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之王」量子鏈:曾「放衛星」,如今幣價較最高點跌去97.7%

2019-09-20   榮格財經

與歷史最高點相比,量子鏈幣價跌去了97.7%,並成為了自2017年年末起所有主流幣種中的「暴跌之王」。

在低迷的幣價走勢中,量子鏈漸漸失聲。量子鏈背後的團隊在做什麼,也成為了許多投資者心中的謎。

DApp生態貧瘠,公鏈推廣不力,轉型阻力重重……量子鏈要想突圍,難上加難。

「大量項目和概念被證偽,不切實際的計劃和假大空的項目會逐漸失敗。」量子鏈創始人帥初的這句話,也許將成為量子鏈自己的墓志銘。

01 量子鏈危局

9月11日,「國產公鏈代表」公信寶,被曝遭警方查封。

一天後,公信寶海外團隊宣布,公信寶國內主體公司正「配合有關部門工作」,從側面印證了消息的真實性。

公信寶是國內最早期的公鏈項目之一,曾與NEO、量子鏈並稱國產三大公鏈。如今,公信寶前途未卜,而三大公鏈之一的量子鏈(Qtum),也早已陷入危局。

何為量子鏈?

量子鏈上線於2017年。白皮書顯示,這是繼比特幣、以太坊之後的「第三種區塊鏈生態系統」。它要打造的,是價值傳輸協議與去中心化應用開發平台。

量子鏈採用PoS機制。其最新官網數據顯示,量子鏈在全球擁有5088個節點,「數量僅次於比特幣、以太坊」。

作為一個公鏈項目,量子鏈早在2017年10月就已主網上線。然而,在DApp生態這一公鏈最核心的指標上,它的進展卻並不理想。

在DApp圈內,量子鏈的DApp信息未被任何主流數據平台收錄。Qtumeco.io站點數據顯示,目前量子鏈上的DApp數僅為24個。而在2018年末,財經網援引賽迪研究院數據稱,量子鏈的DApp數量為25個。

這與主流公鏈平台相差甚遠。DappReview數據顯示,目前以太坊平台的DApp數量在2000量級,EOS、波場的DApp數量在500上下。IOST、本體等公鏈平台的DApp活躍度,也遠超量子鏈。

相比DApp,量子鏈的另一大特色,在於它擁有一大批「生態夥伴」。

以太空鏈為例,這是一個在2018年1月進行ICO的區塊鏈項目,其「願景」是在2022年前發射72顆衛星,將衛星作為區塊鏈節點,並實現加密「量子通信」。

太空鏈項目選擇的區塊鏈平台,就是量子鏈。2019年初,太空鏈宣布,已經將量子鏈節點送入了太空。由此,量子鏈擁有了首個進入太空的區塊鏈節點。

然而,這個所謂的太空節點,只是一台運行著量子鏈程序的樹莓派硬體。進入太空後,它無法聯網,也不能處理交易、驗證區塊。換言之,太空鏈此舉不具備任何實際意義。

更令人驚嘆的是,這顆搭載量子鏈節點的衛星,名為「少年星一號」,是由多位中小學生,而非由量子鏈、太空鏈參與原型設計的。

「少年星一號」相關新聞報道

「宣傳目標是造衛星,結果卻是搭了小學生的『順風車』。」有人調侃道,「這是真正的『放衛星』。」

相比平平無奇的項目進展,量子鏈的幣價走勢則跌宕如過山車。

進入2019年,量子鏈的幣價由年初的2美元左右,一路漲至7月初的近6美元。

然而,在此後的兩個多月里,量子鏈的幣價又開始一路暴跌,如今又回到了2美元左右。

「反覆收割。」有網友如是評論。

在2018年年初,量子鏈幣價曾一度達到87美元。由此計算,量子鏈的幣價自最高點已跌去97.7%。

也有區塊鏈媒體稱,「量子鏈(QTUM)儘管跌了98%,但依然穩健」。個中諷刺滿滿。

02 創始人爭議

量子鏈的背後操盤者,究竟是誰?

