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交給侄兒的一項「特殊任務」,我在淮安偉人故里

2019-10-10     懶游的故事

接著分享我的淮安之行。很多和我一樣到淮安的遊人,一定會去參觀瞻仰周總理故居。

周總理故居就在這條淮安區的駙馬巷裡,這裡永遠是淮安人氣最旺的地方。在淮安,提起周總理,每個人的自豪和景仰之情溢於言表。

駙馬巷裡的周總理故居,在遊客中心憑身份證在自助取票機上取票,免費參觀。周恩來故居大門門匾由鄧小平同志題寫。周恩來故居由東西相連的兩個宅院組成,共有房屋32間,占地面積1987平方米。主要有周恩來誕生地、讀書房、周恩來汲過水的古井,勞動過的菜地和廚房,鄧穎超紀念園等景點。

除了上述的景點,周恩來故居里還設置了幾個圖片展,值得遊人慢慢參觀。

這個單元展出的是周總理每逢家務事,公私分明的動人故事。

1950年夏,周恩來、鄧穎超與親屬在西花廳前的合影。後排左三為八嬸母楊氏。周恩來從未忘記八嬸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一直承擔她的生活和醫療費用,曾兩次接到北京居住。

1980年,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並在北京舉行了三次貫徹《準則》座談會,強調各級領導幹部只有為人民服務的義務,沒有在政治上、生活上搞特殊化的權利。第二次座談會結束後,《人民日報》公布了周恩來給淮安縣人委的三封信,並配發了特約評論文章號召全黨向周恩來同志學習。

這三封信既表現出周恩來對長輩撫養的感激之情,敬老養老。同時,在對待親屬問題上嚴格堅持黨的立場,公私界限分明。這對於我們今天的全體黨員、尤其是領導於部做到「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具有重要的學習意義。

1953年,警衛員王雨波關於送周恩來的八嬸母楊氏回淮情況的彙報材料。

1973年11月17日,國務院辦公室負責人員吳慶彤傳達的周恩來關於故居處理的三條指示:不要讓人去參觀;不准動員住在裡面的居民搬家;房子壞了不准修。

考慮到國家耕地少,1965年初,周恩來交給回家探親的侄兒周爾萃一項「特殊任務」,把祖墳平掉,棺木就地深埋,上面不影響拖拉機耕作,土地交給集體。回到淮安後,周爾萃和當地生產隊的農民一起完成了這項「特殊任務」。周恩來對此非常滿意,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70元錢給生產隊寄去,支付平墳勞動力的工資和補償被踏倒的青苗費。

敬愛的周總理,我們永遠懷念您。待續,我在偉人故里淮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G3Yum0BMH2_cNUgYVb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