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介|顧俠強:《湯學——湯顯祖研究的基石與理論指南》

2023-08-01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新書推介|顧俠強:《湯學——湯顯祖研究的基石與理論指南》

《湯學:湯顯祖研究的基石與理論指南》,顧俠強著,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內容簡介

「湯學」這個命題,可謂由來已久。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個別學者提出過,但幾乎沒有引起任何反響。1983年3月,著名的戲劇理論家郭漢城先生在為江西文學研究所編輯的《湯顯祖研究論文集》所作的序文中,就提出了「湯學」這個命題。

二十多年前,上海戲劇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葉長海教授發表了《湯學芻議》的文章。自崑曲入世非遺以來,也有個別學者在不同場合提出過「湯學」。對此,筆者想站在諸位前輩的基礎上,談談自己對湯學的一些認識與見解。

湯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湯顯祖的一門學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湯學」即研究湯顯祖生平歷史及其著述的一門學問!

湯顯祖郵票

湯學,這個新的學術概念有著較為寬泛的外延與深厚的內涵。湯學的外延:湯學——是指有關湯顯祖在戲劇創作以及詩詞文賦、仕途風雲、師友往來、年譜考證、家譜研究等方面的成就、意義、作用以及影響等等。根據系統論的理念:湯學如同當今之「紅學」一樣,都屬於學術領域最末端層次,不可再細分的具體的人文學科。湯學的內涵:湯學的內涵呈現出一種同心圓的結構模式其中包含著四個層次。見下圖:

上圖為湯學的內涵結構。

核心層次:是指湯顯祖以「臨川四夢」為代表的文本研究為先導、以「崑曲四夢」的舞台實踐研究為基礎,進而擴展到它的傳承流變、古今評論及其所蘊含的藝術價值、人文價值、社會意義等等;

中間層次:是指湯顯祖的除了崑曲「四夢」以外的其它各個劇種的藝術實踐、文本研究、古今流變、傳播途徑與方式、相關評論及其所蘊含的藝術價值、人文價值、社會意義等等;

次外圍層次,是指已經問世湯顯祖的學術論著、政壇策論、詩文作品等方面的著述以及所蘊含的學術價值、人文價值、思想意義、社會意義等等;

《湯顯祖集全編》

外圍層次,是指湯顯祖的官宦仕途、交友實錄、家庭狀況、家譜考略、年譜考略等等。

眾所周知「紅學」是以《紅樓夢》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人文學科,對此我們切不可望文生義,簡單地、機械地將「湯學」認為是研究湯顯祖本人生平以及各種著述作為主要對象的一門人文學科。那麼何謂湯學?

湯學是以研究崑曲《四夢》為核心,以其它各個劇種《四夢》研究為輔佐,兼顧湯顯祖各種著述以及個人生平等,呈同心圓發散型組織建構的一門人文學科(其組織建構見上述四個層次)。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切忌望文生義,錯用扁平式的直線思維方式,將湯學簡單地理解成研究湯顯祖生平活動、思想、政績、著述的一門人文學科。對此,我們不妨進行一下逆向思維,假如沒有湯顯祖之「四夢」,湯顯祖還能在201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舉為共同紀念的世界三大文化偉人之一嗎?還能被稱之為「東方戲聖」嗎?

從宏觀的文化思維角度來看,當下湯顯祖研究並沒有重點突出湯顯祖研究必須以崑曲四夢為核心的這個關鍵。從戰術層面來考量,我們當前的湯學研究可以算作是成功的,確有不少作品是可圈可點的。

2010年4月23日湯顯祖與臨川四夢國際學術研討會合影

但從戰略層面來考量,我們當前的湯學研究則是失敗的,用系統論的觀點來分析:那就是偏離了系統發展的基本導向;用矛盾論的觀點來分析:那就是沒有抓住主要矛盾,犯了戰略性的錯誤。

湯學產生的八項實踐基礎。

社會要素六項:戲曲文化底蘊、研究歷史積澱、互動效應結果、良好文化生態、國家行政推力、國際組織號召;個人要素兩項:坎坷人生、出色才華。

湯學產生的七項理論依據:

老三論(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新三論(耗散結構、協同說、突變論);雅俗文化交融論;神秘現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夢幻題材的思想與理論;新三教融合論;由人本思想到貴生學說。

湯學形成與發展的七項基本方略:

一,釐清「湯學」的各種要素,努力促使「湯學」早日問世;二,運用「文化思維」的戰略方針與戰略目光來審視當今之「湯學」;三,明確湯學研究的基本原則與基本方針;四,明確縱、橫交錯的基本發展思路;五,辨明矛盾的特殊性,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六.跨界合作——取得一加一大於二的「互動」效應;七,循序漸進——求真務實、逐步推進,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湯學」。

