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資金大量流出,股票卻上漲,是什麼原因導致?看完恍然大悟

2019-08-21     交易華爾街

主力是股票的「舵手」,掌握著股票的航行方向。有主力的股票,猶如脫兔,沒主力的股票,猶如殭屍。主力吸籌階段,需要賣出股票的對手盤,同理,派貨階段則需要買入股票的對手盤,因此,主力的操盤路徑,必然逆著大眾思維。

正因為主力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才有股票軟體統計主力資金的指標。股票軟體是程序代碼寫出來的,對主力資金進行定義,是定量的過程(例如:把500手以上的成交單子統計為主力資金)。

一般的股票軟體,把單子拆分為大單、中單和小單,有的軟體把大單統計為主力資金,有的軟體把大單和中單統計為主力資金。我們看到的主力資金流出,其實就是統計為主力單子的主動性賣出成交得比較多。主力資金指標的流進流出,時而準時而不准,有時主力資金流出,股價在上漲,反之,有時主力資金流入,股價卻在下跌。

那麼,主力資金大量流出,股票卻上漲,是什麼原因導致?大概是由三種情況所致。第一,主力大量出貨,都擋不住散戶買入的熱情。儘管主力在大多數時候,對個股走勢有主導權,但是並不能因此小看散戶的力量,散戶一旦團結起來,就是最大的主力。

我看過一部股神的電影,裡面提到一個場景,歷歷在目。有個民間股神,私自建炒股q群,然後讓群員買入某隻股票,由於都是些小單,主力並沒有在意。後來,主力利用利好消息,把股價拉升起來,民間股神,讓群員集體拋售股票,主力被狠狠重擊一番。即使情節是虛構的,靈感也是取材於現實,年初的2、3月份,行情非常好,大爺大媽、90後等紛紛入市,很多股票連板上去,主力在放量過程中逃之夭夭,但散戶的熱情十分高漲,硬是把股價繼續抬高10%以上。有句話說得恰當,散戶把主力都洗出去了!最成功的操盤手,就是讓散戶持續在高位買入,並還感覺能漲得更高。

主力假拉升真出貨。主力用少量資金拉升股價,吸引散戶進場,然後慢慢地用小單出貨,股價當日並未下跌,而是收一根真陽線。分時圖上,股價迅速拉升,然後伴隨著連續的拋單,但是每次下跌幅度比較大的,主力就出手托住股價,讓散戶感覺下方有支撐,讓散戶繼續買入。當日主力出貨多於買入,因此,主力資金流出,但股價卻上漲。

主力試盤。主力把股價抬高至重要壓力位附近時,需要測試上方的拋壓情況。怎麼樣試盤呢?主力用少量資金快速拉升突破壓力位,觀察散戶跟進力度,接著再把部分籌碼拋出去,再通過拋壓觀察浮籌情況。往往當天會收一根帶長上影的陽線,有人把這種形態稱之為「仙人指路」。

當天的主力資金賣出比買入多,所以,主力資金凈流出,而股價上漲。

以上三種情況,前兩種是我們需要避免的,而第三種則是機會,「佯攻」是為了日後的「進攻」,如果試盤後上方拋壓不大,就意味著主力很快發動明顯地拉升行情,反之,則需要進一步洗籌。


判斷股票漲跌,先判斷主力動向

交易大師詹姆斯·羅吉爾斯說過「我只等著大把鈔票堆在牆角,才走過去,毫不費力地撿起來。別的,我什麼也不做。」

但在我們的交易卻並非如大師所說的那麼簡單。有時候我們非但沒有撿到錢還損失了本金。

那麼股市到底有沒有如大師所說的那種輕易撿錢的機會呢?

我的回答是:「有!」

做股票的人一定知道股票市場有主力,主力會刻意誤導散戶,主力明明要啟動行情卻偏偏故意先來個大跌,導致我們看不清楚真實的方向,該買的時候賣,該賣的時候買。這樣的行為就是通過策略強加於我們的風險。

同樣如果我們看穿了主力的誤導,我們就找到了最堅實的買入信心與證據。所以我們既會因為主力的誤導而做出錯誤選擇,也會因為主力的行為而獲得機會與利潤。所以這也是贏虧同源的。

但主力的操作分析起來感覺還可以,好象真的是有風險也有機會,但為什麼到了真實的操作上,散戶們總是吃虧受傷呢?因為這是由策略型風險的高技巧性所決定了的。

主力做出的操作都是建立在人性的對立面上的,你要想你的操作能跟上主力的節奏你就必須能作出違背人的本性的操作。這樣的操作如果沒有建立在熟練駕御自己心靈的基礎上你是絕對做不出來的,這也正是市場上散戶,總喜歡買入還沒有啟動的股票,而對主力發動行情的股票視而不見的根本原因!

