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哮喘怎麼辦?不要用抗生素或清熱藥把痰壓體內,要分階段調理

2019-11-05     羊爸爸育兒


文 曾元靜醫生

小兒哮喘是小兒時期非常常見的肺吸疾病,會反覆發作,發作的時候會出現呼吸困難、口唇發紫,特別是容易在冬天,或者是天氣劇變的時候發作,看起來有點嚇人。

其實沒啥好怕的,我們對著鏡子說三遍,我們現在有非常好的緩解支氣管痙攣的藥!所以,哮喘最可怕的後果——窒息,是不會發生的。

首先請各位家長對著鏡子說:哮喘不是大問題,不是大問題,不是大問題!!!!!

西醫的哮喘治療只是針對症狀

西醫,就認為這個病的發病因素非常複雜,到現在也沒有搞清楚。所以治療一般都是對症的治療,都是為了緩解症狀、控制症狀的治療。主要是用支氣管舒張劑。

比如很多家長認為這個西藥的效果好,其實這個只是針對症狀的效果。他沒有治本,只是一個治標。治標短暫的控制了症狀,但稍微吹個冷風,該喘的還是繼續要喘。

西醫認為,小兒哮喘的發病與3個因素有關

第一是免疫有關,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寶寶,對花粉哪、霧霾呀過敏,就引起哮喘。

第二是與遺傳有關,從統計學的數據上來說,父母或者祖父母輩有哮喘病史的小孩子,她更容易患上哮喘。第三是精神情緒,有的小孩子一哭鬧,她就會發哮喘。

曾醫生覺得這些原因說了等於沒說,如果是對空氣過敏,現在確實很多這種哈。冬天在成都齁得很,一到了海南、國外,就好了。但是,沒可能我們大部分人為了個哮喘還移民嗦。這些畢竟只是少數人的特權......

中醫認為:體內隱藏的伏痰,是哮喘發作的內因

中醫是從內因和外因,也就是本和標兩方面來認識哮喘的。

內因就是本,主要指的是肺、脾、腎三髒的不足,導致痰飲停留在肺部,形成伏痰。意思就是隱藏的很深、並且很頑固的痰。

外因就是標,主要指的是感受的外邪,比方說風寒呀、風熱啊、或者一些特殊的氣味,像花粉那、霧霾呀、或者吃的一些食物。這些外邪引動伏痰、誘發哮喘。總體上來說,哮喘都是體質本就虛弱又受了外邪。

哮喘的治療,分為發作期和緩解期。發作期以祛邪為主,緩解期以扶正為主。

哮喘發作期,最重要的是排痰

我們首先來說一下,這個發作期的治療。

發作期主要是因為患兒肺部有痰飲,有伏痰,感受到外邪以後,痰飲阻滯氣道,然後誘發的,這個時候的治療是以祛邪為主。

一定是要讓這個伏痰排出體外,這是最重要的。這個時候的咳嗽喘促,是人體正常的排邪反應,是人體努力的想把肺部的頑固痰液吐出來的過程。所以說在治療上,千萬不能夠強行的止咳平喘。

說到這個排痰,我在這裡舉一個例子,是我在前幾年遇到的。患者不是小孩兒,但是道理是相通的,並且很能說明一個問題。患者是一個二十歲的小伙子,平時身體不太好,當時來找我看病的時候呢。是這個咳嗽。乾咳、一點痰都沒有。而且咳得還是蠻劇烈的,喝了三副小青龍湯,後來反饋說,他當天就一副沒喝完的時候,咳嗽就加劇。那天晚上,他幾乎沒有睡覺,就蹲在衛生間,吐痰,咳嗽,咳嗽,吐痰,吐了很多很多很多,像粘液一樣的白痰。

