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育兒面面觀:有你pick的範本嗎?

2019-10-15   育兒神經

最近幾年,隨著親子類的節目大火,明星育兒開始成為大家都愛討論的熱點話題,大家也紛紛學習起了明星的育兒經。

不過每個明星爸媽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也並不是所有方法都適用我們日常家庭。

畢竟明星跟普通人的家庭情不一樣,寶寶們性格也有所差異。

但話雖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中選擇最適應的方法借鑑學習。

陳小春: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提到陳小春,大家第一反應都覺得他應該教不好孩子。

陳小春的火爆脾氣人盡皆知,而一般性格比較急躁的人都很難跟孩子相處,就連陳小春自己也講:「我不大會遷就他」。


陳小春是個嚴父,這一點在綜藝節目裡常常有所體現。

在某檔綜藝節目中,兒子Jasper不好好穿鞋,想讓陳小春過來幫他穿鞋子,結果陳小春並沒有滿足他的想法,只是把鞋子擺在他面前,讓他自己穿。

眼看爸爸越來越生氣,Jasper只好自己穿好鞋子。

另一期節目中,因為經費問題,父子倆再次起了衝突。當兒子Jasper接過一位老伯的錢時,陳小春很嚴厲地告訴他:「雙手奉上,把錢還給老人家。」

不縱容,不溺愛,是陳小春的育兒之道。

嚴厲的同時,陳小春也是個很講道理的爸爸,不會用自己的的「權威」打壓兒子。


所以每次當陳小春發脾氣的時候,Jasper不會像其他孩子一樣只知道害怕,他會停下來思考,為什么爸爸會發脾氣。

如果覺得爸爸生氣是有合理原因的,他就會就事論事承認自己的錯。如果覺得爸爸生氣沒有理由,就會直接要求爸爸不要生氣。


一個懂事乖巧的孩子,離不開歡樂平等的家庭環境。

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對待,尊重他的想法,孩子自然會跟你敞開心扉,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林嘉欣:「孩子豐富了我的生命。」



關於育兒,林嘉欣也同樣有自己的心得。

2010年10月,林嘉欣在加拿大溫哥華誕下大女兒Kayla,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孩子,林嘉欣選擇退出娛樂圈。

娛樂圈極其殘酷,更新疊代又無比迅速,尤其是女明星,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新人替代。很多明星連生病都不敢停工,就是擔心會被觀眾遺忘。

但事業與家庭之間畢竟難以完美兼容,為了孩子,林嘉欣毅然決然選擇了成為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的辛苦,不言而喻。

如今,很多年輕媽媽都偏向於讓長輩帶孩子,或者是請保姆,但林嘉欣不一樣,她始終認為母親應該多陪在孩子身邊。

一個經常呆在母親身邊的孩子,足夠多的安全感會讓孩子更加敢於去探索這個世界。


每個小孩子都需要在摸索中得到學習,如果一切生活起居都交給其他人照顧,那麼孩子將會失去初期自主學習的機會。

同時,在林嘉欣看來,成為母親並不意味著犧牲。

雖然照顧孩子是一件很費時間心血的事情,但林嘉欣並沒有因此完全捨棄自己的個人愛好。

空閒時間,林嘉欣還是會逛街購物,或是打磨演技,好讓自己抱持一個愉悅的心情。

「媽媽快樂,孩子也會快樂」,這是林嘉欣一直在堅持做的事情。

的確如此,如果媽媽每天無精打采,哭喪著臉,那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也無法健康成長。

正是這樣的良好的心態,讓林嘉欣並沒有被娛樂圈拋棄。

當孩子慢慢長大,林嘉欣也開始平穩復出,2015年,林嘉欣終於憑藉一部《百日告別》,奪得影后桂冠。


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正是林嘉欣的育兒秘訣。

優秀的家庭教育,同時也需要好的營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