主力控盤就是要通過他們的操盤技巧,來達到讓股票的走勢違背人性,從而讓眾多小散看得見卻跟不上。這樣的策略型風險給予散戶的結果,就是散戶捕捉不到大的波動,來對沖他們固有的系統性風險,然後心態再變壞,再自己主動製造人為主觀性風險,從而達不成到在市場上獲得利潤的目的。

主力運作流程

不論是哪一類主力莊家,總是離不開建倉、拉升、出貨這三個階段,這是最基本的「三部曲」,是運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但在具體的操作中,運作的流程並非那麼簡單。一個完成的運作流程應包括以下階段:運作前的準備、建倉、試盤、整理、初升、洗盤、拉升、出貨、反彈、砸盤、掃尾。

主力運作手法多樣、風格不一、不是每個主力的運作都會經歷以上這些階段!

本章將重點介紹主力運作的4個常見階段:建倉階段、拉升階段、洗盤階段和出貨階段。

判斷主力建倉,跟莊低位進場

建倉是主力運作的第一步,能否在極其隱蔽的情況下收集到足夠的低價籌碼,關係到運作是否能夠順利進行。

一、橫盤式建倉

橫盤式建倉一般出現在股價長期下跌之後,股價長期在一個狹窄的區域內波動,形成窄幅盤整震盪。

很多人因為無法忍受股價長時間橫盤而失去耐心,紛紛割肉去追強勢股,主力則趁機完全承接住拋盤,完成建倉工作。

這種橫盤式建倉的時間一般都要在3個月以上,最好在半年以上,雖然每日的成交量並不大,但是長時間累計的成交卻非常可觀。

二、箱體式建倉

這種建倉方式表現為股價在一個箱體內上下波動,當股價上升至某一水平高度,股價便會回落;當股價回落至某一水平高度,股價便會回升,如此反覆。

在成交量上,一般表現為上漲時放量,回落時縮量的狀態。

箱體式建倉與橫盤式建倉本質上是一樣的,區別在於:箱體式建倉股價波動幅度較大,時間較短;橫盤式建倉股價波動幅度很窄,時間較長。

三、拉高式建倉

這種建倉方式大多出現在冷門股、長期下跌的股票以及突發利好有重大題材的股票中。

建倉時以大陽線,甚至漲停板將股價從低位迅速拉升,成交量急速放大,這種以空間換時間的建倉方式表明主力資金雄厚、手法剽悍。

四、打壓式建倉

主力運用手中已有的籌碼,不計成本的向下砸盤,令股價快速大幅下跌,使散戶心理崩潰,紛紛割肉止損,主力則全數承接。

主力往往藉助指數深度下跌、個股向下破位或出現重大利空時,進行打壓建倉。

打壓式建倉不能隨意介入,需知道破位式下跌前期與打壓式建倉極為相似。

主力建倉時,在形態上往往會伴隨著一些經典的底部形態,如頭肩底、圓弧底、三重底等。在量價關係上,多以陽線放量、陰線縮量存在,有時也會出現個別陰線放量的情況。


中國散戶生存現狀啟示錄

啟示之一——散戶投資者群體大而散

數據顯示,在滬深兩市開戶的股民已經超過了1.95億戶,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投資群體。調查顯示股民隊伍雖眾,但卻十分疲弱。

從年齡情況看,25歲到55歲的適業人群構成了中國個人投資者的主體(77.59%),但55歲以上的離退休人士也有不容忽視的份額(16.96%)。

從受教育程度看,股民總體受教育程度較低,其中高中及中專以下者占了被調查者總數的43.81%,而初中以下的低學歷者有數百萬之眾。(因而,加強投資者的教育,普及證券專業知識非常重要)。

從職業構成方面看,投資者主體為機關幹部、工人、科教文衛新聞工作者、商業服務業人員和個體工商戶、私營業主,而相對為弱勢群體的工人、商業服務業人員和待業、無業人員、退休職工居多。

前段時間有一個錯誤觀念,認為股民都是有錢人,其實,90%的散戶都是虧錢一族,他們才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是社會保障的對象。他們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充分保護,直接關係兩億散戶投資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

啟示之二——散戶成了機構投資者割韭菜對象

據統顯示,個人投資者占到了滬市總投資人數的99.78%,其中10萬元以下散戶最多,達到了55.28%,其次是10-50萬之間的投資者,約有30%的散戶來自這個區間,50萬以上的投資者持股市值占總市場不到5%。

從盈虧狀況來看,2017年自然人投資者整體盈利3108億元,2016年為虧損7090億元;2017年專業機構整體盈利11156億元,2016年為虧損3171億元。2017年機構整體盈利金額是散戶的3.6倍,而自然人投資者的盈利金額不及總盈利額度34535億元的一成。平均來看,滬市個人投資者去年平均盈利1593元,而專業機構平均每家盈利174萬元。

