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打電話哭訴:真後悔當初讓兒子出國,還不如讓他在家「啃老」

2022-03-19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老人打電話哭訴:真後悔當初讓兒子出國,還不如讓他在家「啃老」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農村年輕人很少在家,大多都是老年人。在我們村這邊基本是這樣,農忙時老人在田裡地里忙活,平時閒下來時,就是打打牌,要麼就是坐在屋前發獃,看著好不熱鬧又孤獨

我們都知道,孩子漸漸地長大後,會面臨著很多選擇,例如,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也是很多年輕人的想法。爸爸媽媽面對孩子的遠走他鄉,年輕的時候可能有一顆大心臟,覺得只要孩子好就行了自己無所謂。可是當我們逐漸步入晚年生活,有些想法就會在歲月的流失中發生改變。

有的孩子生下來就是報恩的,有的孩子就是來討債的

父母生孩子當然都是希望他能聰明伶俐,學習成績優異,然後將來成為有出息的人。可是,對於父母來講,優秀的孩子也許是你的驕傲,可是不一定是你將來的依靠

劉大媽的兒子從小就是她的驕傲,在街坊鄰居面前,說起兒子總是滔滔不絕。兒子從小就學習成績很優秀,他自己考上了名牌大學,畢業以後又出國留學,去了德國。在國外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他也在那裡找到了心愛的人,結婚生子了。

劉大媽要出國了,她護照辦下來就在小區裡面炫耀了好幾天。因為孫子出生了,她要去德國帶孫子,兒子邀請她儘快過去。可是,老伴不願意去,因為心臟不好,也不願意坐飛機,兒子也沒有很誠懇地邀請他,只是說會多給他一些生活費。

劉大媽終於在約定的日子去了德國,她下飛機以後就直接去了兒子家裡,見到了親愛的兒子、孫子、兒媳婦。可是,生活並不像她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她不懂德語,不會說英語,和兒媳婦交流起來非常困難,就像和聾啞人在交談。她吃不慣西餐,兒媳婦不願意吃中餐。做飯的時候經常發生矛盾,雖然聽不懂她說的話,但是她能看出來,兒媳婦很不高興

她在國內喜歡出門和人一起聊天,喜歡去菜市場討價還價,喜歡跳廣場舞,可是到了德國這一切都是不能實現的。最令人擔憂的是,她幾次打電話給老伴兒發現他精神不太好,說話也是無精打采的。

終於忍不住,她給自己的老姐妹打電話哭訴,自己實在不適應,想要回國也回不去,真是後悔當初讓兒子出來,還不如讓他在家裡啃老。

人老了,對於孩子的期望就會改變,有出息也許還不如陪伴在身邊

孩子對於父母的意義,我們大多數人覺得,孩子有出息就是父母最大的成就。但是生活不只是過給別人看的。

如果你覺得年輕的時候,孩子有出息就好,可是當你年老以後,這樣的想法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像我身邊就有好多的老年人,在上了歲數以後,內心對孩子的依賴,就好比年幼的孩子依賴父母是一樣的。

如果你年輕的時候,出去外地賺錢,給孩子很好的物質生活,你認為孩子會覺得自己非常幸福嗎?當然不是,他們也需要父母的陪伴。老人也是這樣想的。所以,「老有所依」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還有著依賴和陪伴。

當年你的眼裡愚笨的孩子,也許就是來報恩的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有些父母就會唉聲嘆氣,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個「殘次品」,因為學習成績就是他們眼裡評價一個孩子的唯一標準。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你認為沒有出息的那個孩子,也許就是來報恩的。

電視劇《人世間》大火,劇中的周家三個孩子可以說是出生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但是人生道路卻差出來了十萬八千里。

大哥周秉義北大畢業,岳父母是高管,妻子是高幹子弟,自己也是平步青雲。女兒周蓉也是北大畢業,是大學裡的年輕教授,又出國多年。只有弟弟周秉昆最平庸,前幾十年,他就是父母眼裡最不成器的那一個。

可是,當周母臥病在床時,是他和妻子在照顧。當時姐姐的孩子沒有人管,是他伸出援助之手。所以,最後周父說,三個孩子一樣好。這大概就是他最後的真心話,大兒子和女兒為家爭光,為國家做貢獻,可是為他們盡孝的就是平庸的周秉昆

好孩子的定義,我們不要太狹隘,培養孩子高尚的品格,端正的價值觀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培養孩子的目的,是讓他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還是儘管平庸一輩子,但是卻陪伴在父母身邊盡孝呢?我覺得孩子在自己的身邊盡孝,家庭很幸福,孩子遠走他鄉,但是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才能,都是父母教育成功的結果。

培養孩子是不是成功,我們的目光不要太狹隘,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只要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就是成功的教育。

高官和平民,富裕或平庸,只要是有聲有色的、有滋有味的生活,都是值得擁有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f71a1b311765225c85d138139809f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