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適合發光,種子適合萌芽」,從國美到公辦大專教師
轉自:小印帆的建築筆記
或許從事建築的路不只一條,保持思考和有趣的想法我認為更重要。
熊錦軒
湖北美術學院環境藝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
杭州公辦大專教師
2020年主持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
2022年主持浙江省社科聯重點基地課題
源起
小印帆聯繫到我,有意出一期我的專題,我想是個好機會可以梳理一下自己的過去。恰好今年6月底畢業到現在,一直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看了公眾號上往期的推文,我想可以借鑑前輩的敘述過程,第一,學建築專業,第二,就業,第三,目前狀態,最後給一點自己悟出來的哲理。
一、關於學習建築
建築這件事,王老師以「造房子」相稱,又將「情趣」奉為上品。是我接觸建築以來,聽到一句很有感觸的話語。「造房子」中的「造」,可以是建造、營造。「造」本身含有我們要動手去感知材料、空間、場所,知道工藝細節,磚瓦的接縫。或許是專業細分,或許是社會分工、或許是運行體制,設計者負責畫圖,不知道自己的房子如何建成。我當時理解「造房子」是沒有冷漠和孤寂,有的是房子裡的中國生活,有溫度有故事有情感。
拍攝地點:中國美院十四號樓
拍攝者:熊錦軒
進到美院求學,讓我對專業有了全新的認識。
第一課是,老師把導師組裡的學生召集在一起,目前我還記得,老師說的話。大意是,第一,大家是研究生,不是本科生,要明確自己角色變化,要會求學,「求」很重要。第二,你們後面會面對到一個論文寫作,要知道什麼是閱讀,什麼是思考。切記不要將讀書筆記當論文寫作。在日後的學習中還有一件事對我影響很大,是美院的「實驗」。把「讀書養心,勞作上手」踐行在教學的方方面面,建築有自己的極物性,又在手作實驗中不斷檢驗。
拍攝地點:中國美院十四號樓
拍攝者:熊錦軒
在這種思想影響下,不斷挖掘傳統工藝、圖像、工法,梳理資料,在兩年的時間裡,寒暑假基本都在專教,有進展就與導師交流,反反覆復,在過程中得到了研究的樂趣。最後也成功主持申報2020年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又在2022年主持浙江省社科聯重點基地課題。在這其中,我很感謝我遇到一個好的導師組和導師,教會我要建立自己的專業認知體系和嚴謹的學科態度,受用匪淺。
拍攝地點:杭州,鄉村考察
拍攝者:熊錦軒
二、關於論文寫作
論文從準備開題到畢業答辯前前後後是兩年的時間,自己本性是魯鈍的,對建築的基礎素養也不夠紮實,論文開題也是一言難盡。不過這時對傳統繪畫中的文人生活很感興趣,有高亢的激情和滿腔的熱血,一衝動把《千里江山圖》中的37個院落平立面圖畫了一遍。由於圖紙本身問題較多,最後用上論文的只有寥寥數張而已。這件事讓我知道,對專業要有敬畏,對史料要尊重。這是我寫論文學到的第一點。
圖名:論文研究基礎資料,鉛筆手繪,
作者:熊錦軒
在論文指導過程中,導師反覆批註修改,每次都是寫的滿滿的修改意見。小到標點符號,錯別字,大到文章結構,一一寫明有何問題,待改正。這是我學會的第二件事,事情需交代清楚,不能含糊其辭,不能掐頭去尾,討論問題要有理有據。最後完成了13餘萬字的論文,也獲得比較好的結果。
圖名:老師的論文批註(涉及內容尚在保密期需模糊處理)
圖名:優秀論文、畢設銀獎
三、關於畢業設計
設計的鍛鍊,其實對我目前的影響很大,有兩個方面。
