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戰爭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消耗戰,這場戰爭沒有改變任何事情,甚至沒有贏家和輸家,雖然伊拉克和伊朗都各自宣布取得了戰爭勝利,但事實上他們都是失敗的一方,因為阿拉伯河的劃分沒有發生改變,伊朗和伊拉克的地區影響力,也沒有發生變化,可以說在戰爭結束後,一切又回到了戰爭之前的水平。除了白白損耗國力,加劇兩國民眾的負擔之外,兩伊戰爭沒有改變任何事情。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兩伊戰爭,說一說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故事。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兩伊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圍繞著阿拉伯河的主權問題而展開的,兩國為了爭奪阿拉伯河的主權,引發了一系列的武裝摩擦,並最終演變成為了全面對抗。而在阿拉伯河爭議問題上,伊拉克就是主動一方,他們對兩伊戰爭的爆發負有主要責任。
據了解,在1937年伊拉克和朗獨立之時,兩國就對阿拉伯河進行了初步劃分,將國界線畫在了河流中間位置,也就是兩國平分阿拉伯河。而到了1975年,兩國又在阿爾及利亞的斡旋下,正式簽署了「阿爾及爾條約」,將國界線定在了阿拉伯河的中央。事情發展到這個階段,阿拉伯河的劃分已經非常明確了,就是伊拉克和伊朗平分阿拉伯河,這並沒有什麼好爭議的地方。
然而,就在兩伊國界線確定下來之後,伊拉克方面卻突然覺得自己吃虧了,他們認為阿拉伯河是該國進出波斯灣的唯一出海通道,這對伊拉克的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十分重要,伊拉克不像伊朗一樣,是一個沿海國家,擁有多條直達波斯灣的河流。伊拉克四周都是土地,他們被土耳其、敘利亞、約旦、沙特、科威特和伊朗包圍著,其國內只有阿拉伯河一條河流,可以流通波斯灣。
在這種情況下,伊拉克就迫切希望能獲得阿拉伯河的控制權,將這條「生命線」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在1980年的時候,伊拉克便撕毀了「阿爾及爾條約」,朝伊朗發起了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全面爆發。值得一提的是,伊拉克會選擇在1980年動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當時伊朗剛剛結束了「伊斯蘭革命」(1979年),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國內局勢不穩定。在這個時候,伊拉克對伊朗發起突襲,可以打伊朗一個措手不及,獲取戰場先機。
兩伊戰爭的時間是在1980年9月22日至1988年8月20日,整場戰爭持續了近8年之久, 兩伊戰爭的進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伊拉克進攻伊朗防守。從1980年9月22日開始,伊拉克便派出了空軍部隊對伊朗首都在內的15個城市展開了空襲。同時,伊拉克還派出了5個師和2個旅,共計1200餘輛坦克,朝伊朗發動了地面攻勢。
在伊拉克的襲擊下,伊朗確實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丟失了包括霍拉姆沙赫爾在內的城市和據點。不過,隨著戰爭的持續,伊朗阻止伊拉克的攻勢後,也有序展開了反攻。從1982年3月份開始,伊朗就發動了代號為「勝利行動」的反攻計劃,並一舉斃傷了伊拉克2.5萬名士兵,摧毀了360輛坦克和20架戰機……。通過一系列的戰鬥,伊朗便在同年5月份的時候,收復了霍拉姆沙赫爾。
伊朗的猛烈攻勢,給伊拉克帶來了極大的震撼,為了防止伊朗反攻伊拉克境內,伊拉克便在6月10日的時候,提出了全線停火建議,停止了與伊朗的戰鬥。最終,在6月29日的時候,伊拉克便將全部軍隊撤出了伊朗境內。至此,兩伊戰爭第一階段的戰鬥宣告結束。不過大家都知道,戰爭不是請客吃飯,不是說打就打,說就不打就不打的。在伊拉克宣布停火後,伊朗方面便沒有停火的想法,所以兩伊戰爭的第二階段,很快就來了。
第二個階段是,伊朗進攻伊拉克防守。在1982年7月13日的時候,伊朗聚集了12萬大軍,對伊拉克發起了進攻,在伊朗的猛烈攻勢下,他們很快就占領了伊拉克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在獲得戰場主動權後,伊朗便開始不斷增兵,對伊拉克腹心地區發動進攻,而伊拉克方面也展開了頑強抵抗,這導致戰爭陷入拉鋸戰中,一直到1984年3月底,伊朗才停止了攻勢。
在第二個階段結束後,兩伊戰爭就進入到了一段空窗期,有差不多2年的時間,伊拉克和伊朗都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地面衝突。而在這兩年時間內,伊拉克和伊朗卻展開了「襲船戰」對抗,開始瘋狂襲擊波斯灣的輪船,向對方展開報復。就這樣持續了2年時間,兩伊戰爭才再度激烈起來,進入到第三階段。
第三個階段仍是,伊朗進攻伊拉克防守。不過在這一階段中,伊朗卻一改過去打消耗戰的方針,打算來個速戰速決。在1986年2月份時候,伊朗便發動了代號為「曙光—8號」的軍事行動,派出了9萬大軍對伊拉克發起進攻,並很快占領了伊拉克的重要港口城市法奧。
為了拖延伊朗的進攻,伊拉克便加大了「襲船戰」的力度,希望能把水攪渾,讓國際社會進行調停。最終,在1986年的時候,美蘇就介入到了「襲船戰」之中,開始派出艦隊在這裡進行護航,這讓伊拉克和伊朗都安分了不少。而到了1987年7月份的時候,聯合國又對兩伊戰爭展開了調停,要求兩伊立即停火。至此,第三階段結束。
在美蘇和聯合國的干預下,伊拉克和伊朗深知戰爭已經無法在持續下去,但他們兩國又不想立馬收手,畢竟為了這場戰爭,兩國已經付出了太多,如果不撈點好處回來,豈不是太虧了?特別是伊拉克,他們為這次戰爭的投入就最多!為了打贏戰爭,伊拉克從中美蘇三國手中,採購了一大批武器。比如說,伊拉克就從我國手中,引進了2860輛69式主戰坦克、286輛救援裝甲車、80架殲7戰機、4架轟6D轟炸機,以及大量的飛彈,這耗費了伊拉克大量的資金,所以想讓伊拉克收手,他們肯定是不願意的。
在1988年的時候,伊拉克便再次發起了反攻,至此兩伊戰爭進入到第四階段。1988年4月17日,伊拉克發動了代號為「齋月」的軍事行動,並很快奪回了法奧地區。而到了7月份的時候,伊拉克便將所有被伊朗占領的領土給奪了回來。最終,在1988年8月20日的時候,兩伊便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停止了兩伊戰爭。
簡單總結一下,兩伊戰爭就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伊拉克和伊朗都沒有從這場戰爭中獲取任何好處。另據資料顯示,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和伊朗兩國還直接損失了6500億美元,這使得兩國的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了20年至30年。同時,兩伊戰爭還給世界帶來了重大影響,比如說兩伊戰爭中的「襲船戰」,就震驚了整個世界,並改變了未來戰爭的規則,讓人們對海域安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關注我不迷路,為你精講更多戰爭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