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率逐年走低,讓專家們很焦慮。
但其中更讓人關注的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性別比失調」。
隨著近年來二胎三胎政策放開,已經許久未冒頭的「重男輕女」思想,再度抬頭。
為什麼現在校園裡、小區里、遊樂園裡,小男孩那麼多?
遍地都是小男孩
先來看一組數據:最新的抽調顯示,我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已經達到111.1。這意味著每100個女孩出生的同時,就有超過111個男孩出生。
通常來說,出生人口性別比在103~107屬於正常範圍。從數據來看,我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在2008年以後一度呈下降趨勢,緩慢靠近政策範圍。但隨著二胎三胎政策逐步放開,這一數據又逆勢抬頭。
圖源:UNICEF
這意味著,中國3000萬光棍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這樣下去,光棍數量恐怕會迎來新的量級。
打開社交平台,發現好多家長都在曬照片,特別是城裡的,畫風是這樣子的:男男男女男男。
是的,遍地都是小男孩,這還不是個別的現象。
這位網友的女兒,2020年出生,現在在讀托班。
但是一個小小的飯桌上,只有自家女兒一個女孩,剩下的5個全是小男孩。
僅剩的另一位女生,居然就是托班老師。
圖源:小紅書
無獨有偶,有網友表示,朋友的女兒,竟然是幼兒園班上唯一的女孩子。
圖源:小紅書
班上就一個女孩,會發生什麼?有的家長表示,女兒有一天回來非要站著小便,嚇得直接給轉學到了一個男女比例正常的幼兒園。
圖源:小紅書
但在山村小學,女孩的比例卻明顯高於男孩。
但這背後的原因卻有些諷刺:父母把家裡的男孩子都送去了條件更好的鎮上或是縣裡上學了,剩下的女孩才留在村裡上學。
聽上去是不是很慘?
但其實在很多人看來,家裡條件有限,把資源留給男孩子是很正常現象,「女孩子嘛,遲早要嫁出去,能有學上就已經很好了!」
不信,看看最近的新聞熱搜,有些女孩子生來就很慘,性別似乎就是原罪。
這種慘,竟然赤裸裸地就直接蔓延到下一代,令人揪心。
圖自:澎湃新聞
似乎這一切怪象的源頭,都指向多孩家庭。
情況也確實如此,自二胎三胎政策逐漸放開以後,我國二孩及以上的家庭,就從2013年的30%左右,飆升到了58.7%。
可以說,新生兒中,大半都是二胎三胎甚至更多。
最近幾年出生的孩子,差不多都還在幼兒園。而二胎三胎政策的逐步放開,也意味著那些骨子裡渴望男孩的家庭,終於能夠合法地「彌補遺憾」了。
在《中國性別失衡演變機制研究》(2018)一書中,作者這樣寫道:「迄今為止,中國是世界上性別失衡問題歷時最長、爆發區域最大、峰值最高的國家。」
這不是危言聳聽,從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來看,不難發現,我國絕大部分的性別比都高於正常範圍(103~107),而從三胎開始,這個數據就越發畸形。
圖源:智谷趨勢
全國31個省市地區中,出生人口性別比在正常範圍內的地區只有7個——西藏(101)、山西(102)、吉林(104)、黑龍江(105)、內蒙古(105)、寧夏(105)以及新疆(105)。
剩下的24個省市,性別比都是畸高的。
江浙滬獨生女?
不好意思,童話破滅了
之前全網有個熱搜,「做夢都想下輩子投胎當江浙滬獨生女」。
江浙滬獨生女,好像一生都很順利。
一出生就在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家裡父母寵愛,能享受全部的家庭資源。
能夠逃離「重男輕女」,不會被取名叫「招娣」、「亞男」、「勝男」。
但這個童話正在破滅:同樣是看看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上海的多胎家庭,性別比也是一路飆升。
這說明即便是在中國經濟發達、思想接軌世界的城市,能追生三胎的,追起男孩子來也毫不客氣。
三胎不當心又生了女孩?那不是還有四胎嘛。看看上海的第四孩性別比達到了可怕的216.67!
圖源:智谷趨勢
江浙的數據也是不相上下,特別是三孩的性別比,已經勝過千言萬語。
圖源:智谷趨勢
說到最重男輕女的地方,大家可能刻板印象就是潮汕地區,福建,江西。
但你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接男寶」,會發現,發帖最多的ip並不是上述地區,而是江蘇。
圖源:小紅書
還有一些曾經的「江浙滬獨生女」,突然發現自己「喜當姐」,令人崩潰。
圖源:小紅書
因為和弟弟相差十幾歲,甚至二十多歲,許多父母甚至對女兒有不切實際的要求:兒子剛長大,自己就老了,希望女兒將來能在全方面地照顧弟弟。
試想一下,要是從「獨生女」一下子變成「扶弟魔」,這簡直是飛來橫禍!
除了江浙滬,還有一個地方的女兒也曾被全網羨慕。
之前人口普查數據出來的時候,東北地區上了熱搜,因為東北的人口比都在正常範圍內,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真的不重男輕女。
但事實真是這樣嘛?
圖源:豆瓣
圖源:豆瓣
圖源:微博
女兒奴?背後的真相
當然,冷冰冰的數據不能反映全部問題。
即便在重男輕女的重災區,也不乏「女兒奴」家庭。
比如張雪峰曾說,對一個男人最大的懲罰和獎勵就是有個女兒。
圖源:脈脈
但是不得不說,這句話還是有點微妙的。
為什麼說是懲罰和獎勵是並存的?
不得不說,即便是張雪峰這樣的「專家」,骨子裡依然認為,沒有兒子是一個遺憾。
而那些「女兒奴」們,是不是也這樣想的呢?
在過去,計劃生育一度嚴格執行。
如果夫妻雙方是國企或事業單位員工,一旦超生,可能不但會被罰款,降職,嚴重的可能會丟掉飯碗。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可能會想,家裡只有女兒一個孩子,那就只能寵了,反正也沒兒子。
況且,養女兒的好處,隨便一舉就很多了。
比如說,女兒是「招商銀行」,兒子是「建設銀行」,養女兒,至少她結婚的時候不用給她買房子了吧;再說了,女兒是「上輩子的情人」,「貼心的小棉襖」,更加懂事、聽話,不像男孩子那麼調皮搗蛋,等等。
圖源:月食app
但是如果有機會再生育,他們大機率還是會想,拼一拼吧,說不定就生個兒子了呢!
這也許是為什麼,好多獨生女突然「喜當姐」後那麼崩潰吧。
圖源:月食app
但其實,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不都是一樣的父母和平等的生命嗎?
每一個孩子的降生,都值得被期待。用「性別」去衡量和禁錮孩子的人生,真的是社會文明的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