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城市裡的寶貝兒們
成都是中國唯一一個可以遙望6000米級雪山的大都市。
從成都遠眺,目光能夠觸及銀白的巍峨高山,那是7556米的貢嘎山、6250米的么妹峰、5353米的大雪塘等。
沿著成都最高峰大雪塘拾級而上,在5000多米的落差中,原始森林、草甸、流石灘、冰川景觀次第展開。垂直變化極大的高山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從高山俯視,萬籟俱寂之中,更多生機藏在遼闊的成都。
大熊貓的食物主要是高山、亞高山約50種竹類
它們需要大量進食,才能獲取生存所需的能量
圖源/圖蟲創意
成都所在的中國西南,是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重點生態功能區。
這代表著成都生物的豐富性、複雜性、重要性,遠超人們的想像。
接下來,請跟隨我們的腳步,踏入這片廣袤的土地,穿越莽莽群山、青青草甸、汩汩流水,探尋生命的奧義。
成都大邑縣的高山景觀
眾多生靈在這裡繁衍生息
圖源/大邑縣委宣傳部 製圖/王樂
成都平原,溫潤富饒
從地理學角度來看,中國的四大盆地中,唯有四川盆地及其周圍山地最具生命繁衍的良好條件。
成都平原是由岷沱二江沖積而成的富饒平原
為天府之國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攝影/張翔升
我們可以把四川盆地想像成一個大盆子,它的盆底一般被分作三大部分:
西邊的成都平原,東邊的川東丘陵,以及圍合盆地的盆周山地。盆底東南西北的山地,又被稱作盆舷部分。
空中俯瞰邛崍山脈
山脈左邊為青藏高原,右邊為四川盆地
攝影/曹鐵
邛崍山脈與成都平原的相對高差,最高可達5000餘米,形成了豐富的垂直自然帶與立體生態景觀。
無論是鄧池溝所在的 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是成都的 黑水河自然保護區與鞍子河自然保護區,均屬邛崍山脈。
其中羚牛四川亞種
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
在這些拾級而上的山地森林中,珍稀動植物在這裡繁衍生息。
在成都,分布著
中國特有鳥類約18種
中國特有獸類約22種
中國特有兩棲類約17種
中國特有爬行類約11種
中國特有魚類約25種
在這些數字的加持下,成都的生物多樣性更是閃著光芒。
其中珙桐是一種落葉喬木
2021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公布,成都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15種。
在春季,珙桐張開了潔白欲飛的「羽翼」
那是它的白色苞片
攝影/鄒滔
人們熟悉的 珙桐,是世界珍稀、古老的孑遺植物,是中國特有的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孑遺種。
秀麗的流蘇樹
生長在海拔3000米的山林、斜坡和河邊
圖源/圖蟲創意
今年春天,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流蘇樹在網絡上也備受關注。每年的3-6月,它在成都開滿樹白花,似瑩瑩霜雪。
在成都彭州龍門山區拍攝的距瓣尾囊草
是「植物中的大熊貓」
攝影/鄒滔
距瓣尾囊草數量稀少,極為珍貴。2017年,人們在成都彭州市境內,發現了目前中國最大的距瓣尾囊草野生種群。
有精巧玲瓏,就有磅礴高挺。成都還分布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香果樹。1899至1911年間,著名的植物學家亨利·威爾遜多次來到中國橫斷山區,探尋許多美麗而珍貴的植物,香果樹就是其中之一。
香果樹是落葉大喬木,也是中國特有種
攝影/鄒滔
如今,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分布著一片天然種群,最大的香果樹樹高達到了30米,胸圍2.32米。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銀杏和 紅豆杉也曾看過成都高處的風景。但比起物理空間的高遠,人們更津津樂道於它們歷史中的霸主地位。
紅豆杉是世界上公認的
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
圖源/圖蟲創意
銀杏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成都如今最老的銀杏樹高達20餘米,位於都江堰青城山天師洞,據推測有1900多年的樹齡。
紅豆杉的年齡比銀杏略小一些,但也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成都最古老的紅豆杉樹王,位於成都大邑接王寺,樹齡約有1800多年。
雙寶臨門:大熊貓和金絲猴的生態意義
在這個春天,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迎來了三個新成員。
成都旅日大熊貓「永明」,和它八歲的雙胞胎兒女「櫻浜」和「桃浜」返回故土中國。1994年,2歲的永明離開成都,回家這一年,它已經31歲,是旅居海外最高齡的大熊貓。
和它的年齡一樣,永明創造了許多紀錄。它是第一位以「合作研究」名義出使的熊貓外交官。
永明一改過往贈予和租借的方式
在整個大熊貓旅居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圖源/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