他本來第二天是打算來找我麻煩的。

他覺得:這個醫生怎麼能這樣呢?吃了藥不但咳嗽沒有減輕,而且還咳了一晚上,這麼厲害!怎麼能這樣?結果到了第二天白天,居然咳嗽止住了,再也不咳了!開了三副藥,其實他只吃了一副,然後咳嗽就完全好了。後來他又生病的時候,再來找我,他就跟我說,其實他一到冬天,就特別容易感冒咳嗽。但是那個冬天,他就一聲咳嗽都沒有過。

現在的家長,一見到小孩兒,哮喘、咳嗽,就心疼的不得了,巴不得一秒鐘就止咳止喘。於是,就用上了一大堆抗生素、激素的藥。

哮喘這盤發作,倒是很快止住了,但是痰還是停留在肺部啊。等下一次稍微受涼,或者,聞到一些刺激性的味道,他又很容易發作。

反反覆復,小孩子的體質越來越差,這些藥也越來越沒有用,最終進入一個惡性循環。剛開始吃藥還有用,最後輸液都沒有用了。我遇到過一個小朋友,某top兒科醫院診斷為哮喘,後來普通支氣管舒張劑都沒得用,哮喘一發作,必須用日本的藥才可以緩解。

不要用抗生素或清熱藥把痰壓回體內

有時一個很簡單的咳嗽,但是沒有及時的排痰,反而用了一些收斂的藥物,比如止咳、潤肺、養陰的藥。或者說,家長覺得,哎呀,我家小孩子生病了,是不是身體不好啊,需要補一補啊,然後,吃一些補品。

這些都容易讓這些痰飲停留在體內,反反覆復,形成伏痰。

不過就曾醫生這些年的臨床經驗來看,最大的問題是就是濫用抗生素+清熱解毒藥。

各位家長們可以摸著良心說,自己小朋友每次用抗生素都是指標完全符合用藥標準嗎?有沒有發燒咳嗽時,其實檢查白細胞、c反應蛋白都正常或者稍微高高一點,就開始吃抗生素,開始輸液?

像止咳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蒲地藍消炎片簡直是家常便飯!!!!!

這些藥最大的問題就是把該排出的痰液按回體內,反反覆復,不形成伏痰才怪!那就完全有可能造成哮喘。經常有時候,聽到家長說,哎呀!孩子一咳嗽,如果不及時用藥,那咳成哮喘,怎麼辦呀?

如果用藥不恰當是會造成哮喘的。所以說,我一再強調:吃錯藥不如不吃藥,家長的不要把自己的小孩當成「藥品倉庫」。這樣做,看起來是為了小孩子好,其實是害了孩子。

人類進化了幾百萬年,我們本身就有一套很完備的免疫系統。很多時候,只要我們不去干擾這個正常的生理過程,人體是完全可以慢慢恢復的,而且還沒有副作用。

當然,如果這個哮喘咳得太劇烈,造成了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的,就必須用支氣管擴張類的激素了。不然一口氣提不起來就要去見馬克思爺爺的。

所以曾醫生的觀點是:該霧化,該上激素的時候,我們絕不拖延。但是不該用的時候,絕對不能用。

哮喘發作期的中醫處理:先判斷寒熱

中醫在發作期的哮喘大概是分為三類:寒性哮喘、熱性哮喘和寒熱錯雜哮喘。

寒性哮喘要用溫熱的藥

引起這個寒性哮喘的,一般就是風寒。在這個時候治療上應該用溫肺散寒、祛痰平喘的藥,讓痰飲能夠順利的排出來。這個時候,對症的情況下可以用小青龍湯,現在有小青龍顆粒味道很好,甜甜的,小孩兒的這個接受度也很高。

寒性哮喘的具體表現是怕冷、吐白色或者是清晰的痰液,面色不紅潤、蒼白、舌質淡、苔白。

寒熱錯雜哮喘,不能以清熱解毒為主

其實在臨床上,寒熱錯雜哮喘倒是更為多見。面色不紅潤,舌質淡、苔白,而且,一遇到冷空氣,就容易哮喘發作。但是痰是黃色的。這就是是一個寒熱錯雜哮喘,是一個寒大於熱的哮喘。

