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內將取代iPhone?蘋果新品會發布嗎?據稱售價3000美元,更多細節曝光……

2022-06-02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10年內將取代iPhone?蘋果新品會發布嗎?據稱售價3000美元,更多細節曝光……

5月31日,消費電子板塊大漲4.63%,今年來已下跌31.16%。

蘋果開發者大會召開在即,是否發布AR/VR新品成全球焦點。

庫克十分看重AR/VR頭顯,有媒體稱未來10年內該產品將取代iPhone。

AR/VR頭顯市場爆發,中國市場增速或全球第一。

深跌的消費電子板塊,能否迎來反轉?

6月6日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

會否出現AR/VR設備成焦點

今日消費電子迎來大爆發,板塊大漲4.63%,其中長盈精密(300115.SZ)、華興源創(688001.SH)、英集芯(688209.SH)收穫20cm大長腿,歌爾股份(002241.SZ)、水晶光電(002273.SZ)、國光電器(002045.SZ)等十餘只漲停,移遠通信漲超8%。

蘋果公司在本月24日已經宣布,他們2022年度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22),將在太平洋時間6月6日正式開始。

有人注意到,在蘋果WWDC22的海報中,位於正中間的綠色人像,戴了一副眼鏡,推測大會上或將出現AR/VR設備的身影。

近日,關於蘋果AR/VR設備傳聞不斷。

今年早些時候,蘋果公司在App Store的更新日誌中曾意外出現「realityOS」字眼,簡稱為「rOS」,realityOS是一款針對AR/VR設備的作業系統。

另據媒體報道,蘋果的realityOS商標被發現已經完成註冊,而註冊公司為「Realityo Systems LLC」,該公司地址和macOS California發布前使用的地址相同。

幾天前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高管已向董事會展示了結合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的「混合現實」(MR,Mixed Reality)頭戴設備,意味著該設備已經進入後期開發階段。

但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推文表示,距離蘋果AR/VR頭顯進入量產還需要一段時間,蘋果不會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發布AR/VR頭顯及realityOS系統,否則競爭對手會立刻推出仿品並抄襲蘋果的優秀理念,蘋果在2023年上架這些產品時會受到很大影響。

根據行業媒體預測,在6月6日WWDC22上,iOS、iPadOS、macOS、tvOS和watchOS這四大作業系統,預計都會按慣例進行更新。除了作業系統,蘋果還有望對Mac產品線進行更新,推出搭載M2晶片的新一代MacBook Air。

10年內用AR/VR頭顯取代iPhone?

越來越多細節浮出水面

據GIZMODO報道,蘋果希望在10年內以AR/VR頭顯取代iPhone,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與數字世界互動的方式。

庫克曾表示:「我對AR技術十分感興趣,我認為AR技術是極少數我們有一天會回顧過去的深度技術之一,如果沒有它,我們將如何生活?」

外媒報道稱:蘋果這款產品內部代號為N301,從2015年左右開始開發,由公司副總裁邁克·洛克威爾( Mike Rockwell)領銜負責。大約有2000名技術開發小組(TDG)的員工正參與其中,開發小組還配備了iPhone,iPad和Mac的前硬體和軟體工程負責人,此外還有宇航局的主要員工以及橫跨遊戲、圖形和音頻的行業人員。

與現有的VR產品不同,MR產品通過在VR頭顯前方添加攝像頭,讓佩戴者可以實時看到周圍環境。

在近日公布的一份報告中,揭示了2016年部分高管第一次體驗蘋果AR/VR時的情景。

「前副總裁阿爾·戈爾、時任迪士尼執行長鮑勃·艾格和其他蘋果董事會成員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試用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設備和軟體的原型。其中一個小工具使房間的桌子上出現了一隻微型數字犀牛。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該生物隨後長成了真人大小的自己。在同一個演示中,房間單調的環境變成了茂密的森林,展示了用戶如何從仍然可以查看周圍物理世界的 AR 無縫過渡到更加身臨其境的 VR 體驗——這種組合被稱為混合現實。」

知情人士稱:蘋果目前沒有為MR頭顯開發遊戲手柄,交互方式是使用手勢追蹤,硬體方面則是依託指環,或夾在手指間的輕量化設備。

The Information報道稱,MR設備內置14個攝像頭,這些傳感器將能夠完成捕捉外部環境,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等,同時完成VST透視,定位等等一系列工作。因為涉及大量圖像傳感器,信息量巨大。蘋果不得不額外定製一顆晶片來處理圖像信息,該晶片代號Bora,將與代號Staten的主處理器協同工作。

另據爆料,蘋果MR設備使用M2 Staten晶片,外加一顆協同處理器Bora 晶片,都是台積電代工,預計量產時間2022 第四季度末。

今年年初,郭明錤曾發布報告稱,蘋果AR/VR設備採用雙ABF載板,每部蘋果AR/VR頭戴裝置將配備由4nm與5nm生產的雙CPU,且雙CPU均採用ABF載板,運算力領先競爭對手的產品約2–3年。

目前外界獲知的其他對 N301 混合現實頭顯的信息還包括:

成熟 AR 設備設備可能被命名為 Apple Glass;

