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們生活在這種處處能夠接觸到書,月月都能有讀書活動的氛圍里,自然而然喜歡讀書了。」
我是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圖書館館長鬍陽,很高興今天和大家在這裡探討親子閱讀方面的話題。我先給大家看一張照片,這張照片里大家能看到什麼信息呢?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照片最左邊穿著粉色上衣的女士,她是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奇慧博士,在她旁邊穿著白大褂的是我們學校醫務室張倩老師,周圍的墊子上,板凳上,還有後面沙發上坐著的就是我們可愛的孩子和家長,然後右邊看不到的地方還有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為什麼和大家分享這張照片呢?因為它的背後是我們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圖書館的閱讀理念。
首先,從這張照片的人員組成上可以看出,中關村三小追求的是學校3.0教育理念。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認為學校應該是教育孩子,團結人們,引領社會的場所,所以我們希望把不同的人團結在一起。
那我們在搞什麼事情呢?我們是在探索圖書館的N種打開方式。這場親子互動公益講座的主題是「免疫大戰病毒,感冒身體里的攻防戰爭」,時間是2019年12月26日。我們舉辦這場講座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流感季即將到來,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了解更多的關於病毒的知識以及如何預防,也希望孩子能夠閱讀更多關於病毒的讀物。所以王奇慧博士不僅帶來了講座,還帶來了關於這方面的讀物推薦給孩子和家長。
通過這個公益講座,實際上探討的就是閱讀是從學校走向家庭的一個過程,這就是我們的周末圖書館活動。
回過頭來看一看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題就是:處處都是圖書館,從學校到家庭。「我們致力於讓學校成為一個充滿著成長機會的場所。」這是《中關村三小發展綱要》里的一句話。在這樣的理念下,我們探索圖書館的多種打開方式,可以用是哪個關鍵詞來總結。
關鍵詞一:3.0學校資源中心;
關鍵詞二:師生服務中心;
關鍵詞三:泛在教育中心。
首先,作為3.0學校的資源中心,我們希望能夠幫助孩子進行適應未來的信息素養教育,讓孩子知道如何有效的獲取信息,然後分享,以及使用這些信息,初步獲得終身學習的必備技能。
其次,作為師生的服務中心,我們主要是和其它學科老師合作,助力跨學科的閱讀課程。在這兩個基礎上,我們建立了圖書館的檢索課程還有閱讀課程。
另外,作為泛在教育中心,實際上我們是要建立一個開放型的圖書館,包括主動與公共圖書館兒童館尋求合作,邀請這些專家資源,還有一些非常好的網上資源來給孩子建立一種更全面的閱讀體驗。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設置了很多親子活動,推出了很多面向社區的開放性閱讀推廣活動。
從這個課程設置上,大家也能看到我們學校探索的就是如何讓圖書館從學校走向家庭,如何讓家庭在閱讀方面能夠和學校保持一致。
在中關村三小圖書館閱讀課推出了一個課型,我們叫它「自主閱讀課」。在「自主閱讀課」上,孩子們以自己最自然的狀態,選擇他最喜歡的一本書,自由自在的散落圖書館他最喜歡的角落去讀書,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
我們還有另外一種課型叫「進階導讀課」,我們的「進階導讀課」建立在分階、趣味和專業引導的基礎上。
我們是這樣設置「進階導讀課」的:首先我們有專門的圖書管理員和閱讀團隊,包括兩名英籍的外教老師,負責對孩子進行閱讀方面的課程指導和推進;其次,我們是把教育作為一個整體去看待,以書為媒去推進行為教育與入館課程;最有意思的課程就是思維能力與雙語閱讀課,也是整個課程非常核心的版塊,因為在這個課程裡面,孩子是從低段繪本閱讀(想像與創造力)、中段橋樑閱讀(進階自主閱讀)、高段思辨閱讀(合作探究創作)這三個不同的階段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練習。
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低年齡段孩子是以繪本的閱讀為主的,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這是一、二年級繪本閱讀重中之重的目標。低年齡段的孩子讀繪本,我們最希望他們保有想像力,然後再去激發他的創造力,所以我們把想像力與創造力作為繪本課程的重中之重。
