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市三周年,IPO創新高
7月22日,科創板迎來了開市「三周歲」。上交所全球業務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傅浩表示,3年來科創板硬科技底色持續彰顯,公司整體業績快速增長,科創板公司整體營收和凈利潤增幅實現三年連續上漲,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數據顯示,截至7月19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已達437家,IPO融資總額累計超過6200多億元,市值合計5.67萬億,占滬深兩市A股總市值82.9萬億的6.8%。
堅持硬科技的定位,科創板現已成為中國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
(以上數據截至2022年6月30日)據Wind數據顯示,科創板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生物產業和新材料產業等領域。
「硬科技」企業加速上市
科創板設立的初衷是「專注打造中國硬核科技」,以實現國內產業鏈自主可控。歷經三年淬鍊,其「硬科技」成色愈加顯現。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有26家遙遙領先,體現著政策對該產業的支持。另外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排名也靠前,掛牌數達10家。
(以上數據截至2022年6月30日)
此外,2019年至2021年,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總額分別為527.4億元、668.5億元及873.28億元,累計研發投入金額超2000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總額分別為1.23億元,1.56億元及2.04億元, 呈現出逐年增長趨勢。
「科創板建立後,幫助科技企業獲得了資金支持。相比其他板塊,科創板機制更加靈活高效,契合了高科技企業的發展需要,使公司在融資、人才引進和激勵、研發投入等方面有了更加豐富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用好這些機制,有助於幫助公司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國內網絡安全行業企業奇安信董事會秘書馬勒思表示。
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兼權益投研一體化總監曾鵬表示,5G時代萬物互聯以及全球範圍內的碳中和政策推動,決定了半導體和新能源這些板塊的中長期投資機會。同時,我們看到科創板中存在眾多醫藥生物及新材料的技術型公司,這些公司利用中國國內不斷積累的工程師和科學家資源,未來的發展同樣值得期待。從細分行業角度看,我們看好三個方向:這包括半導體設備材料、晶片設計、晶片製造以及相關的輔助設計軟體、封測服務等。包括創新藥、新型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方向的龍頭。以及採購這些設備進行高效工業生產的相關企業。 把握科創板的投資機會,首先要能夠準確把握當下全球的重要科技發展脈絡。
首先是半導體晶片行業國產化邏輯,
其次是醫藥生物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相關產業,
最後是高端製造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設備廠商,
五套上市標準包容企業成長
科技創新類企業發展,前期往往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同時在一定期限內不盈利或者盈利水平較低。過去,我國資本市場企業上市融資標準是針對成熟企業制定,不能滿足科技創新類企業的需要。致使不少具有發展前景的科創企業海外上市。如何改變這一局面?科創板「試驗田」針對科創企業融資特點,從多個維度出發做出改革。2022年上半年發行的科創板公司中有33家以標準一上市,占比超過60%。即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於人民幣0.5億元或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此外還有7家以標準四上市,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30億,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
在發行上市標準上,科創板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提升市場包容性。
科創板設立了5套上市標準,用包容姿態擁抱處於不同成長階段、擁有不同股權架構的科創企業。
(以上數據截至2022年6月30日)
「科創板不同於主板,其上市標準弱化利潤指標,強調科技創新指標,為科創企業發展開拓了融資渠道。」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 未來,科創板還需要從多維度出發,在做市商、互聯互通和指數設計中體現對科技企業支持。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科創板研發支出占營收的比例為8.79%,明顯高於同期主板和創業板的1.69%和4.65%。2021年科創板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達到了62.93%,明顯高於同期全部A股的18.07%、全部主板的17.13%、以及創業板的25.88%。
顯而易見的是,科創板的「研發驅動」含量是目前A股所有板塊中最高的,而過去三年科創板公司的高研發投入已經轉化為了財務上的經營成果。
前海開源基金楊德龍表示,科創板上市公司進入資本市場,對公司治理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增強了其攻克技術難關的能力,科創板已逐漸成為支持「硬科技」研發的前沿板塊。
科創板的「新變化」
7月15日,上交所對科創板做市交易業務作出更加具體細化的交易和監管安排。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科創板做市商機制的推出是持續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進一步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的重要舉措,引入做市商機制有助於進一步提升科創板股票流動性,增強市場韌性。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也表示,「做市商制度中,投資者直接與做市商進行交易,大幅縮短成交用時,提升市場整體流動性。同時,做市商必須事先報出買賣價格,投資者在看到報價後進行下單,股票價格相對更加顯性透明。」 引入做市商制度,帶來更好的流動性和成交效率,也帶來更好的價值發現作用。
「科創板投資者的風險接受程度相對較高,可以考慮逐步開放T+0、不設漲跌幅限制等交易制度,同時可以考慮將金融衍生品有序地引入科創板,從而為創造更加靈活全面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添磚加瓦。」芮萌補充。
制度創新永續不停,華鑫證券私募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傅子恆認為,繼續完善二級市場交易制度,使之朝著更公平、更有效率的方向發展。 未來科創板改革可以在促使優質與潛質的科技公司更好脫穎而出,失敗公司更及時有序、少衝擊的前提下有序退出方面進行探索;
(本文綜合自中國新聞網、中國基金報、證券日報、Wind萬得、科創板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