與一般的智能眼鏡不同,它可能擁有類似Apple watch的玻璃外殼封裝,以及類似藍牙耳機AirPods的內部材料,且不需要藉助iPhone的計算能力也能實現高效運轉;

供應鏈傳言稱它包括針對 3,000ppi 像素密度的 MicroOLED 顯示器;

N301 可能包含十幾個用於房間規模跟蹤、手部跟蹤、眼球跟蹤和直通 AR 的攝像頭;

售價非常貴,約為 3,000 美元;

無法更換電池。

AR/VR頭顯市場進入快速擴張期

中國市場增速或全球第一

據IDC發布的《全球AR/VR頭顯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1年全球AR/VR頭顯出貨量達1123萬台,同比增長92.1%,其中VR頭顯出貨量達1095萬台,並預計2022年,全球VR頭顯出貨1573萬台,同比增長43.6%。

在VR/AR及元宇宙方面,科技巨頭們動作頻頻:

Meta是元宇宙領域進展最快、投入最大的公司,繼2020年9月推出的Quest2大獲成功之後,在2021年,又相繼推出了虛擬辦公應用Horizon Workrooms的和社交VR應用Horizon Worlds;

2022年1月,微軟宣布收購動視暴雪,該交易將在微軟元宇宙平台的發展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英偉達定位於為元宇宙提供基礎底層服務架構,於2021年4月推出面向企業的實時仿真模擬和協作平台Omniverse,寶馬、愛立信、沃爾沃等眾多公司都已採用Omniverse……

據睿獸分析數據,一季度,在全球元宇宙相關領域中,僅VR/AR與區塊鏈兩個細分賽道,融資事件達到277起,涉及273家創業公司。融資金額達到525.65億元,對比去年同期增長66.5%。

據IDC最新預測數據,2021年全球AR/VR總投資規模接近146.7億美元,並有望在2026年增至747.3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38.5%。其中,中國市場五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43.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根據目前趨勢來說,2026年AR應用場景偏向於培訓、工業、實驗及現場實踐;VR應用場景偏向於遊戲。

IDC最新報告顯示,Meta旗下的Oculus系列在VR頭顯市場占有率達80%。位元組跳動旗下的Pico系列頭顯占比僅0.67%。

但在國內,Pico系列一直保持占有率第一。2021年Q1,Pico系列市場占有率為37.6%。大朋的DPVR系列以及愛奇藝VR頭顯緊隨其後。

業內人士指出:單就硬體配置而言,目前國內第一梯隊的VR頭顯與Oculus Quest2差別已不大,二者的主要差距還是內容生態,尤其是遊戲數量與質量。

目前國內VR/AR市場,主流的Oculus quest2、Pico neo3等產品報價在2000-3000元人民幣左右。

3000美元的蘋果AR/VR產品面世,將如何改變現有行業?值得期待。

消費電子能否迎來反轉?

機構建議關注蘋果產業鏈

由於需求側的低迷疊加上海疫情,今年消費電子股價大幅回調,年初至今已下跌31.16%。

據Canalys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下降了11%,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此前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中國主要安卓手機品牌今年已削減約1.7億部訂單,占原2022年出貨計劃的20%。

下半年,這一深度調整的板塊能否迎來反彈?蘋果產業鏈依然被眾多機構看好。

銀河證券表示:考慮到iPhone13系列性價比提升和華為高端機缺位,以及5G iPhone SE系列對蘋果低價位5G手機空白的補充,我們認為蘋果手機仍然是產業鏈中增長確定性最高的環節,蘋果產業鏈相關標的平均估值水平處於歷史低位區間,建議關注立訊精密、鵬鼎控股等。

在消費電子需求有望局部復甦的行情下,中航證券建議關注確定性較高的果鏈上下游公司。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1)蘋果手機Q1出貨同比增長,與安卓陣營形成明顯分化,蘋果市占率將進一步提升。(2)蘋果產業鏈公司業績表現較好。儘管一季度消費電子景氣度不佳,立訊精密、環旭電子等仍實現了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的雙雙增長。(3)下半年新品推出將提供增量,優質龍頭公司有業績+估值提升的雙擊空間。

在AR/VR及元宇宙方面,天風證券副總裁趙曉光近日表示,第一波的創新已經進入了瓶頸期,並遇到了一定的回流,但依然看好元宇宙的發展,特別是以蘋果為核心的AR/VR產品。智能汽車、元宇宙和物聯網是未來2年內科技業中比較確定的機會。

依據郭明琪研報,A股對應蘋果AR/VR的投資標的主要有長盈精密和歌爾股份等,由於AR產品的舒適感、結構件會比手機更複雜,價值量得到提升。目前,長盈精密正在參與蘋果AR/VR設備結構件大件的設計,歌爾股份主要做小件。

海通國際證券分析師Jeff Pu預計,自研晶片或將成為蘋果與競爭對手的主要區別之一,頭顯的內部處理器或類似M1晶片。此外,蘋果AR/VR設備將擁有超過10個傳感器及攝像頭組合,索尼、韋爾股份、舜宇光學等有望供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3d3c7998a73452b303278cc3f231f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