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黃金VS黑色黃金,可燃冰與石油誰更勝一籌?(上)

2022-02-24     小空是只皮卡丘

原標題:白色黃金VS黑色黃金,可燃冰與石油誰更勝一籌?(上)

社會發展,各種能源被不斷開採消耗,我們的吃穿住行都離不開能源的消耗,煤、石油、天然氣這類不可再生的化學能源不止是我國,也是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耗。每年這三類的能源消耗都要占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耗的85%左右。

石油開採

但我國在石油、天然氣資源相對不足,石油探明可采儲量只占世界的2.4%,天然氣占1.2%。煤炭資源相對較多,又因為我國能源結構的問題,煤炭消費比重要比世界平均高41.5個百分點。面對資源緊缺,我們不得不從國外進口,僅石油來說,我們每年都需要花幾千億元從他國購買。可外面那群垂涎欲滴的「豺狼虎豹」依舊對我們下手了——能源制裁。為了不再受限於人,我們開始調整能源結構,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開發更環保、更低碳、更清潔且儲量大的新能源。「可燃冰」就是其中一種。

可燃冰

可燃冰雖然與我們現在主要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氣都屬於化學能源,但它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一是能量大,1立方米的可燃冰所產生的能量就相當於164倍體積天然氣反應能夠達到的能量,密度是煤炭的十倍。二是無污染,可燃冰燃燒後只會產生微量的二氧化碳和水,相對於煤和石油不會產生硫化物,還能減少6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50%的氮氧化合物排放量,是清潔能源。三是儲量大,我們可燃冰的儲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南海和陸地下面的儲量合計約有111.1萬億立方米,相當於1000億噸的石油當量。其中中國南海的可燃冰儲量占到全球的70%,且中國南海海底擁有的可燃冰飽和度高,質量很好,能產生非常純凈的甲烷氣體,更便於轉化為其他物質,甚至有望代替石油。在全球來說,在全球永久凍土及海洋中的可燃冰儲量在3114萬億立方米~763億億立方米,是傳統化石燃料碳總量的兩倍。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

可燃冰地理位置分布

那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學名是天然氣水合物,是甲烷氣體的固態結晶物,由甲烷與水分子結合而成,但因為甲烷不溶於水的特性使可燃冰只可能低溫高壓的特定條件下形成。它外觀像冰,多呈白色或淺灰色,燃點低,點火就能燃,所以被叫做「可燃冰」。

可燃冰

1934年美國一位工程師偶然在一段被凍住的管道發現了自然形成的可燃冰。後在1979年美國「挑戰者「號勘測船,在中美洲海槽第一次發現了海底可燃冰。

面臨能源危機,可燃冰以儲量大、、能量大、且污染小的特性成為本世紀最重要的潛在能源,各國都在加緊勘探及研究。

那究竟可燃冰能不能代替石油呢?當然是不能的,他們各有千秋。可燃冰成分單一,主要是甲烷,所以只能作為燃料使用。而石油不僅只是作為燃料使用,因為其成分比較複雜,也具備一些工業用途,比如瀝青、製藥、衣服、化妝品,甚至食品。但因為石油的80%都是用來做燃料油了,所以可燃冰的開發能極大的緩解我國對石油的需求量,甚至能達到「自產自銷」,不需要進口,避免外國對我們的能源制裁。

下期,我們接著講我國對可燃冰的開採研究情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a59cad52793c0d3fa00d62918cb47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