量子鏈白皮書顯示,量子鏈代幣Qtum總發行量1億枚。其中的20%由團隊及私募投資者持有;29%由量子鏈基金會持有,用於商業拓展與學術研究。

這意味著,量子鏈49%的籌碼都集中在項目方手中。控盤,並不難實現。

量子鏈的創始人,是在國內比特幣圈子小有名氣的戴旭光。相比「戴旭光」,他的另一個名字——「帥初」,在幣圈更加知名。

帥初,是戴旭光在阿里工作時起的「花名」。在這些名字之外,早年,他還曾使用過Patrick Dai、Patrick Shuai、Steven Dai等多個名字。

Patrick源自拉丁語,有「出身高貴」之意。就像很少有人以「帥」作為名字一樣,Patrick也不屬於華人常用的英文名字。

「帥初個人極度自戀,在公開場合喜歡穿緊身衣凸顯身材。」一位接近帥初的人士對一本區塊鍊表示。

在量子鏈最初版本的白皮書中,帥初自稱畢業於中科院,獲得了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但隨後,有人曝光他並未在中科院獲得博士學位。此後帥初才改口稱,自己在就讀博士期間中途退學。

量子鏈早期白皮書

類似的爭議在帥初身上並不罕見。2015年,帥初曾與合作夥伴張紅共同創辦了區塊鏈企業「快貝科技」,負責技術開發。不久之後,他離開了這家公司,開始創辦量子鏈。

量子鏈上線後,快貝官方曾發文痛斥帥初,稱其任職期間內開發的「鏈」四處抄襲,完全無法使用;在離職時,帥初也拒絕交出公司域名與蘋果開發帳號,致使快貝無奈更換域名。

抄襲,也是令量子鏈備受批評的原因之一。量子鏈上線後不久,就有開發者在審閱其代碼後表示,量子鏈的代碼大量抄襲比特幣,並借鑑了點點幣等PoS幣種的共識機制。

帥初對此的解釋則是:「開源項目沒必要重寫全部代碼。」

除此之外,帥初的另一大爭議,在於「四處站台」。在2017年ICO火爆時期,帥初曾被媒體曝光為墨鏈、菩提(Qbao)、社交鏈、清真鏈、太空鏈、海洋鏈等多個項目站台。其中,大多數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即破發。

此後,帥初回應稱,文中提及的數個項目,連他本人都是第一次聽說。

但很快,有人指出,量子鏈官方公眾號曾發布文章宣傳上述項目。帥初的回應毫無說服力。

以太空鏈為例,該項目白皮書曾將帥初作為團隊成員之一展示。此後,太空鏈因幣價破發備受爭議。帥初則回應稱,量子鏈曾購買過太空鏈的Token,並接受太空鏈使用量子鏈作為底層技術。除此之外,雙方合作有限。

「我個人當時口頭同意,可以無償免費提供一些區塊鏈技術方面的顧問。除此之外,沒有特別大的關係。」帥初對媒體鏈得得表示。

然而,太空鏈與衛星技術合作方簽訂合同的過程中,使用了量子鏈的主體公司。此後,太空鏈衛星發射升空,衛星上印的也是量子鏈的Logo。「其實Qtum是真的在造衛星。」帥初寫道。

