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莊的平山縣地處太行山東麓與華北平原交匯處,滹沱河從山西奔流而下,由西到東貫穿平山,地勢逐漸平緩,河床逐漸拓寬,沿河兩岸形成了許多衝積層小平原。因而幾百年來素有「滹沱百害,唯富平山」之說。
1939年9月,聶榮臻司令員來到平山,走遍了滹沱河沿岸的村莊,看到這裡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以一個軍事家的戰略眼光看中了平山。聶司令員登上了黃泥村的山頭,順著滹沱河向東望去,只見沿河兩岸一派「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的豐收景象。高興地說:「你們看,這裡是晉察冀的烏克蘭啊!」(比喻平山是晉察冀邊區最富庶的地方。)此後「晉察冀的烏克蘭」就成了平山縣滹沱河兩岸村莊的代名詞,也為後來黨中央進駐西柏坡打下了基礎。
解放初期平山縣的交通很不方便,許多道路都被河流隔斷。1959年崗南水庫蓄水後,青楊樹至柏嶺30多里路段被淹沒,新公路只得沿著水庫邊緣的山嶺繞行,而跨越陷溢河則成了一個難題。為了方便通行,縣有關部門多方籌集資金,在王岸新建了一座38米長的跨河石拱大橋。該橋堅固、美觀、大方,成了河北通往山西的咽喉要道。
勝利橋位於平山縣中部古月鎮西北高山峽谷的石閻公路,橫跨在陷溢河上。橋長62.9米,高15.75米,獨孔凈跨30.7米,橋面凈寬7米,兩旁人行道寬75厘米,承受載重18噸,是縣境內第一座獨孔石拱橋。1959年10月開工,1960年6月竣工。
通車前當時的領導進京向聶帥彙報並請其題字。聶帥聽後,非常高興,當即揮毫寫下了「勝利橋」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隨後即刻在了橋東頭的石碑上和橋西側的碑亭里,大橋、碑亭、題字,渾然一體,成了平山縣的山水一景。
這些年來無論什麼時間路過勝利橋總會停車小駐、棲息片刻。這座勝利橋古樸大氣、堅實耐用、高大宏偉、簡潔美觀,堪稱是解放初期建築工程的傑作! 橋下的水看似蜿蜒溫順,看看另一側的水文站就會知道,一旦山洪下來便是滅頂之災,如果沒有這座勝利橋,真是通途變天塹了。
旅行的意義不僅是山水風光,人文故事更有它獨特的魅力並成為你的記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d5637bfa1f1ae10d399f85ac4932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