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壽險改革3年,2022凈利下滑17.6%!寒冬已過?

2023-03-17     閨蜜財經

原標題:中國平安壽險改革3年,2022凈利下滑17.6%!寒冬已過?

摘要:壽險代理人再減少15.5萬人(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241篇原創

3月16日,中國平安舉辦了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

過去一年,中國平安給出了一份並不太理想的成績單。營收、凈利潤同比雙降,尤其是凈利潤同比下滑近18%。

有意思的是,中國平安管理層卻很委屈,認為:「中國平安目前的股價肯定是被低估的」。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也一改往日低調作風,時隔3年再次在業績發布會上公開發聲,向媒體闡述中國平安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內容。

中國平安的壽險改革已歷時3年,如今已經度過深水區了嗎?未來是否真的如其高管所言,「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相比企業的業績發布會,財報這個「老實人」給出的數據回答更加實在。

01

2022年,中國平安的成績單並不太好看,全年實現:

營業收入11105.68億元,同比下滑5.9%;

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483.65億元,同比微增0.3%;

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37.74億元,同比減少17.6%;

每股收益4.8元,同比減少16.8%;

營運ROE為17.9%。

2022年並非是中國平安首次業績下滑。

東方財富網統計的歷年財報數據顯示,營收方面,2019—2021年,中國平安分別為1.169萬億、1.218萬億和1.180萬億;同比增速分別為19.66%、4.23%、-3.11%。

最近2年,其營收均為同比下滑,2022年下滑幅度有所擴大。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特此感謝!)

歸母凈利潤方面起伏更大,2014—2019年,中國平安保持了兩位數的正增長,但2020—2022年卻是年年負增長,同比分別下滑4.22%、28.99%和17.56%。

相比營收來看,2022年,中國平安的歸母凈利潤下滑幅度有所收窄,但比2021年的1016億元減少了178.44億元,比2020年更是減少了593.25億元。這也是自2017年以來,其歸母凈利潤最低的一年。

02

中國平安的業績下滑,與其近年實施的壽險改革密切相關。

業績會上,中國平安高管總結了3年壽險改革的亮點。而投資者們更關心的是,中國平安是否已經趟過了壽險改革的深水區?

作為一家營收上萬億的綜合金融集團,中國平安的業務眾多,其官方戰略概括為綜合金融與醫療健康兩大板塊「雙輪並行」。

但從業績上來看,保險業務依然是其基本盤。

2022年,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貢獻的歸母運營利潤占集團合併總額的75%。

中國平安的壽險改革始於2018年。

從過往的「人海戰術」粗放式發展,轉型到專業化、數字化、高質量服務之路,平安的壽險改革勇氣可嘉,是同行中少數幾家在高速發展過程中下狠心調整方向的公司之一。

但誠如中國平安聯席CEO陳心穎曾對媒體坦言:「壽險改革的難度比想像大」。

以代理人數為例,2018年,其壽險代理人數約為142萬,此後逐漸大幅縮減,截至2022年底,已降至44.5萬。

4年時間,代理人減少超97萬人,改革力度可見一斑。

而平安似乎並沒有停止要繼續縮減代理人規模的步伐。

2022年報披露,相比2021年,其個人壽險代理人數量減少15.5萬人,同比減少25.8%;月均代理人數量48.1萬人,同比減少39.6%。

年報中還旗幟鮮明表態:堅定轉變過去「大進大出」的人力發展模式;嚴控增員質量;優化隊伍結構。

不過,在市場環境及需求變化等影響下,中國平安的價值成長承壓。

2022年,其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為288.20億元,同比下降24%;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229.32億元,同比下滑26.2%

03

中國平安的壽險業務,面臨人口紅利消退、產品同質競爭、客戶需求變化等外部挑戰。加之近年來代理人規模大幅縮減,改革帶來的衝擊頗大。

好在2022年,其壽險改革也初見成效。

2017年,中國平安的代理人人均月收入達6250元,到2020—2021年反倒降低到不足5900元,2022年終於扭轉下滑趨勢,增長至7051元,同比增長22.5%。

同期,其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為47,639元,同比增長22.1%。

代理人渠道人數的大幅縮減,平安急需開拓新渠道。

比如,財報顯示,平安對銀保渠道轉型提速,平安壽險與平安銀行的形成獨家代理模式。2022年其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15.9%。

銀保渠道也是近年來保險行業普遍積極拓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如果蜜友們去銀行幾乎都會遇到推薦壽險、年金等保險產品的活動,通常話術就是對比日漸下降的存款利率等。不過,保險產品的條款通常較為複雜,並非如某些代理人所推薦的那麼「好」(詳見下文),建議回家仔細了解清楚後再投保,千萬不要衝動投資......

04

除了壽險改革,市場和投資者也非常關心中國平安的投資能力。尤其是作為隱形「地產大佬」,中國平安此前投資華夏幸福等也踩過坑。

截至2022年底,中國平安的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近4.3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5%。

近10年來,其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實現平均凈投資收益率5.3%,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 5.5%。

2022年中國平安的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凈投資收益率4.7%,同比微增0.1個百分點;總投資收益率2.5%,同比減少1.5個百分點。

同期,其凈投資收益為1727億元,同比增長14%;總投資收益931.98億元,同比減少29%。

值得注意的是,其壽險及健康險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達-234.49億元,集團合計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達-329.42億元。其中,受投資基金和理財產品、債權計劃及其他投資的影響較大。

這個投資業績並不太理想,當然除了投資能力外,也與去年整體資本市場的波動有關。

此外,業績會上,管理層也回應了平安對於不動產投資領域的情況,簡單來說就是:風險總體可控。

財報披露,截至2022年底,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中不動產投資餘額為2,045.62億元,在總投資資產中占比4.7%。

其中,近60%投資的是物權(大多是一線城市的商業不動產),投資股權和債權比例均在20%左右。

總的來說:

中國平安歷經3年壽險改革,已逐漸走出深水區,大機率已度過了最嚴寒的冬天;

但改革仍在持續,並未完成轉型,未來業績或仍將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

投資端,雖不動產投資風險可控,但總體表現平平。

正如平安高管所言,過去20來年,平安已度過了業績兩位數增長的高速發展期,投資者適當降低期望,或許再看這家金融龍頭企業,就不會那麼「怒其不爭」了。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中國平安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6e7017743d7876282bf1748b4118c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