它共有16個孩子,創下大熊貓繁殖產仔數量最高紀錄,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大熊貓人工圈養種群;
它獲得多項榮譽。2017年12月,在第十屆「日本動物大獎會」中,永明榮獲最高獎。2022年12月17日,永明被任命為「中日友好特使」。
「家」,中國文化中肉身與精神的原點,也是旅日大熊貓落葉歸根的終點。
在這片家園之中,成都是極為獨特的存在,萬千生靈沾染了這裡的閒適與進取,懶洋洋地伸展身軀與枝蔓,但從不錯失任何生存與演化的機會。
桃浜,雌性大熊貓
2014年12月2日出生於日本
上下圖源/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
野生大熊貓的保護工作,同樣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2021年的10月底,大熊貓國家公園大邑管護總站的紅外監測相機連續兩天拍到了成年大熊貓的身影。一隻悠哉游哉地坐在鏡頭前,享用了1小時竹葉,憨態可掬。
監測相機攝下的大熊貓影像
圖源/彭州市委宣傳部
野生大熊貓如此高密度和高頻率地出現,體現出本區域自然生態維持在較高水平。
成都,是全球唯一既有圈養大熊貓,又有野生大熊貓的超大都市。
隨著人工繁育大熊貓數量快速增長
大熊貓的瀕危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圖源/圖蟲創意
40年間,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從1114隻增加到1864隻,這無疑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顯著成果和成功案例。
灰頭灰雀和大熊貓生存在西嶺雪山之中
圖源/大邑縣委宣傳部 製圖/王樂
這背後是無數為之行動的個體。金絲猴文化學者、生態攝影師薛康便是其中的代表。2016年以來,薛康先後十餘次前往川、滇、黔、鄂等省,收集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薛康拍攝的金絲猴、大熊貓
攝影/薛康
2020年,薛康出版了全球首部郵集圖解書《金絲猴郵集圖鑑》,之後還出版了《大熊貓郵集圖鑑》。書中大量的珍貴史料,展現出雙寶的文化價值。
回望過往,1869年,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在四川省雅安寶興縣鄧池溝一帶,首次從科學的角度發現大熊貓。
大熊貓這一東方傳奇物種,得以第一次走出邛崍山脈,進入大眾視野,在現代自然博物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年,他又發現了川金絲猴。
來自中國的「雙國寶」,逐漸成為代表地區生態的旗艦物種。
金絲猴是典型的森林樹棲動物
為抵禦寒冷,進化出健壯體型和厚實皮毛
美麗的金色毛髮令人見之難忘
攝影/鄒滔
珍稀的大熊貓和金絲猴,像是一把蔭蔽生命的大傘。雙寶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它們能生活的環境,也代表適合眾多瀕危生物繁衍。
於是一片闃寂之中,花與葉萌發,藤蔓向更高處攀援,第一縷晨光照進幼獸的眼,它嘟囔地嗅著媽媽的氣息。這裡是成都,是鼎秀生靈的故鄉。
在成都,欣賞500多種鳥的美麗
成都人對鳥類的喜愛,從來不是無源之水。
但人們無意深究太陽神鳥是多麼神秘,不願鋪陳卓文君在「鳳求凰」中感受到的深情,更不想贅述李白眼中,「西當太白」的鳥道是何等險絕。
除開種種厚重文化的加持,你我更愛碧空中,那鮮活輕盈的生命。
在成都龍泉山就能觀賞猛禽烏雕
攝影/鄒滔
無論是沙河邊飲水的白鷺,還是龍泉山上過境的猛禽,這些野生鳥類都是一座城市生態環境的晴雨表。
近年來,一個個自然保護區逐漸建立,成都的生態與環境日趨良好。
棕腹啄木鳥,其色彩濃艷
是著名的森林益鳥,不僅消滅樹皮下的害蟲
其鑿木的痕跡可作為森林衛生採伐的指示劑
圖源/圖蟲創意
都江堰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彭州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自然保護區,都致力於保護生態系統及珍稀動植物。
其中龍溪—虹口、鞍子河及黑水河保護區還被列為了中國大陸重點鳥區(IBA)(Important Bird Area,簡稱IBA)。
不僅鳥類有了棲息天堂,人們也有了親近自然、觀察鳥類的去處。
蒼鷺搏擊水面,構成了極富藝術性的畫面
這也是人們喜愛觀鳥的原因之一
攝影/李志燕
近十年來,人們對成都的野生鳥類進行了持續的觀察和記錄,鳥類數量、種類每年都呈遞增趨勢。
2016年,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和成都觀鳥會等聯合發布的《成都鳥類名錄1.0》中,收錄的鳥類有 466種。
2021年,《成都鳥類名錄2.0》中收錄的鳥類已經達到 516種。
據成都觀鳥會負責人介紹,待下一版《成都鳥類名錄》發布之時,收錄的鳥類很有可能達到 550種。
圖為青頭潛鴨,拍攝於白鷺灣濕地
成都目前分布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20種
如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彩虹鳥」綠尾虹雉等
攝影/鄒滔
劃破長空的鳥兒,是極其苛刻的棲息者。貓頭鷹也曾是「蓉漂」一員,2021年4月,一對貓頭鷹把家安在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一棵大樹里。此處鬧中取靜,是它們為新生兒選擇的「鷹」生起點。
喜靜的貓頭鷹,為何會出現在博物館內呢?
