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潮,和亞馬遜大潮、恆河大潮並稱為「世界三大潮汐」。
洶湧壯觀的錢塘江潮,歷來被譽為「天下奇觀」,人們通常稱這種潮為「涌潮」,也有叫「怒潮」的。它的「奇」,不僅在於形,也在於聲和勢。潮水激越時,如萬馬奔騰,「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天排雲陣千雷震,地卷銀山萬馬奔」,都是古人對它聲勢的描述。
1953年9月的一次大潮,潮水曾湧上高出海面8米的海濱石塘,將古代人造的1500千克重的「鎮海鐵牛」衝出10多米,景象驚心動魄,雄偉壯觀的錢塘江潮堪稱「天下無匹「。
錢塘江之所以會發生這樣壯觀的涌潮現象,主要是與共入海的杭州灣的形狀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關。杭州灣呈喇叭口形,口大肚小,錢塘江河道自浦以西,急劇變窄拍高,致使河床容量突然縮小,大量潮水湧入狹淺的河道潮頭受到阻礙,而後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發出轟鳴,出現如此驚險壯觀的場面。
其次,涌潮的產生還與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關,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勢均力敵,那麼就有利於涌潮的產生: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差很遠,那麼即使有喇叭口形的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最後,河口能形成涌潮,與它所處的位置潮差大小也有關杭州灣在東海的西岸,當太平洋的潮波由東北進入東海之後,在南下的過程中,由於受到地球自轉偏向力的作用,會向右偏移,因此,東海西岸的潮差就會大於東岸,便容易形成涌潮。
杭州灣正處在太平洋潮波東來直衝的地方,又是東海西岸潮差最大之地,得天獨厚。所以,各種原因加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壯觀的錢塘江涌液錢塘江潮還有一個獨特的現象一回頭潮,回頭潮作為一種潮景可以說是人為造成的,錢塘江河口是典型的喇叭口式江口,一直西進的潮水,陡然間從寬闊的江面被勒入狹窄的河道,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到達老鹽倉後它又被丁壩迎頭堵住去路,自然會激憤而起,奔騰跳躍,形成「回頭潮」。
錢塘江潮是一道壯麗的自然景觀,自古就有「八月十八潮,狀元天下無」的說法。歷代不少大詩人都曾來到杭州,觀賞錢塘江怒潮,留下了讚美的詩篇。白居易《詠潮》詩云:「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獨光陰朝復幕,杭州老去被人催。」李益《江南曲》亦有「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