造成這種情況是為什麼呢?一般而言,是痰飲停留在體內的時間太長,淤而化熱。大家聽說過這個垃圾自燃吧!就是這個道理,垃圾在那兒堆久了。

垃圾堆久了以後,發酵產生熱量,甚至會燃燒起來。伏痰也是這樣,堆久了,它就有可能化熱。這個時候的治療,也不能以清熱解毒為主。還是要化痰溫肺化痰為主,幫助痰飲順利排出體外,輔佐用一些清熱解毒的藥。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又有寒又有熱的表現:小孩兒可能怕冷、流清鼻涕,但是痰也有可能比較黃,然後嘴巴比較紅。嗯,這個就是有寒有熱的症狀。

曾醫生提醒:

針對哮喘的清熱解毒藥,吃了以後效果很好,但這是個錯覺。

市面上針對痰、哮喘的藥,大部分按照中醫理論,其實都是清熱解毒藥。寒熱錯雜的小孩兒,吃了這些藥以後,一般而言,症狀會有改善,甚至有時候效果還很好。所以很多家長就會有這樣的錯覺,這個藥的效果來的快,效果好。

其實這些藥物,沒有治療哮喘,只是把人體向外排痰的這個過程,壓制住了,讓人誤以為哮喘好轉。

我們中醫的治療,不僅僅是控制症狀,而關鍵是在,讓痰液順利排出體外。

小孩兒在剛剛吃完藥的時候,可能哮喘有加重,這個是人體正邪鬥爭比較劇烈的表現,是在努力把痰排出來的表現,是好事。如果繼續服藥,吐出痰液,那麼哮喘會緩解,而且不容易復發。

中醫治療疾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思路是:吃藥是恢復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讓人體與病邪鬥爭,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不是說藥物直接的作用於病邪,所以說,恰當的治療,不但不會對身體有副作用,反而有增強體質的作用。

單純熱性的哮喘,已經很少見了——痰熱哮喘

這種哮喘現在見得不多。主要是因為抗生素啊,還有清熱解毒藥的這種濫用,所以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其實我說這麼多,家長記住一點就可以了。如果你家的孩子,哮喘發作,沒有面色發紅,口唇發紅,嘴巴發紅,然後痰黃的這些症狀,你就不要輕易給他用抗生素或清熱解毒的藥(比如蒲地藍消炎片)。

幫助排痰的穴位:哮喘發作的時候,家長們可以替小朋友揉一揉,按一按,幫助痰液的排出。

這四個穴位是風池、大椎、肺俞、定喘。(具體穴位,可參考以前發過的文章)

家長可能會說,哎我找不准這幾個穴位,沒有關係的。在按揉的時候,你們範圍稍微廣一點,還是有效果的。或者說,你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把水溫略調高一點。用那個噴頭,對著寶寶的頸椎沖,衝到發紅,這樣效果也蠻不錯的。

哮喘不發作的期間,調理從脾胃入手

對於很多患兒家長,有這樣一個誤區,就覺得發作期是需要治療的,那不發作就不吃藥咯。其實對於哮喘來說,不發作的時候,治療仍然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緩解期,雖然說沒有症狀,但是像我前面說的,哮喘發作的根本原因是體內有痰液。

這痰液從哪兒來?就是肺脾腎三髒的不足導致的。所以說,在緩解期的治療,更重要的是化痰,然後,健脾補腎補肺。

對於小孩來說呢,又以脾的功能正常最關鍵,為什麼?

