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君說
年輕人從養貓中多少嘗到了戀愛的滋味,而老人則獲得了兒女承歡的溫馨。
作者 |彭蹦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里,有一則擼貓界的大新聞:貓糧打敗嬰幼兒奶粉,成為天貓國際商城最受歡迎的進口商品。而最受歡迎的進口品牌中,排在第三、第四名的也是貓狗糧:Petcurean Go! 和Orijen,而排在第一位的是戴森,但是很多人買戴森就是為了貓主子啊。網友對此的評價是:「內容過於真實。」
如今養貓、擼貓、吸貓成了年輕人的剛需,而且越來越捨得給貓花錢,甚至超過給自己的娃——啊?有貓,還要娃幹嘛?
我從小就喜歡貓。外婆家養了很多貓,有隻三花母貓對我特別凶,因為我總是趁它不注意,去逗弄貓窩裡那些眼睛都沒睜開的小奶貓。這件事,母親至今仍津津樂道。初中時,我還專門寫過一篇《外婆家的貓》,被老師當作範文在班上傳閱,讓我頗為得意。後來讀到舊時文人作的字裡行間滿是寵溺之意的貓詩,這才發現,正所謂「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原來先賢和我輩也沒什麼分別,一下子拉近了心理距離。
當然,古人養貓是有實際用途的:抓老鼠。這對家藏萬卷的文人來說尤其重要,幾乎是剛需。所以陸遊才會寫:「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這裡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小貓是用鹽做聘禮,珍重地迎回家的,但仍然是「狸奴」——這也很自然,畢竟養來是要幹活的。而今天則恰恰相反,貓咪們成了家裡趾高氣揚、養尊處優的主子,過去的主人們卻一個個俯身做了「貓奴」,心甘情願地服侍貓咪。這是為什麼呢?
解釋有很多。有從外貌來解釋的,貓咪的眼睛大小占身體的比例是哺乳動物里最大的,與人類嬰兒有相似之處,因而惹人愛憐。有從性格來解釋的,貓咪對人若即若離的性格,富於神秘魅力。有從習慣來解釋的,貓咪愛乾淨,常常整理毛髮,大小便之後會自己掩埋起來,也不鬧騰,平常安安靜靜的,養起來方便。
而在這些解釋之外,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孤獨。
從工業革命以來,現代化、城市化的進程已經延續了一百多年。現在我們可以大大方方地承認了,現代化的大都市就是會令人孤獨。不管是高強度的工作壓力、過快的生活節奏,還是冷漠的人際關係,都是根植於現代化生活方式之中、我們不得不接受的大都市生活的副產品。而伴隨著這一切的,是交友、戀愛、結婚、生育的成本高居不下。說起來,各種各樣的社交媒體在這個時代的興盛、繁榮,不也正是因為年輕人們害怕孤獨而尋找慰藉嗎?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成為貓奴。與需要帶出去散步的寵物狗相比,時而高傲冷漠時而乖巧可愛的寵物貓,對孤獨人群來說,實在是最好也沒有的陪伴者了。年輕人從養貓中多少嘗到了戀愛的滋味,而老人則獲得了兒女承歡的溫馨——與戀人或者子女不同的是,寵物永遠不會離開你。
我們不妨來看一組近鄰日本的數據。近年來,日本獨居的年輕人和老人的數量逐漸增多,據專家預測,到2035年,日本有將近一半人口是單身者。而伴隨著這股單身浪潮的是,貓咪作為寵物越來越受歡迎,大型寵物店裡貓的平均價格水漲船高,花在貓身上的錢也越來越多,這被日媒稱為「貓咪經濟學」(nekonomy,neko即日語裡的「貓」)。在東京這樣的大城市裡,養一隻貓咪成了孤獨的都市人重要的心理慰藉。時至今日,中國也出現了類似現象,比如這個雙十一里的貓經濟。看來,孤獨的人總是相似的,哪兒也不例外。
魔岩三傑里張楚唱:「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何勇唱:「交個女朋友,還是養條狗?」而這個時代的孤獨的人對此的回應是:不交女朋友,養一隻——或者不止一隻——貓。
※ 編輯|沈彬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有深度、有態度、有溫度的新聞評論,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