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對娃發脾氣,會養出啥樣的孩子?正確的溝通方式才能助娃成才

2022-03-20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從不對娃發脾氣,會養出啥樣的孩子?正確的溝通方式才能助娃成才

我們這一代人做父母,估計是最迷茫的。我們小時候,父母隨便打,隨便罵,結果我們很少叛逆,性格很好,身體和心理都很健康。等到我們做父母了,周圍都是對父母勸誡的聲音:爸爸媽媽不能打孩子,不能罵孩子,不能對孩子發脾氣,因為他們的心理健康會受到傷害。所以,我們身邊不敢對孩子發脾氣的父母有很多,他們忍無可忍的時候,還能再忍上一忍,結果孩子反而更脆弱了。

從不對孩子「發脾氣」,娃將來會更有出息?恐怕讓家長大失所望了

我的朋友老宋只有一個兒子鵬鵬,今年10歲了。這孩子從小被視若珍寶,父母對這孩子是百依百順,從來沒有對孩子大聲說過話,更沒有對孩子發過脾氣

鵬鵬上小學三年級了,學習成績很一般,不好也不壞,而且是個比較聽話的孩子。爸爸媽媽對孩子從來沒有太高的要求,只希望他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新學期開始,兒子的班裡新來了一位數學老師。數學課上,鵬鵬和同桌說話,被老師發現了。老師就走到他們身邊用手指敲了敲桌子,說:「老師講課你們說話,三年級了,不懂這麼點課堂紀律嗎?」鵬鵬趕緊把頭低下去了,一整節課都沒有抬頭看老師。

第二天早上,鵬鵬沒有按時起床,好不容易被媽媽叫起來了,結果他不肯吃飯。爸爸媽媽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反正孩子就是不肯去學校。後來,孩子說:「我害怕新來的數學老師,他說話的聲音好大呀!我不敢去學校了。」

老宋沒有辦法,只好打電話和老師溝通,他和老師說:「我們的孩子膽子太小,老師以後不要對他大聲說話了,孩子今天被嚇得不敢去學校上課了。你以後能不能對孩子溫柔點,不要說話板著臉。」老師沉默了一會兒就答應了。

現在,這老師也是不好當了,不能打罵學生,還不能對學生大聲說話,不許生氣,不許板著臉。如果孩子犯錯了,也應該和顏悅色地告訴孩子:「你下次不要這樣了」。估計總是和顏悅色,對孩子的教育也沒有什麼作用

很多家長在如何與孩子溝通方面,受到了比較片面的影響。我們經常聽見一些育兒專家或者是周圍的人說,父母對孩子發脾氣,對孩子的危害是很大的,父母不能對孩子發脾氣。

在和孩子的溝通交流中,如果不管什麼時候,你對孩子都是和顏悅色的,那才是害孩子,孩子的性格可能會造成一些缺陷。

父母從來不會發脾氣,孩子沒有教養,沒有規矩,脾氣暴躁

我在網上看過一個惡意傷人的案例,一個17歲的男孩,因為和同學發生爭執,就砸傷了同學的頭。當警察詢問他的時候,這孩子居然對警察大發脾氣:「你們趕快讓我回家我媽說我沒事,我還是個小孩子,你們不敢拿我怎麼樣的。」

父母捨不得對孩子發脾氣,當孩子遇到生命危險的時候,他可能不知道害怕,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覺得理所應當。17歲的孩子,沒有一點法律常識,也不懂得對錯是非,這完全就是父母嬌縱他造成的後果。

我們在很多場合見過一些熊孩子,他們的行為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別人,可是父母仿佛就像沒有看到一樣。他們出於對孩子幼小心靈的保護,對孩子耐心地教導。如果孩子不聽,就只能用「他還是個孩子」的理由任其自由發揮。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讓孩子等待社會、法律,這些不會慣著他的人來教育了。

孩子從來沒有見過父母發脾氣,心理素質太差,不能承受一點壓力

就像老宋的這個兒子,他被老師教育兩句,就感覺精神上承受不住了。爸爸媽媽出面和老師溝通,相信老師也是在心裡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同意的。

假如,這個孩子已經參加工作了,他做事不力,老闆或者領導就不能批評他了嗎?如果老闆批評幾句,是不是就會辭職回家不幹了呢?

父母從來沒有對孩子發過脾氣,甚至沒有說過一個「不」字,孩子的人生經歷從來沒有挫折,他又怎麼會有抗挫折的能力呢?媽寶男」、「巨嬰」,這樣的孩子,估計就是這樣養成的。

父母總是打罵孩子,或者經常對孩子發脾氣,這當然是不對的,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可是,我們從來沒有對孩子大聲說過話,也從來沒有發過脾氣,對孩子的成長也不見得是好事。所以,和孩子怎麼溝通就成了很多家長面臨的難題。

有專家說不能打罵孩子,也有專家說要給孩子立規矩,我們到底該聽誰的呢?

不能對孩子太放縱,也不能對孩子太嚴苛,做父母的對自己的語言和情緒、行為要有一個比較合理的把握尺度,具體的情況要具體對待,是不能一刀切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bd00647ccc72e4db3e8dbdd334c7d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