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羽小將張志傑賽中暈倒後不治離世,AED急救為何如此重要

2024-07-02     南方都市報

中國羽毛球隊17歲小將張志傑離世。

7月1日,亞洲羽毛球聯合會與印度尼西亞羽毛球協會聯合發布公告,在印尼舉行的2024亞洲青年羽毛球錦標賽混合團體小組賽中,張志傑突然暈厥,送醫後不治身亡,於當地時間6月30日23時20分去世。

張志傑不幸離世引發社交媒體的廣泛討論,多位醫療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根據現場視頻,張志傑符合運動性猝死情況,救治過程中未及時對其心肺復甦或使用AED除顫,可能導致錯過最佳救援時機。

近年來,不止是運動場,辦公室、地鐵站等公共場所出現猝死的案例並不鮮見,也再次顯現出配備、使用AED及時搶救的重要性。一位資深醫療界人士告訴南都記者,在遇到心臟驟停的病人時,實際醫療救治中有一個重要概念叫「黃金四分鐘」,即在四分鐘內以高質量的心肺復甦和AED快速除顫急救,存活率將達50%甚至超過50%,一旦錯過黃金期,則很難再挽回生命。

張志傑賽前接受央視採訪。央視截圖

首局對戰突然倒地不起,多位專家分析或為運動性猝死

張志傑是近年來頗有關注度的羽毛球新星。

官方信息顯示,張志傑出生於2007年,浙江嘉興人,曾獲2022年全國U系列羽毛球比賽U15-17總決賽15歲組男子單打冠軍,2023年全國青年羽毛球錦標賽乙組男子單打冠軍,2023年世界青年羽毛球錦標賽男單冠軍,2024年荷蘭青年羽毛球國際大獎賽男子單打冠軍。

幼兒園時期,張志傑即開始接觸羽毛球,由嘉興市少體校進入浙江省隊,2023年入選國青隊,正值運動生涯的上升期。此次張志傑代表國青隊參加亞青賽,這是一場於傍晚舉行的小組賽,根據比賽公開視頻顯示,張志傑在對陣日本選手時,首局戰成11平,在對方準備發球時,他突然面朝地面倒地不起,之後疑似張志傑教練入場查看情況,此時張志傑仍有知覺並試圖用雙手撐起身體,隨後裁判示意前來查看的人員離場,之後醫療團隊進場對張志傑的身體做了簡單檢查,接著用擔架將張志傑抬出場外。

7月1日,亞洲羽毛球聯合會與印度尼西亞羽毛球協會聯合發布公告稱,張志傑送醫後不治身亡。賽事醫生和醫療小組對他進行了搶救,「他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就被救護車送往醫院。」

7月1日,印尼羽協聯合當地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透露,張志傑在抵達醫院時已沒有自主呼吸和脈搏。目前,當地醫院尚未明確死因,而張志傑的啟蒙教練李偉則對媒體否認張志傑有心臟相關疾病。

多位醫療界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表示,根據現場視頻,張志傑在無接觸的情況下倒地,經搶救不治身亡,符合運動性猝死情況。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王利宏主任醫師對媒體分析稱,張志傑的情況更像是心源性猝死。

7月1日,中國羽協官網發文稱,將全力做好善後工作,有新消息及時向社會公布。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當日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對當事人和家屬表達沉重的哀悼,表示已派員趕赴事發地開展工作。據媒體報道,目前張志傑家屬正在加急辦理出國事宜。

專家:「黃金四分鐘」至關重要,救活率可達50%

張志傑事件發生後,網絡中不乏討論,印尼醫療條件不足,場館應急設施不足,且急救過程存在瑕疵。一位三甲醫院醫生告訴南都記者,根據視頻情況,現場醫療人員未及時對張志傑進行心肺復甦或使用AED除顫,或許導致錯過最佳救援時機。

重慶某三甲醫院的急診科主任也對媒體表示,據視頻顯示,比賽現場沒有實施心肺復甦和AED除顫,「急救時應一邊做胸外心臟按壓,一邊搬運去救護車,可現場沒有做到。」

AED學名為自動體外除顫儀,是一種非專業人士也可以使用,讓驟停的心臟恢復跳動的救命神器。

一位志願者在急救技能培訓上學習使用自動除顫器。 新華社資料圖

當心臟驟停,也就是俗話說的「猝死」發生時,心臟停跳無法向大腦輸送血液,短期內,腦組織會缺血缺氧而壞死。一位資深醫療人士向南都記者分析,運動場上心臟驟停致死一般多為心源性猝死,AED可自動分辨心源性猝死是否由心室顫動引起,一旦發生該情況,AED會自動提示電擊除顫及時搶救。