一個是設計的態度,學建築以來,我似乎很少接觸電腦製圖,基本都可以用鉛筆繪畫加模型展示。恰好美院體系可以接受這樣的思考方式,這樣做作業快不了,只能慢,因為足夠慢,所以需要你投入更多時間,思考這個空間的有趣性。我體會到的這個態度是「慢」,慢一點無妨,也符合學院倡導的「實驗」之法。
一個是做設計的思路,我理解是「勞作」。我記得在一段時間裡,導師要求我個人從1:20的模型做起,逐步做到1:1,前後反覆實驗了5次。正是這次難得的實驗,讓我明白每一個螺栓都有意義。只有自己切身動手實驗,才知道方案的可行性。
作品:編織竹構·公共活動中心設計
作者:熊錦軒
注意,橫屏長圖
圖名:編織竹構·公共活動中心設計(大圖),
材料:紙本鉛筆繪畫
作者:熊錦軒
這個設計是以「雅作」為內核,以宋代籬牆編織研究為出發點,討論「編織」的小料大構、圍合、遮蔽、設計建造等問題。首先,從編織出發,討論竹材編織建構的可能性。第二,以編織竹構空間為原型,展開兩類方案設計討論。地點選擇在杭州市富陽文村。
第一個方案為「編織竹構·公共活動中心」,編織竹構以一種輕盈的狀態,落在田地邊,如蠶蛹織繭般編織房屋,使得底層架空。還地給自然,從事農業生產,在竹構中能看到稻苗、泥鰍,傍晚在其中可聽取蛙聲一片。以一種謙遜的態度對待自然,「適宜、 朴道」也是「雅」的一種體現。
第二個方案為「編織竹構.廊橋」,竹構廊橋架水而建,用於連接文村村落與農田。竹構以單元件互承結構為出發點,呼應文村「小路徑、小構造、小生活」的立意。將竹構置於河流之上,岸基承重,編織建造,竹構互承,小料大構。「竹構廊橋」,利用河岸的穩定性與當地材料的便捷性,建造便於生活與集會的空間。
第三,以編織竹構為中心,展開了竹構拱的實際搭建實驗,分別從不同尺寸的單元件、跨度、高度、竹材性質、承重等方面進行了五次實驗。
作品:編織竹構.廊橋方案一
作者:熊錦軒
注意,橫屏長圖
作品:編織竹構.廊橋方案一(橫向長圖)
材料:紙本鉛筆繪畫
作者:熊錦軒
.
.
.
作品:編織竹構.廊橋方案二
作者:熊錦軒
注意,橫屏長圖
作品:編織竹構.廊橋方案二(橫向長圖)
材料:紙本鉛筆繪畫
作者:熊錦軒
作品:編織竹構·構造分析,材料:紙本鉛筆繪畫
作者:熊錦軒
作品:編織竹構·模型分析,手作模型
作者:熊錦軒
四、關於就業
1.工作「合適」最重要
找工作我記得一個前輩對我說「金子適合發光,種子適合萌芽」。
2.需要自己經過
從5月開始找工作,到11月考上教師編,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心態的轉變很重要,中間會有各種聲音影響你,非常難熬,所有的路要自己走過才知道。
在備考教師編的半年裡,開始建築繪畫。「紙上造屋」與繪畫同理,也與建造同法。
目前以建築繪畫為主,為此開了一個小紅書帳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不定時更新。
作品:隨拍·隨造,材料:紙本鉛筆繪畫
作者:熊錦軒
注意請橫屏觀看
圖名:隨拍·隨造之二(細節)
材料:紙本鉛筆手繪
作者:熊錦軒
3.關於備考
關於考教師編,目前上岸,杭州公辦大專教師編。考編各位要確定自己考什麼地點的高校,什麼崗位,自己專業是否受限制,考試時間等。關於備考,我是在B站看網課,大部分都是文件內容,自己買點公基的選擇題做一做,多參加考試。
學弟學妹問過我考編的事,我記得聊到美院建築有個好處,教會我們思考的多維性,就業的可選擇性也會更多。
美院建築學習這幾年都給我播下了一顆種子,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
我熱愛造房子。
希望各位都能得償所願,如何選擇,都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