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驗:明明在勸孩子做正確的事,他們卻不願意聽從,甚至會大發脾氣。
真的是孩子不聽話嗎,還是家長的溝通方式存在問題呢?
這種時候該怎麼辦?繼續講道理碎碎念,還是直接來硬的逼迫就範?
很多情況下,與人相處的本質是相通的。讓孩子處在「好角色」的位置上,就是簡簡單單的關鍵一步。
讓孩子處在「好角色「的位置上,讓他的自我獲得鼓勵,讓他覺得自己是人生的英雄,才會產生對未來不間斷的內驅力。心理學研究發現,穩定的高自尊者會把好結果歸因於自我,把壞結果歸因於偶然,這樣能在順境中更容易持續,逆境中更容易走出。
帶孩子的本質,也就是讓小孩子認為自己很好,並且能做得更好。所有的哭鬧不乖懶散都是正常,偶爾迸發出的禮貌勤勉是「哇真好」,小孩子會感覺「我這麼好嗎,我真的這麼好,那我還可以更好」,而這種自我感覺會讓他自己想要做好。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是不爭功的,越不去爭奪「你看我對你教育得多好」的功勞,孩子成長的內驅力越強。
如果您想要更多家庭教育知識,可以私信「家庭教育」,獲取免費微課。
關注【道立方課堂】,在這裡獲得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識,幫你解決家庭教育難題,如果你有好的家庭教育心得和體會,歡迎一起分享,讓我們做家庭教育的守護者和傳承者,把家庭教育推向更高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