郵票《崑曲·牡丹亭》

目 錄

緒論

第一章 湯學產生的實踐基礎

第一節 社會要素

第二節 個人要素

第三節 戲曲文化要素

第四節 崑曲研究要素

第五節 湯顯祖《臨川四夢》與崑曲的互動效應三項

第六節 歷代有關湯顯祖研究的主要成就

第二章 湯學的理論依據

第一節 社會人文學科要素

第二節 學術思想理論依據

第三節 文藝理論依據

第三章 湯學的核心理念之本——新三教融合論

第一節 新三教融合論之根基

第二節 新三教融合論與湯顯祖的人生實踐

第三節 新三教融合論之思想理論基礎

第四章 湯學的思想意義及其理論價值

第一節 湯學中戲曲藝術的思想意義及其理論價值

第二節 湯學的哲學思想所展現的派系特徵及其理論意義與價值

第三節 湯學的社會人文意義及其理論價值

第四節 湯學的學科意義及其理論價值

第五節 湯學的文學意義及其理論價值

第六節 湯學的美學意義及其理論價值

第七節 湯學審美理念古今談

第八節 湯學的民族文化意義與世界文化意義

第九節 湯學是「走向世界的湯顯祖」研究的基石與理論指南

第五章 開展湯學研究的五項指導思想

第一節 明確湯學研究的基本綱領與基本原則

第二節 以三維哲學視角來重新審視湯顯祖以「四夢」為代表的社會觀與人生觀

第三節 運用「文化思維」的戰略目光與方針來指導當今之「湯學」

第四節 以道家之陰陽學說為綱,充分認識湯顯祖「四夢」的最佳藝術載體——崑曲之本真

第五節 「功夫在詩外」帶來的思考與啟示

第六章 開展湯學研究的基本方略

第一節 明確當下有關湯顯祖研究的具體目標與核心內容

第二節 以歷代「湯顯祖傳」為主導

第三節 以歷代《臨川四夢》評傳為主導

第四節 釐清各種要素,協調各種力量

第五節 採用比較文學的思路與方法

第六節 湯學的縱向發展思路與方法

第七節 湯學的橫向發展思路與方法

第八節 我們應當採取理論研究與戲曲實踐並舉,兩條腿走路的基本方針

第九節 借鑑「紅學」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第十節 努力擴大與夯實「湯學」在社會上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第七章 開展湯學研究的具體問題與對策

第一節 歷史原因—--封建文化偏見、文化地位低下、文人褒貶不一

第二節 現實原因——研究主體單一、研究客體偏頗、社會關注度不夠、相應法規制度不夠完善、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缺失、戲曲教育的相對滯後

第三節 如何正確理解與把握湯學研究的主體與客體

第四節 克服研究主體之偏頗——從加強隊伍建設入手,補齊評論主體短板

第五節 克服研究客體之偏頗---從加強宏觀調控入手,補齊研究客體短板

第六節 轉變觀念——引進現代理論 拓展評論理念

第八章 當今「湯學」問世的瞻望與思考

第一節 湯學的學術基礎

第二節 湯學的學科定位

第三節 湯學的三個起點

第四節 湯學誕生之基本緣由

第五節 漫長的求索之路。

自 序

因自幼受家庭影響以及在崑山工作的緣故,開始對崑曲以及湯顯祖有所了解。至於真正開始系統地接觸、研究崑曲,研究湯顯祖,還得從2006年本人從崑山開放大學退休,被學校返聘,擔任社區教育辦公室負責人算起,前後長達五年之久。其間,本人一直將崑曲作為崑山社區教育的重點內容。至此,開始比較深入、系統地接觸崑曲、研究崑曲、繼而研究湯顯祖。

《崑曲天地:從前世到今生》

本人的戲曲研究起步較晚,也沒有什麼顯著的成果,唯有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了本人撰寫的《崑曲天地》這本專著(顧篤璜先生作序)。

本人自2008年至2021年擔任蘇州崑劇傳習所常務理事,自2013年至今,擔任多種戲曲類書刊與內刊的執行主編。至於系統地研究湯顯祖,則是從2016年參加撫州湯顯祖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開始的。在湯顯祖研究領域,本人只是一個老兵新戰士。

本人所提出的湯學,是在20世紀70年代費海璣先生、80年代郭漢城先生、90年代葉長海先生提出建立湯學這個概念的基礎上,有所繼承、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努力探索與嘗試將湯顯祖研究從現代概念起點提升到當代學術、學科的高度。

首先,本人所提出的湯學,並非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而是在繼承前輩湯顯祖研究的基礎上有所繼承、有所弘揚、有所創新、有所升華,努力將湯顯祖研究提高到一門嶄新的社會學科——湯學的高度來加以研究、探索……

