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春天,鄧小平到蘭州視察。來到鈾濃縮工廠時,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了他眼前,鄧小平迅速叫住了這名女工:「王承書!原來你躲在這裡了啊!」
這名女工本能地答應後,抬起了頭,發現是鄧小平,感到十分驚訝和疑惑。
鄧小平見狀,馬上解釋。
鄧小平說自己在1959年的群英會上見過王承書,當時王承書胸戴大紅花,後來王承書就人間蒸發了,連她老公張文裕也不知道她去了哪裡。
那麼,王承書究竟有何貢獻,為何讓鄧小平如此印象深刻?
王承書畢業於燕京大學物理系。
那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反對女孩子學物理,王承書的家人也不例外。
不過,沒有拗過王承書,只好默認了。
這名全班唯一的女生,刻苦鑽研物理知識,並成功斬獲碩士學位。
之後,王承書留在學校任教,在這期間遇到了知音張文裕,不久就結為夫妻。
可甜蜜的日子僅過了一年,日軍悍然侵華,夫妻兩人不得不開始在全國流浪。
1941年,王承書的人生迎來了轉機。
她遠渡重洋到美國攻讀博士,她的導師烏倫貝克認為,王承書將來一定會斬獲諾貝爾獎。
在此期間,王承書刻苦鑽研,學習到了更多的專業知識。
1949年,新中國成立,已經在美國定居八年的王承書夫婦決定回國。
可當美國得知消息後,突然冒出來阻止他們。
因為兩個人沒有加入美國國籍,美國相關部門還對他們進行了秘密監視,嚴禁他們把論文和學術筆記寄回國內。
萬般無奈之下,王承書夫妻想了一個辦法。
他們把自己的日常用品,打包成了300多個包裹,然後在這些包裹中隱藏自己的論文和學術筆記,通過幾十個投遞點寄回國內。
處理完這些後,王承書夫婦以為可以順利回國了,但是他們去簽證時,再次遇到了麻煩。
工作人員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還沒有成年,按照美國的法律,未成年美國籍孩子的父母不能出境。
王承書夫婦只好放棄了孩子的美國國籍。
隨後,經過了七年的努力,夫妻兩人才在1956年成功回到祖國的懷抱。
三年後,王承書出席了全國群英會。
因為她是為數不多的女科學家,所以,鄧小平記憶深刻。
群英會之後,王承書被派遣到蘇聯學習,之後就神秘失蹤了。
他的家人不知道她去了哪裡,連老公張文裕也毫不知情。
原來,中蘇高層在當年出現分歧後,第二年就撤走了全部原子彈專家和設備,並揚言,離開了蘇聯,中國研究不出原子彈。
王承書就是在這個時候被緊急召回,經過錢三強的推薦,被秘密派遣到了華北605所擔任副所長。
605所的任務是研發鈾濃縮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建設鈾濃縮工廠。
一個鈾濃縮工廠有好幾千台設備,王承書和她帶領的605所,對這些幾乎一無所知。
好在蘇聯專家在撤走時,落下了四本筆記本。
這是王承書唯一可以參考的資料,她反覆閱讀,逐一核算。
當時國內還沒有計算機,王承書只好一個人用算盤進行計算,經過反覆核對無誤後,再教其他技術人員。
王承書一邊計算,一邊記錄。
有關鈾濃縮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的記錄,最後裝了整整3大抽屜。
經過三年的努力,1964年1月中旬,我國鈾濃縮工廠生產出了第一批濃縮鈾235,純度含量超過了90%。
又經過八個月左右的改進優化,終於生產出了能夠用於製造原子彈的濃縮鈾235。
10月16日,羅布泊大漠深處,一朵蘑菇雲猛然升起,蘇聯和美國都驚呆了。
蘇聯完全不相信,離開了自己的幫助,中國竟然能夠在短短4年內就研發出了第一顆原子彈。
蘇聯後來在新疆挑起邊境爭端,甚至核威脅我國。
最終因為我國也擁有原子彈,不得不放棄了這個罪惡的計劃。
這一切,王承書功不可沒。
圖:王承書(中)
參考資料:
中新網:新中國兩彈研究歷程:錢三強請來三尊「大菩薩」
上觀新聞:她,被贊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背後的女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