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是常見的水果之一,一年四季都有成熟上市,很多人便以為香蕉很容易種植,可能只有種蕉人才明白其中的辛酸。香蕉是熱帶果樹,與正常的果樹一樣會感染病菌,常見的病蟲害可達到20餘類,可見其管理技術也不簡單。
炭疽病,香蕉病害里較為常見且危害嚴重的病害,在香蕉產區都有發生。該病於香蕉生長期便開始發病,主要危害果實,常常造成香蕉外觀出現黑色斑點然後腐爛,但以貯運期受害最為嚴重,此階段造成的損失也最大。
如果發生炭疽病後沒有加以重視管理,那麼當季的香蕉產量將會大打折扣,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做呢?為了幫助廣大香蕉種植朋友減少切身效益的損失,特此將香蕉炭疽病的詳細介紹與防治方法整理成章,以供參考學習。
香蕉炭疽病主要為害成熟或近成熟的果實,嚴重時也為害花、葉、根、假莖、地下球莖及果軸等部位。
果實受害症狀:被害果實常在近果端部分發病,初生黑色或黑褐色小圓斑,之後迅速擴大,或幾個病斑癒合成不規則形的大病斑。高溫高濕時,常在2~3天內全果變為黑褐色,果肉腐爛,病部還會產生許多硃紅色黏質小點(這就是分生孢子盤及分生孢子)。乾燥天氣,病部凹陷干縮。
果實受害初期
葉片受害症狀:葉片被害,病斑初期不明顯,後期則呈不規則長條形,病斑中央呈灰褐色,上著生許多小黑點。
受害葉片與成熟果實
果梗與果軸受害症狀:果梗和果軸發病,同樣長出黑褐色不規則形病斑,嚴重時全部變黑干縮或腐爛,後期亦產生硃紅色黏質小點。
果梗受害症狀
發生條件:香蕉炭疽病病菌在培養基上生長的最適溫度25~30℃,但在果實上病害發展的最適溫度為32℃。可侵染蕉類各品種,其中以香蕉類受害最重,大焦類次之,龍牙焦類很少受害。
發病規律:炭疽病病菌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在蕉樹病斑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及菌絲體產生的分生孢子由風雨或昆蟲傳播到香蕉青果上,萌發芽管侵入果皮內,並發展為菌絲體。初期在果皮內蔓延擴展很慢,到果實將近成熟,特別是成熟後,才迅速蔓延,形成病斑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輾轉傳播,不斷進行重複侵染。成熟果實在貯運期間還可以通過接觸傳染。
本病在多雨重霧和潮濕條件下發生最盛。果實的成熟度亦影響發病,幼果果期雖已感病,但要到成熟前才開始表現症狀,成熟果實在貯運期間溫度高達25~32℃時,發病最嚴重。
果皮薄的品種一般較果皮厚的品種容易感病。果實的糖分含量同果皮厚度一樣,在決定感病性中起很大作用,含糖量較高的品種侵染至發病只需6~10天,而糖分較低的品種卻需要15~20天;同時,果實含糖量與病斑大小和擴展期的長短成正相關,含糖量較高的品種能短期內產生較大的病斑。
受炭疽病為害嚴重的腐爛香蕉
1、合理密植。園區合理密植,增強蕉園的通風透光性,平時多施有機肥,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防止偏施、濫施氮肥,以達到培養強壯植株,增強樹體的抗病能力,可有效減輕病害的發生。
合理密植香蕉樹
2、噴藥保護。結實初期開始噴藥保護果實,每隔10~15天噴藥1次,連噴3~4次。如遇雨季則隔7天左右噴1次,著重噴果實及附近葉片。藥劑可選用30%戊唑醇·多菌靈懸浮劑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與農用高脂膜水乳劑200倍混合液,1:0.35:100波爾多液等。
3、適時采果。果實成熟度75%~85%時採收最好,過熟時容易損傷和易感病。一般當地銷售的可在成熟度達九成時採收,遠地銷售的應提前到成熟度為七成或八成時採收。采果應選擇晴天,采果及貯運時要儘量避免損傷果實。
4、藥劑浸果。采果後用450g/L咪鮮胺水乳劑對水稀釋成濃度為250~500mg/kg(有效成分)的藥液浸果處理,40%咪鮮胺水乳劑對水稀釋成濃度為333.3~500mg/kg(有效成分)的藥液浸果處理,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對水稀釋成濃度為125~250mg/kg(有效成分)的藥液浸果處理,浸果1分鐘左右(浸沒果實)撈出晾乾,可控制貯運期間爛果。
藥劑浸果處理
5、貯運庫、室消毒。可噴酒5%福馬林,或用硫磺熏蒸24小時進行貯運庫消毒。
總結:香蕉炭疽病的發生會嚴重影響其經濟價值,不管是種植新手還是老朋友,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採取多方面的防治措施,進而綜合防治,才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以提升香蕉產量和品質,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