她表示,對於心源性猝死而言,救治時間十分關鍵,因此在實際醫療救治中,有一個重要概念叫「黃金四分鐘」,即在四分鐘內進行高質量的心肺復甦和AED快速除顫進行急救,存活率較高。據統計數據顯示,若4分鐘內開始急救,救活率可達50%;6分鐘再開始急救,救活率下降到10%;超過6分鐘,救活率僅為4%;超過10分鐘,救活率幾乎為0,即使心跳恢復,也會有不可逆的嚴重腦損傷,無法生存。

此前,2020歐洲杯(2021年舉辦)也有過驚險一刻,B組首輪丹麥對陣芬蘭的比賽中,丹麥球員埃里克森突然倒地昏迷。事發僅5秒後,主裁判立即吹停比賽。8秒後,隊醫到達。52秒後,AED入場。96秒後,心肺復甦開始。在現場心肺復甦急救約15分鐘後,埃里克森被護送離場,歐足聯隨後宣布比賽暫停。後續埃里克森在醫院通過ICD(心臟自動轉復除顫器)植入手術轉危為安。

無獨有偶,2023年,江蘇南京市白馬公園,一位踢球者突然倒地失去意識,心臟驟停,現場人員在黃金時間內對其進行心肺復甦,並拿來AED設備進行除顫,將他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

就在不久前,2024年6月21日,北京地鐵6號線一男子突然在草房站地鐵口倒地,該站工作人員迅速拿著站內配備AED實施救援,僅一次除顫後患者恢復了自主心跳。

平均每天近1500人死於心臟驟停,AED配備使用率仍然不足

遺憾的是,現實情況中有幸被搶救成功的案例並不多。

根據2019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預估,每年國內發生心源性猝死超過54.4萬例,平均每天有近1500人死於心臟驟停,80%猝死發生在院前,中國心臟驟停患者的院前搶救成功率不足1%。

上述醫療界人士認為,這不僅因為國內AED配備不足,且急救人員一般也很難在4分鐘內趕到急救現場,並快速進行心肺復甦,使用AED電除顫,因此要提高搶救成功率,普通人也需具備專業的急救知識,才能儘可能救助他人。

實際上使用AED並不困難。近年來,包括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北京海淀醫院心內科都曾發布科普文章,開啟AED後全程均有語音提示操作,可根據提示為患者貼放電極片,等待AED分析心率,若建議除顫,AED會有語音提示,此時可按下放電按鈕,直到患者醒來或者救護車趕到現場。

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都曾呼籲,要推進AED設置配備工作,普及急救常識。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將AED設施寫入其中,該文件要求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配備標準,在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機場、車站、港口客運站、大型商場、電影院等人員密集場所配備急救藥品、器材和設施,配備AED。

2020年9月17日,國家衛健委等9部門曾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要逐步建立統一的公眾急救培訓體系,提高自動體外除顫儀配置水平。

2021年12月13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專門印發《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指南(試行)》,對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進行科學規劃,建議在城市軌道交通、長途車、鐵路列車、飛機以及交通場站、大型企事業機關單位、工廠車間、城市廣場、教育和培訓機構、養老機構、社區、體育和文化娛樂場所、大型商超、酒店、旅遊景點、學校、幼兒園等人員密集場所和警車、消防車等應急載具內,逐步推進AED配置工作。

浙江湖州社區開展暑期安全教育,龍泉街道紅十字會志願者為轄區居民們介紹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使用知識。新華社資料圖

南都記者注意到,目前,多地都在推行科學配備AED,並對AED的配置和使用作出要求,如6月14日,北京朝陽區紅十字會即宣布,北京朝陽AED布設已達518台,同時與高德地圖合作,可以實現AED網絡地圖定位功能,當緊急情況發生時,公眾可以通過網絡地圖快速找到身邊最近的AED設備。

微信小程序AED急救地圖顯示北京朝陽區AED配置情況。

在公共場所配備AED急救設施漸成為社會共識,但從全國層面來看,目前AED仍然缺口巨大。以深圳為例,2022年該市AED配備超過1.5萬台,每10萬人84萬台,居全國之首,但相比每10萬人100台的國際標準,仍有差距。

據了解,目前國家層面尚未對AED配置和使用專門立法,缺少剛性約束,但值得關注的是,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副廳長邱景輝去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法律層面而言,AED依法配置、管理、使用事涉公共利益,關係著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之下,最高檢也在指導各地檢察機關將AED相關問題納入公益訴訟的範疇。這或將能更有助於保護公民的生命權。

采寫:南都記者蔣小天 發自北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7a9792482802694d998524e530bcc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