其次,本專著提出了一系列新思維、新觀念:如湯學是人(湯顯祖)——文(文本四夢)——戲(崑曲四夢)的有機結合;重點強調湯學的核心理念為「新三教合一論」以及湯學必將成為與當今紅學並駕齊驅的一門嶄新社會學科,等等。

本專著重點強調湯顯祖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戲劇家之一這個要點。湯顯祖之所以成為世界三大文化偉人之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創作了《臨川四夢》。而絕非清官、顯赫家世、書香門第、博古通今之類的說辭。

《崑曲之友》

最後,本專著力圖比較系統、全面地闡述湯學產生的實踐基礎、理論依據、可行性、基本方略以及走向世界等湯顯祖研究的嶄新專題。

此外,筆者本著「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海派文化之方針,竭力將當下湯顯祖研究的眾多成果,有機地融入本人的專著湯學之中,比較精準地將各種觀點、見解放置在較為合適的位置,予以相匹配的內涵與價值,使廣大讀者對當下湯顯祖研究的基本狀況有個初步了解。

本專著還不能算是研究湯顯祖生平及其著述的作品。從理論意義上說,它是湯顯祖研究的基石與理論指南;從實踐意義上說,它是湯顯祖研究的工具書與方法論。本專著是在繼承前輩湯顯祖研究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筆者的初衷就是在前輩以及當代湯顯祖研究者積累碩果的基礎上,力推這門嶄新的湯學,使其登上當今社會學科的舞台,與紅學並駕齊驅,爭相鬥艷。

還要補充說明的一點是:筆者為了撰寫此專著,從各種研究著作、報刊雜誌、方誌史料、網絡傳媒、會議紀要,特別是從本人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親身感悟中獲得信息來源,並在此基礎上予以甄別、提煉、選用、升華……

《上海崑曲評鑑》

當然,此專著還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與不足——材料還不夠充分,論證還不夠嚴密,表述還不夠精準……

作為一門嶄新的社會學科——湯學之誕生,本專著只能算是一個信號,一個開端,真正學術、學科意義上的湯學之問世,還需要諸位湯顯祖研究者今後長期的共同努力!

本書不僅僅是湯顯祖研究的一本專著,同樣還是展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自信的一個典型案例,值得諸位同仁共同去探索、去研究、去弘揚。

彈指一揮間,六年時間過去了,約40萬字的《湯學——湯顯祖研究的基石與理論指南》終於問世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本人希望此專著的問世,能拋磚引玉,努力促使湯顯祖研究的諸位同仁,通力合作、砥礪同行,將湯顯祖研究真正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學術、學科的高度,成為能與當今顯赫之紅學並駕齊驅的一門嶄新的社會學科!

以上種種,也可謂本人撰寫此書的初心與使命吧!由於本人才疏學淺,拙著水平不高,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與不足;但筆者自信:拙著定能為今後湯學真正登上我國社科領域舞台,占有一席之地,起到奠基石與指路牌的作用。

《中國戲曲評鑑》

最後本人想補充說明的是,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得到葉長海教授、謝柏梁教授、周錫山研究員、龔重謨先生的指導與幫助;得到周育德會長、吳鳳雛主任、吳牧山副主席的鼓勵與肯定;同時還要感謝上海戲劇學院劉慶副院長、上海戲劇學院原副院長、一級導演郭宇先生,上海戲劇學院朱錦華副教授、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李佩紅院長、王珣書記、亓季松副書記等領導,給我執編《崑曲評鑑》和《中國戲曲評鑑》創造了良好的工作條件與學習氛圍,進而為我撰寫此書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學術理論基礎,在此一併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2022年11月18日

顧俠強謹記

作者簡介

作者近照

顧俠強:男,漢族,1946年2月出生於上海。1964年7月高中畢業支邊新疆,1977年在新疆730礦子弟學校任教,1979年轉至貴州遵義061基地287廠子弟學校任教,1993年至江蘇崑山供銷職中、開放大學任教。大學本科畢業,副教授。曾擔任過多個省(部)級教科研課題主要負責(執筆)人。個人編著與專著有:《走進尋常百姓》(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年12月),執行主編《社區教育概論》(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崑曲天地》(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年9月)。自2013-2015年,擔任《崑曲之友》(江蘇省內刊,季刊)主編。從2016年起至今,擔任上海戲劇學院《崑曲評鑑》(上海市內刊,季刊)執行主編。從2019年起至今擔任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中國戲曲評鑑》(叢刊)執行主編、撫州湯顯祖國際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程芸:《湯顯祖與晚明戲曲的嬗變》(增訂版)

張敏、姚瑤、劉亞玲:2001年—2020年湯顯祖及《牡丹亭》研究論著簡目

李舜華:花園內外,陰陽兩界——試論《牡丹亭》男性世界與女性世界的分與合

俞曉紅:論戲曲文本在非線性敘事中的構成——以《牡丹亭》為考察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128acf91ebb7281b8c87ceaeee7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