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陝西這些高校再創佳績!

2023-10-07     陝西傳媒網

原標題:點贊!陝西這些高校再創佳績!

陝西

這片八百里秦川上的漢唐故地

不僅孕育出了關中沃野的萬般風情

更是成為了科技創新的西北高地

一批批飽含激情的高校師生

在這片土地上書寫著自身的價值與理想

假期結束後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陝西多所高校的青春風采吧~

西安交大材料學院丁俊教授

獲ISMANAM青年科學家獎

近期,第27屆國際亞穩、非晶和納米結構材料會議和第17屆快冷和亞穩材料大會在波蘭華沙聯合舉辦。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丁俊教授榮獲ISMANAM青年科學家獎(Young Scientist Award),此獎項通常授予一名35歲以下,在相關領域作出重要工作並且具有潛力的青年學者。

丁俊教授於2010年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學士學位, 2014年獲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2015年獲得Acta Student Award,2019年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以及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人才計劃,於2019年11月起任職於西安交通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非晶合金和高熵合金在內的高性能合金材料、材料力學、多尺度模擬與機器學習等,共發表論文40餘篇,包括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的Nature Material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Acta Materialia等重要論文。

西安交大學子獲中國研究生

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

近日,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辦的第十屆中國研究生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行。

西安交通大學獲得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王小華、楊國銳、胡橋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西安交通大學榮獲優秀組織獎。

西工大「信鴿」,刷新世界紀錄!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仿生飛行器研究團隊研製的「信鴿」仿生飛行器續航時間突破3小時,刷新了撲翼式無人機單次充電飛行時間金氏世界紀錄。而此前的世界紀錄為2小時34分38秒,由該團隊研製的「雲鴞」仿生飛行器創造。「信鴿」翼展70厘米,起飛重量260克,與2022年11月15日創造金氏世界紀錄的「雲鴞」相比,「信鴿」機身更小,翼展不足「雲鴞」的一半,重量約為「雲鴞」的四分之一。

「信鴿」刷新世界紀錄是西北工業大學仿生飛行器研究團隊在該領域長期深耕的結果。20多年來,該團隊從鳥類翅膀結構、撲動方式與飛行性能的內在機理研究入手,詳細研究了鳥翼結構、運動形式等對飛行性能的影響機理,突破了仿生飛行器設計中撲動翼、驅動機構、飛控系統設計等關鍵技術,先後研製了「小隼」「雲鴞」「信鴿」等不同特點的仿生飛行器,並在全國10餘個地區完成了1500餘架次的飛行任務,在多個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仿生撲翼飛行器模仿鳥類等生物撲動翅膀的方式飛行,因其質量輕、體積小、噪聲弱等特點,具有仿生性、隱蔽性和便攜性,一般為手拋起飛、滑翔降落,起降不受場地限制,可應用於局地複雜環境應急救援信息獲取、野外生物科考等多個領域。」該團隊首席科學家宋筆鋒教授介紹,「此次續航時間的大幅提升不僅驗證了飛行器的性能,更使小型化仿生飛行器應用場景進一步擴大,有助於該類飛行器早日走向實際應用。」

西工大:給「水下無人機」裝上「千里眼」

大家都知道,空中無人機主要依靠電磁波進行通信控制,如5G信號、Wi-Fi信號等,實現無人機智能起飛、準確回收。而電磁波在水下無法傳播,水下無人機,也就是水下無人潛航器只能靠聲和光來控制。聲傳播距離遠,但是定位精度不高。要達到更高精度,實現準確導引回收,就要靠光。

在西北工業大學李學龍教授的主持下,科研團隊將「領航者」深海光學智能導引裝置及系統搭載於水下無人潛航器,在不同海域開展了10餘次試驗,驗證了多象限測角的光學智能導引新方法,實現了高速、高精準的水下潛航器導引回收。海試證明了團隊自研的「領航者」深海光學智能導引裝置及自主開發的水下無人平台定位導引系統的可靠性。

李學龍教授介紹,該技術可廣泛應用在海洋漁業養殖、海底管道維護、海洋勘探等領域,實現無人潛航器更長工作時間、更高工作效率、更隱蔽作業能力、更智能作業方式,使深海開發活動更加高效、安全,更具可持續性。

西安理工大學:讓鋁合金「強身健體」

鋁合金是輕量化製造的主要耗材,但鋁產業的利潤空間受到鋁價、能耗、人工成本和終端售價的限制,如何能夠降低鋁產業鏈的成本從而提升利潤空間?

西安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蔣百靈教授團隊,從消減擠壓模具粘黏、抑制壓鑄模具熔蝕上下功夫。2018年開始,以兩類模具的延壽降耗為材料製備的突破口,研發出自潤滑擠壓模具和抗熔蝕壓鑄模具,通過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而達到降低鋁合金產品製造成本的目標,為提升鋁產業利潤水平創造出新的空間。

自潤滑材料的出現,將有效解決材料磨損問題,使高速運行的「關鍵運動基礎件」的使用壽命更長,未來還將運用到特高壓電能傳輸、電動汽車的高速減速機等更廣泛的領域中去。經過3年多的反覆試驗和探索,滿足自潤滑邊界條件和可於500C°以上使用的共晶石墨鋼型材的製備難點被一一突破,並已邁入小批量試產階段。

目前,以鋁合金為主要耗材的輕量化製造在西安市及我省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結構。「自潤滑擠壓和抗熔蝕壓鑄兩類專用材料的應用推廣,必將為我省輕量化製造的利潤水平提升和產品競爭力增強作出貢獻。」

務實、開拓、創新、擔當

定準了一個目標,便一往無前

為勇創佳績的師生們點贊!

往期回顧

期待!「數字火炬手」最後會去哪?亞運會閉幕式劇透來了

假期餘額不足 返程高峰安全必知看這裡

來源:三秦青年、西安發布、陝西都市快報、陝西日報、古都先鋒、西安交通大學、學習強國陝西學習平台

責編 | 韋世

編輯 | 魏佳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8bac7d0a5aacf71e52aac32863e3424.html










今日冬至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