對於中段年齡的孩子,也就是三四年級孩子來講,我們希望他能夠為自主閱讀做好準備,所以我們設計的是中段橋樑書閱讀;對於高端年齡的孩子至於高段的孩子,我們希望他們自己研究一些真實的問題,所以課程就針對合作、探究、創作這些角度去設置閱讀課程。
我們希望孩子們的閱讀是多元的,豐富的,不希望是單一的閱讀,讓孩子愛閱讀只是第一步,我們希望孩子會閱讀。我們會藉助學校圖書館的後台大數據來分析孩子讀的是什麼書?多長時間書一本書?哪一類型的書是最受歡迎的?他讀的是不是全都是虛構類?通過大數據分析之後,我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獎勵機制去鼓勵孩子培養閱讀興趣,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
這張照片就是我們圖書館中的每月閱讀情況統計發布榜,我們運用各種各樣好理解的圖表,讓孩子去看有沒有我的名字,我的夥伴有沒有上榜,我們班級有沒有上榜,我最近在讀什麼書比較多,我是不是要換一些書來讀了呢?所以孩子們非常願意在這兒停留駐足。
另外,我們圖書館在讀書方面的嘗試是希望孩子能夠處處碰到書,所以我們提出推倒牆,不要給圖書館設限制。我們圖書館館藏的書會拿出來讓孩子根據他的年級、年齡、喜好去選擇,我們建立有中央圖書館、特色圖書館、校區圖書館,還有班組群圖書館,以及班級的圖書角。
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孩子寫完作業了,或者想安靜一下的時候,我們會在學校每一個安全的,可以停留休息的角落都能讓他碰到書,而且保證他看到的是不一樣類型的書。
孩子們自己還設置的一些借閱規則、讀書公約,其實就是我們圖書館的一些使用規則,保證他們自己的圖書館能夠有效的運行。
另外,中關村三小圖書館比較有特色的就是保證每個月都有促進閱讀的活動,例如每年一次的世界讀書日,每學期一次的讀書節,還有每月一次的主題閱讀榜。2019年10月份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所以是「厲害了,我的國」的主題閱讀,11月份是我們學校科技節,所以是「科學書,你有嗎?」科學書主題閱讀。
所以當孩子們生活在這種處處能夠接觸到書,月月都能有讀書活動的氛圍里,自然而然喜歡讀書了。就我個人來說,在圖書館工作的這段時間我特別幸福,因為我感受到了圖書館它就像是桃花源,是我們每個人把夢和理想安放的地方,所以我也特別希望有夢的孩子或者是老師能夠和我們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收穫,他的成長足跡。
所以在學校微信公眾平台上有一個可以下載的資料「中央圖書館場地使用申請單」,孩子們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下載,填寫之後交給圖書館進行場地申請。在這裡經常有一些孩子的畫展,還有一個小男生的多肉展,這個多肉展特別可愛,平時在市場上都見不到的多肉植物,他都展出來了。所以圖書館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講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它不僅僅是讀書的地方。
除此之外,我們會經常邀請一些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只要他有教育情懷,願意來我們這兒做公益分享的,我們都會歡迎。我們在上學期的時候做了14場這樣的分享,有科學家、有劇作家、著名的學者、詩人,也有科幻作家、軍事作家、教材編輯、繪本插畫家,還有很多非常可愛的閱讀推廣人。
每一場分享之後孩子都會給我們提交一個小小的反饋,這個反饋上面有他自己的推薦,也有他想讀的書,也有參加講座之後他的想法,還有家長的反饋。每一次活動也都有直播,通過這樣的直播嘉賓的分享可以讓更多的學校、更多的家庭看得到。
正是因為這些分享嘉賓不遺餘力的支持,用閱讀把我們的孩子共同滋養,幫助中關村三小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追星的孩子,他們追的不是電視螢幕上的明星,而是來到他身邊的這些科學家、詩人、作家,這些嘉賓讓孩子們看到讀書的光芒,我們也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能夠滋養未來的星。
因為疫情的影響,圖書館的活動從線下做到線上,學生們的閱讀從學校到家庭,閱讀變成了孩子們無處不在的,融入生活的不可缺的東西。
最後,我跟大家分享中關村三小劉可欽校長送給圖書館師生的話,我也送給大家。「詩書開卷皆有益,萬卷讀後氣自華」,謝謝大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Ge2v3EBfwtFQPkdRzF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