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1年8月晉升的少將中,徐介藩的經歷非常特殊。和許繼慎等名將是同為學生運動領袖,畢業黃埔三期的他在1926年入黨,之後去了蘇聯學技術,直到1948年才回國。所以授銜時,他沒有自己軍隊的一枚勳章,但卻有蘇聯和朝鮮的勳章。
徐介藩是安徽人,父親是貢生,他的家庭條件還不錯。1917年時,進入高等小學學習,常有「投筆從戎」的言論。1920年,徐介藩考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學,受新文化影響,參與組織學生會。
曹錕賄選醜聞發生後,被收買的議員有了「豬仔議員」的惡號,安徽省就有幾個。徐介藩和柯慶施、許繼慎等利用雙十節遊行,乘機暴打「豬仔議員」,趕跑了前來勸說的前安徽省長李兆珍。
此事在全安徽影響極大,徐父怕他遭不測,讓他去投靠在北洋政府工作的好友。徐介藩不領父親苦心。因為徐介藩多次領導學生運動,被當局記恨,於1924年被開除學籍並通緝。
之後聽聞許繼慎等人考入黃埔軍校,徐介藩也萌生投考意願。1925年1月的某天,徐介藩離開家鄉來的廣州。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黃埔三期步兵科,這資歷遠比黃埔四期出來的林彪深。
不久,徐介藩經許繼慎介紹加入共產黨,但因為檔案遺失,他一直沒有組織關係。
1925年底,徐介藩考入廣東航空學校第二期,學習空軍駕駛,同期的有新中國空軍副司令員常乾坤等。次年,徐介藩經人介紹重新入黨。後被選派到蘇聯航校學習。
在蘇聯期間,徐介藩除了學習,還加入蘇共。在學校畢業後,被蘇聯內務部分到遠東的公安部門的反特務科擔任幹事。
身在異國的徐介藩,娶了一位蘇聯女青年,於1933年結婚。
1934年,徐介藩調入海參崴的公安部門擔任科長。1936年獲得蘇聯國籍。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徐介藩也想和常乾坤等人一樣回國抗戰。但他被留在共產國際工作。共產國際解散後,徐介藩被調入蘇共中央聯絡部某秘密部門工作,多次獲得表彰。
1948年時,徐介藩終於可以回國。他被分配到東北局編譯局,同時轉為中共黨員。新中國成立前,徐介藩再去蘇聯參與外交工作,之後成為駐蘇大使館一級參贊。
毛岸英犧牲後,徐介藩因為良好的俄文功底,被調去幫助彭德懷翻譯俄文。出色的工作,獲得彭德懷誇獎。
陳賡組建哈軍工時,特意招他回國,擔任裝甲工程系主任。1955年授銜時,他被陳賡擬評少將。但因名額限制,戰爭年代又沒在國內,徐介藩只被授予大校。
50年代,徐介藩家鄉水害不斷,家鄉人找他幫助解決困難。他總是婉言謝絕,說:「即使我不出面,地方政府也會妥善安排的。」
1981年,徐介藩享受正軍級待遇,次年提升為副兵團級待遇。1983年4月,徐介藩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