據工作人員介紹,原來武侯祠園林區,涵蓋了南郊公園,園內生態環境良好,又有豐富的食物來源,眾多小型鳥類都生活在這裡。
城市公園到公園城市
2022年年初,成都環城生態公園實現全線閉合。這一環城天府綠道,串聯起了133平方公里的生態公園、20平方公里的生態水系、24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以及100平方公里的生態景觀農業區。
成都的一條條綠道蜿蜒向前
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運動場地和休閒空間
攝影/張翔升
一到周末,這條綠道成了市民們競相打卡的網紅地。在詩意中棲居,眼下皆是風景,尋覓何必遠方。
天府綠道 目前已突破5000公里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提升至43.9%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增加到14.9m²/人
較2021年的14.26m²/人
增長約0.64m²/人
而通過數據顯示
2019年和2020年的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分別為12.97m²/人和14.03m²/人
這背後是無數政策的加持
2019年1月
創新組建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
2021年7月出台
《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條例》
2022年初
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 成都建設
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2022年3月16日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
公園城市示範區總體方案》正式公布
明確支持成都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
新實踐和超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
上下滑動查看成都如何成為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示範區
攝影/張翔升
公園在成都不斷紮根、生長、蔓延,彌合建築之間的空隙。
成都,城市即是公園。
在這座國際化大都市中,向任何一個地方出發都能看見萬物生靈,昆蟲、鳥類、獸類與人類共同生活,甚至彼此注視。
成都最高峰大雪塘之下的邛崍城
成都有多元的景觀
都市鳥語花香,鄉土植物茂盛
攝影/宋娥
向東出發,城外的 龍泉山成為鳥類,尤其是猛禽的熱門觀測點,一到遷徙季節,鳥類愛好者便會三五成群地登上龍泉山山脊;
向北出城,在 青白江與湔江上,白鷺與青頭潛鴨各自出現在淺灘與深水區。
綬帶鳥,別名壽帶鳥
常見於山區或丘陵地帶
匿棲於樹叢或竹林間
攝影/李志燕
西邊最為精彩,即便不出城市,在雨後放晴的夏日清晨,一堵寬展的雪牆——海拔5353米的 成都第一高峰大雪塘,矗立在雲霞之間,市民們可以從城市的各個角落,遠眺這個城市新圖騰。
而這時,大雪塘的高山流石灘上,高山之王雪豹也在向東眺望。
新一輪的朝陽正透過紅霞冉冉升起,平等地照耀每一個生命。
成都這座龐大的公園城市開始甦醒,萬物生長,生靈鼎沸。
看見雪山,代表著天氣晴好
且空氣品質好、能見度高
攝影/張翔升
生態價值轉換,成都經濟增長的新方向
在成都,四季輪換,處處皆有景。,垂絲海棠淡粉花瓣飄落,隨浮光躍金的錦江河水遠走;
,烈日中浣花溪的荷葉亭亭如蓋,芙蕖幽香自來;
是漫天的黃色銀杏,它們飛旋掉落時,也拉開冬日的序章;
呵氣成霧的 隆冬時節,塔子山公園中,臘梅花開了,芳蕊毫不起眼,卻又香得如此冷冽,如此有氣節。
薛濤井位於錦江西岸望江樓公園內
金黃銀杏與紅牆相映生輝
攝影/曹鐵
