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被「冤枉」背後:格力電器保不住空調老大,做不好多元化?

2023-05-08     閨蜜財經

原標題:董明珠被「冤枉」背後:格力電器保不住空調老大,做不好多元化?

摘要:格力被空調「綁架」(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273篇原創

董小姐和格力電器,又又又一次上財經新聞的頭條了。

與以往掌握流量密碼不同,這次是被迫站在了輿論中心。

起因是4月底,格力電器披露的《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所持的1150萬股被凍結,占其全部持股比例超四分之一。

股權凍結通常意味著被債權人討債。基於此,市場一片譁然,各種猜測滿天飛。

5月6日,格力電器發公告稱,因「錄入錯誤」導致將董明珠持有的股份狀態填錯了,現更正為「質押」。

但資本市場似乎並不買帳,截至5月8日收盤,格力電器當天股價下跌1.54%,近一周跌幅超10%。

烏龍事件背後,格力電器分紅不及預期、增速緩慢以及多元化道路依然崎嶇不明朗等,恐怕才是投資者及市場所擔憂的問題。

01

相比股權凍結,股權質押通常是為了融資。

但董小姐是為何要質押4億元左右的格力電器股權,目前還未披露原因。

但已經披露的2022年報和今年一季報,已經夠讓董小姐和格力電器「有點煩」了。

從財報來看,格力電器面臨尷尬的老三處境:增速緩慢,營收規模與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的差距進一步拉開。

從營收規模和歸屬凈利潤金額來看,美的集團穩居老大哥的位置。

而格力電器2022年營收規模相比2021年,與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的差距更大了。

更尷尬的是,在三家中體量最小的格力電器營收增速也是最慢的,2022年僅為0.26%。

三家中,2022年營收和歸屬凈利潤增速最快的是海爾智家,分別為7.22%和12.38%,毛利率也是最高的,為31.33%。

閨蜜財經製圖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財報、東方財富網

相比而言,格力電器的賺錢能力表現不錯,2022年其凈利率是三家中最高的,是海爾智家的兩倍左右。因此,儘管其總營收低于海爾智家,但歸屬凈利潤更高。

今年一季度,三家的格局沒有變化,但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的增速恢復情況表現優異,而格力電器依然在低速徘徊。

同期,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的營收增速分別為6%和8%左右,而格力電器不足0.5%;歸屬凈利潤前兩者增速達12%以上,而格力電器不足3%,差距比2022年更大。

閨蜜財經製圖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財報、東方財富網

期內,格力電器凈高凈利率的優勢在減弱。

2022年,其凈利率比海爾智家高6.13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差距減小,比海爾智家高4.82個百分點。

02

相比營收增速緩慢,格力電器更尷尬的處境是:不再是空調領域的絕對老大。

董明珠多年來親自下場給自家產品代言,「好空調,格力造」的口號是深入人心。

曾經格力電器的主要戰略就是堅持走專業化道路,做好空調是其主營業務。董明珠也曾在媒體專訪中,直言格力電器是空調領域的世界老大,某友商主要是做小家電的,反問記者友商在空調領域「它算老幾?」

有意思的是,在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2022年財報中,出現了兩家不同的「空調大王」。

年報中,格力電器引用了《產業在線》2022 年度家用空調內銷量數據,稱:「格力空調以 33.9%的份額排名行業第一,實現28年領跑。」

而美的集團的年報則引用了奧維雲網的數據,2022年公司主要家電產品線下市場份額及排名(按零售額),美的集團的家用電器線下份額為33.7%,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以及引用《產業在線》2022 年度數據,稱美的中央空調國內市場占有率繼續保持第一。

拋開兩家的「口水戰」,我們來看財報中的數據比拼:美的集團的空調業務營收更高,增速更快;而格力電器的空調業務毛利率表現更好。

2022年,格力電器的空調營收1348.59億元,同比增長2.39%;毛利率為32.44%。

2022年報中,美的空調的暖通空調營收為1506.35億元,同比增長6.17%,增速為6.17%;毛利率為22.84%。

因此,從營收規模來看,格力電器已不再是空調領域的老大。

03

而格力電器面臨更大的挑戰是:多元化道路崎嶇,進一步被空調「綁架」。

董明珠此前曾公開表示:格力這30年來被空調「綁架」,股東不要老講「格力空調」了。

今年,面對媒體,她再次重申現在已經不是「好空調,格力造」了,而是「好電器,格力造」。

除了股東外,不少消費者和投資者對格力電器的固有認知,依然是主要靠賣空調。這並非僅僅是誤解。

2022年報中,格力電器的主營業務分產品來看,簡單來說就是:空調和其他,且空調的營收占比進一步提高。

2021年,其空調的營收占比為70.11%;2022年進一步提升至71.36%。

同期,其他業務的營收占比由2021年的22.9%降至2022年的18.95%。

儘管2022年工業製品和綠色能源營收同比增長較快,分別約為138%和62%,但營收占比僅為4%和2.5%左右。

對比來看,2022年美的集團分產品的營收占比更為均衡:暖風空調營收占比43.8%、消費電器營收占比36.4%、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營收占比8.7%。

海爾智家的2022年報顯示,其產品營收占比更加分散。

其中,空調營收占比約17%;電冰箱占比約32%;廚電占比約16%;水家電占比約6%,洗衣機占比約24%。

從年報數據來看,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已成功多元化,而格力電器反而更加依賴空調業務了。

實際上,格力電器的多元化之路已經開啟了十來年。

但相比同行在大家電範圍內拓展多元化道路,格力電器的多元化路徑更加「跳脫」,比如董小姐曾公開高調進軍造手機、新能源等。

2022年報中,格力電器自述公司所處行業,除了家電行業外,還涉及智能製造、新能源和儲能產業。客觀來說,這些多元化的行業前景都很不錯,但投身其中要賺錢並不容易,這也意味著風險更高。

比如,其子公司格力鈦新能源,2021年凈虧損3.2億元,2022年凈虧損額擴大到19.05億元。截至2022年末,這家公司還有235.7億元的流動負債……

而格力鈦新能源還與陽光保險有「業績對賭」約定,年報披露,因業績未達標,已被陽光保險提起仲裁,要求格力鈦新能源及銀隆集團、魏銀倉進行業績補償,具體訴求為本金10億元及利息1.5億餘元,共計11.5 億餘元。而案件目前處於等待仲裁庭調查取證及裁決階段,格力鈦需要承擔的訴訟金額尚無法估計。

作為白電行業的龍頭,進行多元化探索是必需的,但至今格力電器還未打造出確定的第二增長曲線。

此外,近年來,格力電器還在進行渠道改革。董明珠多次直播帶貨,給經銷商「打樣」。

因此,其業績增速也受到了這一改革的影響,但董明珠曾公開表示「改革,首先是革自己的命」,表明改革的決心。

這也意味著,格力電器將面臨著雙重壓力:渠道改革帶來的營收增速放緩、繼續多元化探索的潛在成本和風險。

壓力之下,去年董總公開承諾「寧可降一點工資也絕不裁員」似乎也難以實現。

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格力電器的在職員工數量為72,380人,比2021年減少了9504人;其中母公司在職員工21,994人,比2021年減少2459人。

而2022年報發布後,其分紅也不及市場預期。

總的來說,儘管這次的股份狀態是烏龍事件,但格力電器和董小姐依然面臨不小的壓力和挑戰。對於這家致力於自主研發的老牌家電企業,我們唯有祝福,願其能順利完成新的改革和轉型。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上市公司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ef49456d8f3839e76ee61fe29ef1f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