里;飛行:約22h。許家印與蘇寧董事長張近東等一行,視察了位於瑞典特羅爾海坦的恆大NEVS總部。
·第四次:6月12日 韓國首爾 行程:4155公里;飛行:8h。應SK集團董事長崔泰源的邀請,許家印一行考察韓國SK集團。
·第五次:7月23日-25日 德國斯圖加特、腓特烈港、科隆;行程:18887公里 ;飛行:36h。先後考察博世、采埃孚、FEV,並與擁有世界最先進的三合一動力總成核心技術的德國hofer達成合作。
·第六次:9月11日 德國法蘭克福;行程:18250公里;飛行:22h

這份高密度的行程單,再一次詮釋了「造車勞模」許家印對造車的決心、讓恆大「3-5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決心、實現中國汽車強國夢的決心。

許家印對宏大夢想的執著,可能很多人難以理解。但這些同時代的企業家們,顯然對許家印這份執著能感同身受。

比如另一個值得尊敬的企業家曹德旺曾說過,「國家培養一個企業家,付出的代價太大太大,所以我認為不要輕易談退下來,堅持在第一線,像蠟燭一樣,把蠟燒完了再說,這個才叫作奉獻。」

即使當打之年便卸任的馬雲,也並不是真得就去遊山玩水、相忘於江湖了,而是重心放到了教育慈善事業上。

飯局背後的「大陽謀」!

「勞模」許家印充當恆馳第一品牌代言人,並推著恆大造車飛速前進,這種時不我待的局面,即體現出一個企業家的初心和決心,某種程度上,也是時勢所為。

2019年,隨著車市寒冬持續,以及國家補貼政策的逐級退坡,缺乏資本實力、技術和產業鏈資源的造車新勢力們已經沒了往日的喧囂,新能源車賽道正在加速邁向入淘汰賽。

造車新勢力的「危」,恰是恆大的「機」。

一是,它們在資本實力、頂級技術、產業鏈資源等方面的劣勢,恰是恆大的優勢和強項;二是,新能源車市場前景光明,這一點毋容置疑。因此,淘汰賽對恆大這樣實力的新能源車企來說,恰是一次難得的收割市場機會。

對許家印和恆大來說:一方面,必須要儘快完成資源、技術和人才整合,加速推進造車進程;

另一方面,通過「飛輪效應」繼續擴大「朋友圈」,團結全球汽車領域、更多的汽車工程技術龍頭企業、汽車零配件龍頭,完成國際上更廣範圍內先進造車技術和人才的整合。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讓恆馳「一鳴驚人」,在淘汰賽中脫穎而出,並確保強大的後勁兒。

這就是許家印在中秋前夕,不惜飛上近2萬公里,與60多位全球頂級汽車工程技術龍頭企業、汽車零配件龍頭供應商的董事長和 CEO,把酒言歡的最終目的。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創舉。

正如這些行業技術龍頭企業掌門人在發言時說得那樣,「過去各家企業雖然有過不同程度的小範圍合作,但從未一起合力做一件大事。而如今恆大將大家歷史性地召集起來,是前所未有的壯舉。」並紛紛表示,對合作前景充滿信心,將為實現恆大的汽車夢全力以赴!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言外之意,槓桿有著無窮的力量。

如今許家印通過「朋友圈」將全球頂級技術資源聚到一塊,並擰成一根「技術槓桿」時,相信淘汰賽結束後的新能源車市場,也必然是被恆大等新能源巨頭企業支配著。尤其是,這還是國內國際上的競爭對手們從未做過的一件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KmgKm0BJleJMoPMnV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