說白了就是因為我們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所需要的營養,就是脾胃消化吸收的食物啊!我這裡要強調一下,不是說你吃了多少東西,這些東西就是營養,食物得由脾運化了之後,才是營養

所以脾胃健旺,這個小孩兒的營養才充足,脾胃弱,小孩就沒什麼營養。這個,跟你吃的東西多少、營養豐不豐富,可以說是沒有多大關係的,不是吃的越豐富、越多,營養就越足,不是這樣子的。

一個小孩如果說他,身體比較弱,比較瘦弱,長得也很矮。但是後天喂養得當,然後脾胃功能,也調得比較正常,慢慢的,這個小孩的身體會長得很健康的,毫無疑問的。家長們不要擔心,額,中醫就認為,脾是後天之本嘛!這個,就體現出了後天之本的作用。

緩解期的治療,分為肺脾氣虛證和脾腎陽虛證

之前治過一個娃兒,老是哮喘,他就是肺脾氣虛的類型。但是他媽媽很棒,堅持中藥治療,即使不發作的時候也吃中藥。調理了一段時間後,後來很長時間再看到這個娃娃,從一個死麵糰子,變成了發酵的饅頭。

比肺脾氣虛更嚴重的類型呢,就是這個脾腎陽虛證。這樣子的小孩兒一般是面色蒼白,怕冷啊,胃口不好啊,大便不成形,這種情況就要溫腎陽了。

其實,還有另外一種類型,是脾腎陰虛型,但在臨床上不多見,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哮喘發作期,飲食上要忌口

比方說哮喘發作的,剛剛的兩三天內,飲食一定要清淡,一定要減輕腸胃功能的負擔。

當然關於這個清淡飲食哈,我發現四川人的理解是有點問題的。大家都覺得清淡飲食就不吃辣椒。我經常聽到別人跟我說,曾醫生,我這段時間的飲食可清淡了,我昨天去吃火鍋,我都沒有吃紅鍋。我昨天吃什麼豬蹄,我都沒有蘸辣椒。其實呢,清淡飲食不僅僅是說的不吃辣椒。指的更多的是,那些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高蛋白。

特別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指的是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大魚大肉,還有那些奶油啊、巧克力啊這些東西。

大家可以看看古典名著《紅樓夢》里賈府的小姐們,生了病是怎麼保養的?她們說:清清凈凈的,餓上兩日就好了。

餓上兩日,這一點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很有啟發意義。因為我們現代人的這種生活狀態,跟賈府里的人的是很像的,都是吃的很好,營養非常豐富動得很少。所以我們一旦生病,就應該減少營養物質的攝取,讓腸胃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那麼這個忌口,是不是一定要一直忌下去呢,要忌多久呢?

過了急性期的幾天以後。如果寶寶開始有食慾了,就可以慢慢嘗試,恢復正常喂養,這個時候需要注意的就是量的問題。這些有營養的東西一定要比平時吃的少。如果寶寶不想吃,千萬不要勉強。千萬不要覺得寶寶缺營養瘦了不長個兒啊,我得給他多吃一點兒,把他補起來。

這個時候應該是反饋式的喂養模式,比如說,平時寶寶能夠吃三個肉丸子,那麼這個時候呢,就給他吃半個肉丸子。

第二天觀察一下,看看有沒有異常啊!這個哮喘啊,有沒有加劇呀?大便正不正常啊?睡眠正不正常啊?嘴巴臭不臭啊?舌苔厚不厚啊?如果這些都正常,那麼第二天就可以加到一個肉丸子。再等一天來觀察一下,這樣慢慢慢慢的逐步加上去。而且這個時候,寶寶自己的那個食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標準。如果他不想吃,千萬別在往上加了。

當然現在有的寶寶是非鬧著要吃。

我覺得家長要學會平衡,這個難度太高了。小時候滿足口腹之慾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家某人,由於小的時候沒有什麼零食吃(別家小朋友有),現在零食是論箱買。水果按斤吃。然後身體自然不好啊,三高、肥胖什麼都來了。但是作為一名成年人,他坦承無法控制自己的食慾。這就是報復性進食。所以吃東西真的不能看眼前,還要看對寶寶一生的影響。

平時加強運動,減少痰的堆積

我們現代人,從整體上來說,都是嚴重缺乏運動,然後吃的東西,營養又特別豐富,導致這些痰濕,很容易堆積在體內,就形成各種各樣的怪病。

各位家長,平時你們周末沒事,就該多帶孩子出去玩兒一玩兒,跑一跑。不要總是呆在家裡,玩手機,玩ipad。你們也不能怪小孩兒,說,哎呀,每天都呆在耍耍平板,玩手機。你想孩子他沒事做,他能不玩嗎?