「有好處就站台、蹭熱點,出了事就撇清關係。」量子鏈投資者張滿評價。

「複製代碼」「四處站台」「破發之王」……帥初身上被貼上了種種爭議標籤。在此之外,「看不懂」,成為了很多人對於帥初乃至量子鏈的評價。

「凡是打著『納米』『量子』『基因』『超導』『太空』等旗號宣傳的保健品,都是騙局。」在幣圈,這句話可能也不例外。

在曾經轟動幣圈的「李笑來錄音門」中,李笑來曾坦言量子鏈就是空氣幣:「我是第一個幫他賣空氣幣的人,幫他賣了六個月。」

「現在回過頭來看,他真的是一個牛X的忽悠者。他講的沒人聽得懂。」他如此評價帥初和量子鏈。

此後,李笑來曾回應稱,他錄音中所指的「空氣幣」應該加上引號。然而,他卻並未對「聽不懂」給出任何解釋。

就是這樣一個連李笑來都聽不懂的「空氣幣」,在最高時創造了600億市值,並一度成為國產公鏈的「希望之光」。

03 沉寂

如今,在層出不窮的公鏈項目中,無論是生態建設、幣價還是聲量,量子鏈都不再引人矚目。

「2018年漫長的熊市,把我們那一批投資者都洗出去了。」張滿表示,「現在很少聽說有人會買量子鏈,有人甚至以為這個項目早死了。」

他自2017年年末開始陸續購入Qtum,又在2018年Qtum自頂峰滑落後陸續拋售,現在總的來說,「沒賠沒賺」。

與許多在量子鏈上傾家蕩產的投資者相比,張滿顯得格外幸運,但他自己卻從不這樣認為。「畢竟同期我投的大多數項目,大多是賺錢的。」他說。

「對於投資者而言,最可怕的不是項目方拉盤砸盤、割韭菜,而是項目方不做事、不發聲,也不跑路,就在那裡乾耗著。」在張滿看來,現在的量子鏈,就在「乾耗著」。

百度指數顯示,量子鏈目前的搜索指數,已不及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

非小號數據則顯示,量子鏈目前市值排名32位。而在市值排名前32位的數字貨幣中,量子鏈較歷史最高位跌幅高達97.95%,位居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一的大零幣(ZEC),其最高價格出現於2016年上市之初的炒作期,而非2017年年末的幣圈牛市。若以上一輪牛市頂峰計算,量子鏈是當之無愧的「暴跌之王」。

量子鏈和帥初現在在做什麼?這成為了許多投資者心中的未解之謎。

2018年年末,量子鏈團隊在接受財經網採訪時表示,量子鏈已經對項目方向進行調整。量子鏈業務重心已轉向企業版,即為企業提供區塊鏈服務,而公鏈、DApp生態業務已不再是重點方向。

「DApp也許是個偽概念。」兩天前,他說。

Github數據顯示,進入2019年之後,作為開源項目的量子鏈,代碼提交頻率明顯降低。

到了今年3月,有網友表示,好久沒有看到帥初了。有人說,帥初賺夠錢了,已經「功成名退」。

「之前帥初為空氣幣、辣雞幣、歸零幣站台,割了不少韭菜,應該是不好意思經常冒泡了。」還有網友表示。

但他認為,等牛市來了,帥初會再出現的。

微博上有網友對帥初如是評論

果然,帥初又活躍了起來。不久前,他還就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發聲表態。

關於帥初的最新一則消息 ,是9月17日,他在萬向區塊鏈實驗室主辦的第五屆區塊鏈全球峰會上,介紹量子鏈2.0的進展。

他稱,量子鏈曾基於比特幣的網絡移植了智能合約,「所以是唯一個跟進比特幣重大創新的平台和項目」。

他還稱,量子鏈2.0會圍繞的,是「怎麼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區塊鏈應用開發者、更好地服務於經濟建設所搭建的基礎框架」。

網友的預言,似乎應驗了。

2018年年初,帥初曾經在朋友圈中寫下自己對區塊鏈行業的思考。直至今日,一些觀點仍然值得所有從業者深思:

「行業慢慢進入長跑期,產品比概念更重要,但是很多團隊沒有專業的管理和產品經驗,跑不過這個時期。」

「不切實際的計劃和假大空的項目,會快速揮霍完項目資金,逐漸失敗。」

「大量項目和概念被證偽,媒體和投資者被教育,人們對待新項目小心翼翼,並開始保守。」

在區塊鏈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帥初,顯然深諳這個行業的本質。而量子鏈究竟是帥初口中「不切實際的計劃和假大空的項目」,還是能度過長跑期的選手?

在他的心中,這個問題應該早有答案。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