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原子筆芯,折射「中國製造」命門,該如何打破進口依賴困局?

2021-01-19     笑語千年

原標題:小小原子筆芯,折射「中國製造」命門,該如何打破進口依賴困局?

2016 年元旦過後,李克強總理在太原主持召開了中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座談會。在會上總理指出:化解過剩產能,要有「壯士斷腕」的精神,市場化辦法化解過剩產能。我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鋼鐵產量過剩,但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仍然依賴進口。就連小小的原子筆頭上的「圓珠」,仍然需要進口。

作為世界製造業大國,中國雖然有三千多家制筆企業、年產原子筆四百多億支,但核心技術和材料高度卻存在高度依賴進口的尷尬局面。總理提出的這個「原子筆之問」,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有網友感嘆道 :「如果不是總理,我還不知道我們竟然連原子筆的圓珠都生產不出來。」

原子筆的圓珠只是冰山一角。早在2010年中國就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但中國對國外高端儀器的依賴不但沒減少,反而在上升。

幾年前,人民日報記者走訪了上百家企業,發現很多企業的研發中心幾乎形同虛設,生產線上仍然是「洋裝備」的天下。

在任何一家三甲醫院,CT、核磁共振儀、大型X光機這三大硬體,幾乎都是德國貨;就連掃描電鏡,90%也依賴進口。

據統計,中國每年的科研固定資產投資,絕大部分都用到進口設備上了。這種現狀有很大的隱患,如果國外停止向中國出口高精設備,中國許多產業將面臨癱瘓!

所以,即使是小小的原子筆頭上的「圓珠」,也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目前的現狀是:中國每年生產380億支原子筆,占全世界總量的 80%,但筆珠近 90% 來自進口,每年為此花費的外匯高達 2 億美元。

1948年,上海辦了第一個原子筆廠——豐華精品製造廠。解放後,國家對制筆企業進行了調整,我國原子筆生產逐漸形成了體系。經過45年的發展,目前全國約有3000家原子筆生產企業,形成了以上海豐華原子筆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原子筆廠、杭州威士制筆廠和廣州金筆廠等為龍頭的一個行業體系。

原子筆由於易於攜帶、方便耐用,從而被全世界人民所喜愛。生產一個小小的原子筆頭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其中筆頭是原子筆的關鍵。筆頭由筆尖上的球珠和球座體組成,球座體的材料是一種碳化鎢珠,我國已具有生產基礎;但球珠的生產技術,長期以來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國家手中。

由於球座體的生產對原材料的要求很高,我們的鋼鐵製造技術無法生產出合格的模具,必須依靠日本進口易切削不鏽鋼線材。製作不出模具,就造不出精細、圓滑的圓珠來,或者造出來的圓珠就粗糙,不是寫字時劃破紙,就是就不好出墨水。

小小的一個原子筆頭,對加工的精度、材料的選擇都有很高的要求。「球珠」裡面有五條引導墨水的溝槽,加工精度必須達到千分之一毫米數量級,筆尖的開口厚度不到 0.1 毫米,加工誤差不能超過 0.003 毫米。還要考慮到書寫角度和壓力,球珠與筆頭、墨水溝槽位必須搭配得「天衣無縫」,每一個小小的偏差都會影響筆頭書寫的流暢度和使用壽命。

所以,在普通人眼中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原子筆,其實涉及到一個國家製造工業的頂尖水平。它的生產涉及機械設計製造能力,特殊鋼材則取決於國家鋼鐵產業的科技水平。

原子筆技術並不是核武器技術,也不是完全攻克不了,但我國的原子筆芯為何不能實現國產化呢?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製造業,還是以技術含量低的低端產品生產為主,產權制度也不太健全,創新的成本和風險比較高。創新需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還有失敗的風險。而且即使創新成功,在目前的環境下,跟風抄襲和模仿也會很快出現。因此企業不願意付出巨大投入去創新。而既有資金又有技術的央企創新動力普遍不足,它們反正大多是壟斷企業,不需要創新也能有很高的利潤,幹嗎要吃力不討好的去創新呢?

只不過,這些企業都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幾千年來,人類就是在不斷創新中發展進步的,沒有創新和科研,就沒有現代科技文明。因此,在國內企業一窩蜂搞房地產、搞線上經濟時,日本、美國、德國正在埋頭搞科研,搞創新。

其實不僅僅是原子筆行業,目前我們在很多領域仍然依賴國外的核心技術。從發明創造來說,美國、日本擁有的專利達到世界專利總量的 90% ,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 50%,而美國、日本僅為 5%,可見差距有多大。

這種差距是多方面的。大家對福建莆田的製鞋業不陌生吧?莆田一個地方,據說就生產了全世界跑鞋的三分之一,但大家發現沒有,對於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跑步愛好者來說,有幾個會去買莆田鞋?這並不是虛榮,而是國外一些大品牌的跑鞋,確實有咱們所沒有的核心技術。比如在決定跑鞋好壞的關鍵中底減震技術上,咱們與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這種技術落能夠提高運動鞋的穩定與緩震性能,而咱們的國產品牌目前還沒有突破這一核心技術。

在汽車發動機、變速箱以及電噴系統等方面,咱們也缺乏創新。由於不掌握核心技術,中國消費者每買一輛車就要向掌握這些技術的外企另外交納上千元的費用。我們的手機,無論是安卓系統還是iOS系統,核心技術都屬於國外,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其實不管什麼行業,只要做到技高一籌、「人有我優」,就能釋放出震撼人心的奇蹟。咱們的企業需要這「工匠精神」,需要刻苦鑽研的勁頭,一絲不苟的態度,精益求精的作風、愛崗敬業的品德和爭創一流的勇氣,這才是中國經濟振興不可或缺的動力。

2011 年,有關部門啟動了「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國家撥款 6000 萬元支持科技攻關。經過幾年的努力,困擾中國制筆行業的「進口依賴」困局,開始逐漸扭轉。科研攻關成功後,日本供應商立刻將出口給我們的原料價格下調了百分之三十。

原子筆芯是我國製造業面臨的問題的代表。歐巴馬曾在參觀TEM實驗室時表示:「我對美國的未來感到樂觀。」這份自信,來自美國在全球科研創新上的霸主地位。

我們在很多領域只重數量不重質量,忽視核心技術的研發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重視。現在科學技術是一些西方國家圍追堵截中國的工具,我們總不能在科技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還拿著別人造的武器吧?一旦敵人不再給我們提供武器,我們將如何戰鬥?

大家一定還記得華為晶片斷供事件。如果某些國家在所有領域都像打壓華為一樣打壓咱們,誰來托起中國科技的明天?

中國經濟正處在爬坡的關口,我們需要喚醒國人的「工匠精神」,讓「中國製造 2025裝備中國」,才能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助力篤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ApsGXcBct9sAqDcn0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