這就是成都人的日常,人們對於美的嚮往,讓公園從不感覺寂寞。 人們對自然的探索欲不止於此,並隨之形成了新業態,如近郊露營、博物旅行等。
成都近郊的龍門山,是世界級地質公園,僅在今年7月8日至14日,一周時間內的遊客就多達120萬人次,這就是自然生態的吸引力。
在雲層稀薄的高山,能夠仰望星空的變幻
這是成都良好生態的真實寫照
圖源/大邑縣委宣傳部 製圖/王樂
當你踏入成都市蒲江縣,你就會有一個很直觀的感受——神清氣爽,空氣中似乎都有一絲清甜, 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3.6%,全境空氣品質優於國家Ⅱ級標準。
在成都市蒲江縣長秋山開源村
也能夠遙望大雪山山脈
大雪山山脈主峰便是蜀山之王貢嘎山
攝影/李志軍
走過茶園,穿過幽篁,詩人、畫家、服裝品牌創始人等新村民,用文化和藝術,助力 鄉村振興,也構建了讓都市人無比嚮往的當代桃花源。
這就是綠水青山中的金山銀山。
成都市蒲江縣發展綠色產業
圖為蒲江縣清晨的生態茶園
攝影/李志軍
除了蒲江,成都市下轄的崇州市生態也讓人嚮往。
2021年11月,《崇州市2020年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報告》出爐。這是成都首份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意為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報告。它將原本看不見的生態價值,轉化為看得見的「生態帳」。
1090平方公里的沃野上有著豐富的川西林盤資源,8198個林盤是崇州生態產品中的亮眼之作。而林盤又被認為是全世界最適於人居的聚落。
溝渠環繞,樹竹掩映,又與遠處起伏的群山遙相呼應。
崇州懷遠回瀾塔及周邊
攝影/冉玉傑
通過GEP核算實踐,僅其中9個主要典型林盤的生態系統總價值就達1.3億元。
成都市統計局副局長劉忠表示:「GEP核算讓綠水青山有了衡量體系,以此為切入點,成都還可以做更多應用與探索,以此來延伸綠色發展空間。」
成都市新津區花舞人間
將生態與觀賞遊玩結合
排列整齊的花卉植物,讓人賞心悅目
攝影/張翔升
公園綠道還與自然生境無縫連接,造就了一座擁有高幸福感、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公園城市。
應運而生的 博物、旅遊、教育、文創等生態產品和活動,都能給成都帶來更多機遇。
成都也將創新引領公園城市生態價值轉換,向全世界展示這座超大城市的獨特魅力。
當下,成都在人們的心中,有了新的誦詞:「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里的幸福成都」,道出了真實而迷人的成都。
上圖為憨態可掬的熊貓寶寶,攝於都江堰
攝影/陳先林
下圖為都江堰市熊貓廣場
熊貓是成都常見的文化符號
攝影/韋洪濤
這裡有極為豐富的自然物種,更有「國寶」大熊貓與川金絲猴棲息,還有神秘的古蜀文明,讓成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備受關注。
回望過往,3000年城址不遷、2500年城名不改,成都從歷史的長河中走來,一路放歌,這邊風景獨好。
成都曾收穫無數名仕的點贊:杜甫抒懷 「窗含西嶺千秋雪」,城市如一幅畫卷;
陸遊感嘆 「成都海棠十萬株,繁華盛麗天下無」,這是花葉扶疏的盛景,微風四起,落花如雨,洗滌人心。
成都漫花莊園中的櫻花盛開
吸引了不少人前來遊覽
攝影/曹鐵
自古詩人喜愛入蜀,而成都,仿佛是他們心中的月亮。千百年如轉瞬,如今這輪月華穿越浩瀚如海的歷史,照耀在你我身上。
正如春花一瓣,從城市與公園界限消弭之處,掉入你的手心。
- END -
審稿專家: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世界保護地委員會(WCPA)委員 沈尤
統籌:劉乾坤
撰文:魏偉 陸離 楊曼嘉 代萍
攝影:薛康 曹鐵 宋娥 鄒滔
李志燕 李志軍 冉玉傑
陳先林 韋洪濤 張翔升
編輯:代萍 楊曼嘉
製圖:王樂
校對:李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