我們這些成年人都是手機癌患者,何況小朋友乎?我們應該多給他們,安排一些戶外的活動,讓他的生活豐富起來。

系統的運動對娃娃健康很有意義

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也不要總是去學什麼畫畫、彈鋼琴、下棋。要多去學學運動。而且曾醫生臨床發現,系統的運動和平時小朋友打打鬧鬧是不一樣的。足夠的運動,對於娃兒的身體非常有意義。

有幾個娃兒可以拿出來做範例。

一個娃兒是華西診斷的哮喘,一直吃西藥,一直反覆發作。然後病急亂投醫,後來開始吃中藥。這個娃兒主要是痰比較重,所以周周在打卡。剛開始也要喘,但是慢慢滴就是光咳嗽,不喘了。後來小朋友的媽媽去美國交換,把娃娃帶過去了。這位媽媽的反饋很有意思,她到了美國也把娃兒帶去找「西醫」看過,人家根本不給治,覺得根本沒問題。

而且到了美國,運動量比國內大很多,踢足球、打籃球、滑雪.....天天嗨得很瘋。而且哮喘也沒有發作過。這裡曾醫生是想說的是,哮喘本來就不是大問題,為啥子家長心理負擔這麼重呢?

曾醫生友情提示:運動還是要系統的好,比如專門學習踢足球、打籃球。打打鬧鬧效果不好的。

最後再總結一下哮喘治療的常見誤區。

哮喘治療誤區一:中成藥使用不當也有副作用

其實我在前面已經說了,就是不要亂用抗生素和清熱解毒藥。不過,我發現有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是什麼呢?隨著這個濫用抗生素危害的普及,大家都逐漸認識到了,應該少用抗生素。於是呢,現在的兒科醫生,他不開抗生素了,他改開中成藥,像蒲地藍消炎片呀、十味龍膽花呀之類的藥。

我遇到過一個家長,小朋友咳嗽,然後醫生給他開了蒲地藍消炎片。我就告訴這個家長,我說,你家小孩不適合吃這個藥。他說,哎呀,這不是那個西藥啊,不是抗生素啊,不會有副作用啊!

我想告訴他的是,任何藥物不正確的吃和使用,都會有副作用。

這裡給各位家長一個建議,中成藥、中藥一定要在中醫的建議下服用,不要吃西醫開的中成藥,比如說那些醫院的兒科醫生。他們不是中醫,他們不懂辨證論治。這個不是他們的專業,他們開出來的中成藥,大部分,在我們中醫的眼裡都是錯誤的。

哮喘治療誤區二:大多時候霧化沒有必要

現在比較流行霧化治療,還有那個噴霧。霧化治療主要就是吸入抗生素和激素,主要是激素,改變呼吸道痙攣的狀態。這種治療到底必不必要呢?

如果這個哮喘的急性期發作,而且孩子也出現了呼吸困難,那應該是必要的。但是平時我們看到的很多小孩兒的哮喘,其實是沒有到達那個地步的,是很輕微的,吃一點兒宣肺化痰的藥,就完全能夠解決的,沒必要用這麼多的激素啊!這些藥對小孩子的生長發育,沒有好處的。

激素類的治療效果雖然說好,但他只是治標,在急性期的發作,容易窒息的情況下是必須的。但是如果不是,非急性期,可以不用,更好的方法是,採取中醫來治本。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轉發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哦!關注羊爸爸,教你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你健康養娃,用中醫的方式健康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1l6PG4BMH2_cNUgPu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