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聖節」之際,由熱門遊戲改編的《玩具熊的五夜驚魂》點燃全球大銀幕。
在北美,《玩具熊的五夜驚魂》(以下簡稱《玩具熊》)飆破8千萬美元,闖入影史恐怖片開畫榜前三甲,成為驅動淡季市場回暖的引擎;歷經多年的開發周期後,Blumhouse終於將這一人氣遊戲搬上大銀幕,延續今年以小博大的高回報率策略,進一步夯實好萊塢恐怖片大廠的地位。
首周爆棚屢創紀錄,風評兩極無礙掘金
據The-Numbers統計,《玩具熊》在零點場便進帳1030萬美元,與真人版《小美人魚》並駕齊驅,展現出不遜於暑期大片的號召力。從27號開始,《玩具熊》鋪開至北美3675家影院,首日票房飆升至3965萬美元,推動大盤同比提高逾98%;這一數字甚至壓過2019年的《小丑》(3935萬美元),改寫歷年10月的單日最高紀錄。
接下來《玩具熊》的走勢略顯疲軟,連續兩天的跌幅均超過三成,首周末報收於整8千萬美元,單館收益為2.18萬美元。由此《玩具熊》占據10月開畫榜的第五把交椅,低於《小丑》、《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和前兩部《毒液》。與此同時,《玩具熊》也拿到「萬聖節」周末的最佳首映,趕超2011年的《穿靴子的貓》(3408萬美元)。
而在恐怖片的維度,《玩具熊》的成績更進入影史前三甲,僅次於《小丑回魂》(1.23億美元)和《小丑回魂2》(9106萬美元)。以遊戲改編電影視之,《玩具熊》也擊敗去年的《刺蝟索尼克2》(7202萬美元),只排在《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1.46億美元)之後。當然,《玩具熊》無懸念成為Blumhouse的最強項目,將2018年的《月光光心慌慌》(7622萬美元)甩在身後。不論從任何角度來看,《玩具熊》的表現都堪稱現象級。
《刺蝟索尼克2》《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 (圖源:豆瓣)
值得一提的是,《玩具熊》還是當下已不多見的「院網同步」項目。據發行方披露,《玩具熊》於26號在流媒體Peacock上線,錄得該平台有史以來的最強首播數據,並被環球影業稱為「最能激活訂閱用戶的內容」。與兩年前Disney+或現更名為Max的類似模式相比,《玩具熊》同步登陸Peacock似乎未對線下票房產生顯著影響,難得地在流媒體和大銀幕均取得佳績。
不過,《玩具熊》的口碑呈現激烈分化之勢,彙集主流媒體意見的爛番茄新鮮度僅為30%,和《驅魔人:信徒》(22%)處在相近層級;影評人認為遍布片中的彩蛋「對於遊戲迷來說可能會很有趣」,但其他觀眾則會覺得其「混亂且絕對不可怕」。另一方面,《玩具熊》的爆米花指數沖至88%,且CinemaScore也達到A-,足見粉絲對電影版的喜愛。
受此衝擊,《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下滑54%至1543萬美元,成為今年第15部突破1.5億美元的新片;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花月殺手》則縮水60%,雙周累計超過4千萬美元,但續航力並不令人樂觀。
紀錄片《死後》在2645家影院便落袋505萬美元,一舉排到榜單第4名;其發行方天使影業曾在暑期檔以《自由之聲》一鳴驚人,此番更延續在宗教題材上的勝績。相比之下,《超危險保鏢》在2057家影院僅拿到209萬美元,甚至被影評人投以罕見的0%新鮮度,未能扭轉相對論影業的頹勢。
《死後》(圖源:豆瓣)
在《玩具熊》的強勁驅動下,北美周末大盤上漲49.9%至逾1.26億美元,為今年第27次叩開億元關口。再加上《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的拉抬效應,北美10月總收成最終以5.56億美元收官,比去年同期提升18.4%;除5月份微跌1.5%之外,今年其他9個月都取得同比成長,且自7月以來的增速均不低於兩位數,凸顯北美院線的回暖勢頭未減。
