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套、避孕藥的發明,避孕手術的發展,給現代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調整帶來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避孕藥被認為是"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項重大發明之一"。200名著名歷史學家一致認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原子彈,甚至是電腦和網絡對20世紀的影響力都不及這小小的藥片來得強大。改變了女性的社會地位、工作、收入等,給予了女性更多的生育自由權利。
而保險套則顛覆了人們的感知體驗,給予人們關於避孕的多種選擇,改變了家庭結構生育率等。
在陳可辛導演的電影《武俠》中,湯唯飾演的阿玉對甄子丹飾演的唐龍說:"我去洗魚鰾。"後者回應說:"你知道我不喜歡魚腥味。"
16世紀初,歐洲大陸梅毒肆虐,一場大屠殺不可避免。歐洲名醫、義大利解剖學家加布里埃爾·法洛皮奧在此時提出用亞麻布做保險套。此後,亞麻布保險套使用了300多年。
避孕措施在在19世紀以前並不是主流,人口發展的主流是人口繁殖,提高生育率。避孕,只是貴族、娼妓以及預防傳染病的非主流需求。
1798年,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發表了《人口論》。馬爾薩斯明確反對其父親為代表的古典人口觀,提出晚婚、禁慾等手段來控制人口增加,以避免因人口過多引發的糧食危機。李嘉圖、達爾文、凱恩斯、以及當時的英國首相小威廉·皮特都是他的忠實信徒。
19世紀,在歐美國家,避孕才逐漸被人們接受,成為一種主流需求。化學材料的革新,給避孕事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1844年,美國工程師查爾斯·古德伊爾為自己5年前發明的橡膠硫化申請專利,這使橡膠保險套和橡膠子宮帽得以大批量生產。橡膠保險套發明之後,人類才真正掌握生育的控制權,性愛徹底地從被動生育、人口繁衍中解放出來。
1919年,天然膠乳保險套以及配套的自動生產線出現,膠乳保險套的價格大大降低。這種更薄、更結實、無味的保險套深受市場喜愛,快速替代了橡膠保險套。這是避孕史上的第一次技術革命。
1929年,德國保險套批發商——英國倫敦橡膠公司轉成為生產商,推出了世界上首個潤滑保險套,這就是杜蕾斯的前身。保險套的發明,最直接的結果是促使人類的生育率下降。在1800年,一個典型的美國白人婦女通常會生育7次,但是1900年的平均水平降到了3.5次。
1953年的《時代》周刊報道:"儘管處在暗中,避孕藥具買賣已經成了一項大生意。如今有超過300家製造商從事這個行業……三家'女性清潔用品'製造商去年僅在普通雜誌上就花掉25萬美元的廣告宣傳費。"
多家品牌逐利競爭
由於國內保險套行業發展起步較晚,自主品牌與國外品牌相比差距明顯。近十年來,國內保險套前十大品牌都沒有太大變化。依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數據顯示利潔時旗下的杜蕾斯品牌占有中國30%的保險套市場。在中國,杜蕾斯是保險套第一品牌。其次為主打超薄系列的日本株式會社下的岡本品牌,其亦占據國內市場超10%的市場份額。第三則是澳大利亞的安思爾公司旗下的傑士邦(現安思爾旗下該部分業務已被國內企業人福醫藥回購,傑士邦再次變為國內企業經營品牌),占有中國10%的保險套市場。
但隨著國產品牌的不斷生自我調整與生產升級,已經出現類似於諾絲、中川、名流等多種國產品牌,並已占據部分市場份額。
2016年4月20日,廣東諾絲科技在新三板上市,作為首個安全套概念股正式登陸資本市場。該公司在上市前一年賣了約1.2億個安全套,凈利潤增幅超過20倍。一些不常規的行業往往是"暴利"頻出。
2013年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再次向全球科學家和創業者發出挑戰,懸賞100萬美元徵集一項革命性保險套的研發,希望滿足男女適用特點,進一步防止愛滋病和意外懷孕。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消息,傳統材料的保險套已經50年沒有革新,不知道下一代的產品何時會出現。
改變世界的小藥片
