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東風柳汽光輝歲月,講述柳汽1981-2007年的跨越階段

2019-09-23     中國卡車網

「不管有多麼疲倦 潮來潮往世界多變遷 迎接光輝歲月 為它一生奉獻」

很多年後,當你有資格回望的時候,會發現,那些我們曾經哭泣著咬著牙,撞著南牆闖過去的艱難時光,才是生命中的光輝歲月。因為艱難被克服,因為屏蔽被打破,所以我們成為了值得驕傲的模樣。

1981-2007年,柳汽將這36年的時光定義為自己的跨越階段,在這段歲月里,企業從一家剛剛會走的小工廠變為全國一流企業、二基地和三基地先後建立、搶占先機發展柴油車打贏了翻身戰、商乘並舉讓進有可進,退有可退……

1997年7月18日時任東風公司總經理馬躍(前排右)和時任柳州市市長宋繼東(前排左)在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簽字儀式上的合影

一萬年太久 只爭朝夕

如果我現在就能做 那麼多艱苦都要做

1981年2月17日,經原國家機械委員會批准,柳汽與雲南汽車廠、杭州汽車廠等其它八家企業共同組成東風汽車工業聯營公司;同年9月,東風LZ141型柴油載貨汽車通過市工業局鑑定,後陸續研製出的幾款新品均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好評。

1982年柳汽年產汽車1200輛,扭虧為盈;1984年,柳汽開始實行專業化大生產,換了新顏。

從1200輛到年產突破萬輛,柳汽用了9年時間,1991年柳汽躋身全國八個汽車生產超輓聯企業之列並成為了全國生產中型載貨汽車最大的三個廠家之一。

第一款平頭車

從成績上看,從1981年到1991年,10年間柳汽走上了一條加速行駛的康莊大道,但只有真正了解這段歷史的人才明白,這10年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前路未知的10年。彼時,經濟改革正興,市場變幻莫測,沒有人知道邁出這一步是登天梯還是落崖洞,而現在人人皆知的乘龍汽車就是在那時候誕生的。

時任柳汽廠長的蔣純基在2016年接受採訪時回憶:「那時候我們想到去革新產品或者研究新產品,並不是因為有了充足的把握,更多的是因為無路可走或者說形勢所迫。我們都覺得,如果一直做山寨產品,跟著別人的道路走,而沒有開拓自己的產品,最終一定會被洪流所淹沒。」

在一片向好的光環下打破新生是很難的事情,更何況當時國內的技術水平也並非邁出腳步的助推力。1988年柳汽做出了「商用車向平頭化進軍」的決定,那時候國內還沒有平頭車出現,平頭駕駛室的製造成了難題,承擔不起直接購買國外模具的價格,直到1991年與一家台灣廠商達成合作並於次年成立柳州柳新汽車衝壓件有限公司。

柳新的成立結束了柳汽不能生產中噸位駕駛室的歷史,1991年柳汽試產30輛中型柴油平頭樣車LZ1090M系列產品,1992年該系列產品通過省(區)級鑑定,實現批量投產,並取名「乘龍」,從此,柳汽有了屬於自己的品牌。


LZ6400輕型車

「寶馬」(LZ5020X型)客貨兩用廂式汽車和國內第一款自主品牌商務MPV「風行智菱」項目的成立和研發都是如此,資金、技術、試驗都是難題,但不做可以嗎?柳汽的回答是不行。

破局起:從乘龍到智菱,柳汽擁有了自己的看家產品;重生立:僵化的企業體系已經跟不上時代,內部改革迫在眉睫!

它是我工作的地方,也是我生活的地方

它是我奮鬥的地方,也記載了我的青春

在那個年代,國企就是鐵飯碗,由此滋生了許多的問題。1998年開始,柳汽正式開啟了全面深入的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之路。全員競聘上崗讓柳汽內部燃起了學習的熱情。

大家將曾經閒散的節奏扔掉,車間裡的休息聊天的人少了,而在深夜還亮著一盞燈手不釋卷的人多了起來。2001年開始至2003年,柳汽的中層幹部由原有的200人減少到46人,由上至下的改革讓每一個人都鼓足了幹勁發揮出自己的全部能量。

柳汽燈光球場

除了鐵飯碗,他們想要留在柳汽的原因更多是捨不得。捨不得那時候大家自辦的春晚,現場看完還要意猶未盡的買磁帶翻錄;捨不得公司的燈光球場,有很多柳汽夫妻檔就是在這裡相識、相知;捨不得大家沒日沒夜奮鬥過工作過的二基地和三基地。

二基地投產全景圖

1984年,束寬昌書記帶領團隊對柳汽二基地的選址進行考察,從選址到建設,二基地可謂是跨越了很多難關,建設資金不足是當時最大的問題。那時候的柳汽人被商家稱作「鬼精」,瞄準淡季上門訂貨;反覆談判為了一個百分點的價格下降……二基地就是在柳汽人這樣苦熬苦掖下建立起來的。

2018年7月,二基地結束了其30餘年的歷史使命,整體搬遷了到了柳東商用車基地。但在二基地發生過的故事留下的汗水卻永遠不會消退在回憶中。

三基地先進整潔的總裝裝配線

三基地是柳汽第一個乘用車生產基地,一切都是第一遭,很多技術問題只能用「拿來主義」解決。但建設問題卻不能,三基地建設時還遇上了非典,建設設計師卻依然工作在第一線。可以說,三基地是在重重難關和考驗下建立起來的。

但也是值得的,三基地的建立使得柳汽在物流、技術裝備方面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商乘基地也使得柳汽更加站穩了腳跟。

跨越是騰飛前的一步,也是能夠穩立於競爭中的資本。在這一時期,變是柳汽的核心詞,產品在變、市場在變、模式在變,一切都在變,而不變的是柳汽人的精氣神,不論是在困難面前還是在考驗面前,從無到有,他們永遠是選擇艱難但是進一步的那條路。

「一生要走多遠的路程,經過多少年,才能走到終點。孤獨的生活很需要時間,只要肯期待,希望不會破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vpTXm0BJleJMoPMOD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