遊戲改編再添強棒,恐怖片成淡季主力
《玩具熊》改編自由斯科特·考森開發的同名遊戲,後者自2014年8月發布後迅速爆火,隔年便被華納相中試圖進行影視化,但項目開發卻遲遲未取得進展,直到導演艾瑪·塔米提出的故事方向被考森採納。
據《好萊塢報道者》披露,塔米最早是從紀錄片領域出身,作品包括以耐力跑為主題的《公平追逐》和《選舉日:鏡頭穿越美國》,後者由創立了Blumhouse的傑森·布魯姆監製。以此為契機,塔米又得到執導超自然恐怖電影《風》的機會,並最終被布魯姆延攬至《玩具熊》中,終於將這一延宕多年的項目推向市場。
《風》(圖源:豆瓣)
值得一提的是,與前述眾多R級恐怖片不同,《玩具熊》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PG-13級,從而顯著擴大了影片的受眾面。這在觀眾構成上便可見一斑:據環球影業統計,《玩具熊》的購票者中58%為男性,25歲以下占比達到80%,且西裔族群的比例為40%。
以年輕人的份額來看,《玩具熊》甚至超過兩周前橫掃紀錄的《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以原版遊戲的超高人氣為支撐,《玩具熊》的兩極風評不見得會影響後市,反倒可能走出類似《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的行情。
《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 (圖源:豆瓣)
從工作日來看,《玩具熊》依然延續周末的優異表現,並未出現明顯的票房波動。在「萬聖節」當天即31號,北美單日大盤報收於981萬美元,為整個10月院線產出最高的周二。
在節日效應的加持下,除《玩具熊》環比上漲28%穩守頭名外,還有多部恐怖或驚悚片趁勢博取更多市場份額:同樣由Blumhouse出品的《驅魔人:信徒》急升86%,迪士尼的《幽靈鬼屋》和獅門的《電鋸驚魂10》則分別躥高85.8%和62%,而華納兄弟的《修女2》和20世紀影業的《威尼斯驚魂夜》也上浮50.8%和48.3%,均優於整體市況的提升幅度(39%)。
據IMDb網站統計,《玩具熊》首周登陸的國家和地區共93個,北美之外便進帳超過5千萬美元,與本土合計達到1.31億美元。這不僅創下今年恐怖片的開畫紀錄,遠超上月《修女2》斬獲的8530萬美元,也拿到Blumhouse成立以來的最佳成績,高過重啟版的《月光光心慌慌》(9180萬美元)。當然,《玩具熊》也將同樣全球破億的《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甩開,成就暑期檔結束後的新高峰。
具體來看,《玩具熊》在墨西哥(906萬美元)、英國(652萬美元)、巴西(410萬美元)、澳大利亞(392萬美元)、德國(262萬美元)、阿根廷(238萬美元)、波蘭(185萬美元)和智利(181萬美元)等多國均開出紅盤。接下來《玩具熊》還有義大利、泰國、南非、法國和韓國等大市待映,並定於明年2月在日本亮相。以此觀之,《玩具熊》尚有相當充裕的上升空間,全球票房有望衝擊3億美元。
《玩具熊》
由於《玩具熊》的拍攝預算僅為2千萬美元,Blumhouse註定將迎來又一個高回報率的項目。
今年以來,Blumhouse已有多部電影贏得票房佳績:1月初《人工殺姬》便在淡季強勢啟航,並以對人工智慧話題的探討成為熱點;來到暑期檔,《潛伏5:紅門》又以出色表現奪取周冠,印證這一金字招牌的成色;進入10月,《驅魔人:信徒》和《玩具熊》又接連引爆市場,可謂無一作品失准。再加上《看不見》、《乘客》和《完全殺手》等非院線項目,Blumhouse進一步夯實好萊塢恐怖片大廠的地位。在「萬聖節」之際,由熱門遊戲改編的《玩具熊的五夜驚魂》點燃全球大銀幕。
在北美,《玩具熊的五夜驚魂》(以下簡稱《玩具熊》)飆破8千萬美元,闖入影史恐怖片開畫榜前三甲,成為驅動淡季市場回暖的引擎;歷經多年的開發周期後,Blumhouse終於將這一人氣遊戲搬上大銀幕,延續今年以小博大的高回報率策略,進一步夯實好萊塢恐怖片大廠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