在避孕事業被保險套搶占天下的時候,一種名為"藥片"的藥品盛行在美國女士們口中。
這個流傳在民間的神秘藥品,口口相傳的"藥片"就是第一代避孕藥。
但由於當時距離二戰結束並不長,美國禁止避孕。1956年"藥片"Enovid上市後,以"治療月經嚴重失調"的名義售賣,並且因為限制,被要求在包裝表面寫上:此藥會阻止排卵。
在政策的施壓下,女士們有了月經失調的藉口,藉此服用藥片。後來Enovid成功將品類正名為避孕藥,大規模上市。
這個以女性為主要使用者的藥品,打破了避孕市場上一貫以男性為主導的模式,令女性也能掌握自己的生育權。
1965年,已經有近650萬美國女性服用"藥片",這波避孕熱潮,讓美國的嬰兒潮戛然而止。
幾十年過去,避孕技術也經過了時間的洗禮,變得更加先進與精細。現在的避孕藥可分為緊急、長效和短效三種。而我們說起避孕藥三個字,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是緊急避孕藥。
這個印象根深蒂固在我們國人的腦海,但事實上,緊急避孕藥是國際上最不被推崇的避孕藥品類,因為其作為事後藥除了對身體傷害大,還有20%的幾率會避孕失敗。其餘兩種則是事前藥,需要使用者長期服用。
經大數據證明,事前避孕藥的避孕幾率高達99%,除去部分人群,其他人根據體質的不同可以服用不同的避孕藥,是國際上備受推崇的一種避孕方式。
目前,全世界每天超過1億女性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藥。西方國家的使用比例高達30%~50%,90%的瑞典女性一生中使用過口服避孕藥,88.9%的德國年輕女性使用過口服避孕藥。
但在中國,口服避孕藥的使用率不足3%。
這充分的說明了避孕藥在中國的普及程度之低,及其偏見之高。
在寫這篇文稿時,暴富君問及周邊的朋友無一人知曉避孕藥還分為幾種,唯一知道的小夥伴還是因為某醫療大號的普及。
高考吃避孕藥每年都會上一次熱搜,在高考的前幾天被大眾以一種看獵奇新聞的姿態炮轟上去,"避孕藥"這個詞被打上恥辱的烙印,仿佛為了高考吃避孕藥是一種對小孩的褻瀆,是時代的恥辱。
但在之前,第一代避孕藥就是以"調節月經"的效用上市,經歷了幾輪改進,變得無害,除去部分人群和體質問題,大部分人都可以不負心理負擔的食用。
還有人說,"是藥三分毒"。這個俗語統治著大部分中國老百姓樸素的藥學觀。但相比20歲至29歲女性高達6%的人工流產率,這點微小的毒性並不足以危害身體,醫學界也證明,五年之內長期服用避孕藥並無大礙。
1999年,《經濟學家》將避孕藥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進步,認為它對人類的貢獻超過相對論與核反應堆。因為它不僅是醫學上的進步,還是女性解放自己身體的一大步。
避孕藥的出現使女性獲得了生育的主動權,而它的誕生被認為是上世紀60年代以來女性工資增長三分之一的原因之一。
避孕事業的發展不僅使男女權力發生了改變,還改變了經濟增長的邏輯,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據《路透》報導,阿根廷是南美洲第2大經濟體,預計今年經濟衰退2.6%,正在努力應對高達50%以上的年度通膨率,在過去2個月,通貨膨脹導致他藥房的保險套和避孕藥,銷售量分別減少20%和25%。
單就避孕藥來說,阿根廷的銷售量全年就下降了6%,近期又大減5分之1。
阿根廷的現狀,也正面說明了避孕產業與經濟總體相關性之高。
而現有的避孕藥中,優思明和媽富隆是最被大眾認可、醫師推薦的牌子,而本土還沒有一個成型的產業鏈形成。
以阿里健康大藥房的價格為例,網紅保險套"岡本001"3個78元;短效避孕藥優思明115元21天;短效避孕藥媽富隆為126元21天;而緊急避孕藥毓婷為23元兩片。
結語
近年來,隨著性生活群體逐漸年輕化,而結婚率與生育率雙向下降,性需求以安全避孕為主。安全避孕成為話題之一,也是一片待為繼續挖掘的市場。
目前避孕產品市場上的各大品牌,雖種類繁多但難免有細分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對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的開拓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何能在這類基礎上根據客戶需求,開發出新型、特色且受歡迎的產品也成為業內眾多商家在產品創新過程中一大亟需突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