股市是一個盈的人賺虧的人的錢的遊戲,機構賺的錢正是八成散戶的錢。

啟示之三——散戶和機構的持股周期不同

在持股市值方面,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相差不大,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為59445億元,機構投資者則為45294億元。在此情況下,個人投資者的交易金額占到2017年交易總額的82.01%,而機構僅占14.76%。可見,散戶的換手率較高,在日常交易中更傾向於短線交易,而機構則更傾向於長期持股。

由於信息不對稱,上市公司誠信有待提高,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完善,使得散戶投資動機受到干擾,不得不被動投機。調查顯示,78.6%的個人投資者入市的主要原因是為通過股票的買賣價差而獲利,只有11.7%的個人投資者進入股市是為了獲得公司分紅的收益;38.0%的散戶投資者因有閒置資金而把股市看作是一個長期投資的場所。

這樣一來,以投機炒為主的散戶群體,投機行為表現在炒題材股、熱點股,追漲殺跌的短線頻繁交易。

啟示之四——散戶投資者依然處在盲目投資階段

從表面上看,散戶投資者買股票已告別了完全依靠股評家的「傻瓜」階段,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買股票主要通過親朋好友的介紹、股評專家的講解以及電視、網絡、報刊文章等(三者相加約占總數的70.4%)。

在作具體的投資決策時,投資者依據「股評推薦」、「親友引薦」以及「小道消息」所占的比重高達51.5%。在投資決策的方法上,個人投資者決策時幾乎不作什麼分析,而是憑自己的感覺隨意或盲目地進行投資。

大多數投資者在評價投資失誤時,往往將失誤歸咎於外界因素:上市公司造假(50.9%)以及莊家操縱股價(41.6%)等,而只有少數個人投資者認為是自己的投資經驗或投資知識不足(28.7%)。

同時,對上市公司公開信息的關心程度不高,表示「一般關心」或「不太關心」。投資者關注的上市公司財務指標主要是:盈利數量指標、成長性指標和利潤分配指標,而資產狀況指標、現金流量指標、償債能力指標、營運狀況指標等則關注者很少。

由此看來,散戶投資依然處在盲目投資階段。


9張思維導圖明白中國股市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選股方法

7、板塊輪動

8、統計分析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注意:導圖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這裡會被壓縮了)


如何運用籌碼分布判斷主力意圖

在資本市場中,主力以其占有絕大部分籌碼而贏得控制權,散戶則以較少的籌碼成為被壓迫的對象。在這場博弈中,主力由於其笨重的籌碼成為劣勢,散戶則以其身輕成為優勢。作為散戶而言,如何做到揚長避短,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則是如何發現主力的行為。本期與大家分享,如何通過籌碼公布來發現主力所處於不同階段:吸籌—拉升—派發—收尾。

籌碼分布,準確地學術名稱應該叫「流通股票持倉成本分布」,其原理來源於在不同價格區間的成交量,在不同價格最終所形成的分布情況。用於反映不同價位上的整體持倉數量。對於主力而言,如何能夠得到或拋出籌碼,可謂用盡心思,致使K線上的表現形態各異,讓散戶摸不著頭腦。但是,在籌碼分布的顯示上,卻是萬變不離其蹤。

【吸籌階段】

在資本市場中,並不能使錢生錢。一個人想要獲利,只能通過最原始的交易原則:低價買高價賣,從中賺錢交易差。在主力吸籌的階段,同樣也需要較為廉價的籌碼。但是當大家都知道籌碼比較便宜的時候,有誰會賣呢?在吸籌階段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假象技術形態,比如M頭,五浪殺跌等。由於在A股市場中,又以短線投機者居多,使得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價值投資。而主力在市場中又占有絕對主導地位,所以主力趁機打壓,並且在相對較長的時間裡使股價橫盤,倒致很少有投資者敢於較長時間的持股,從而讓上一輪行情高位套牢者不斷的割肉,主力才能在低位吸籌承接。

其實,主力吸籌的過程就是一個籌碼轉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力為買方,散戶為賣方。只有低位充分完成了吸籌,主力才會形成拉升,從而結束吸籌階段。而對應在籌碼分布圖中,則以籌碼高度集中體現出來。如圖(一)中所示,為晉億實業前期的吸籌工作,時長近兩年,籌碼集中收集區域在8元左右。這個區域,也就是主力吸籌的大體成本。

【拉升階段】

當主力完成吸籌之後在,接下來便是讓股價脫離其成本區域,打開利潤空間。在此過程中,主力用部分籌打壓做盤,同時又承接拋壓籌碼,使其大部分籌碼仍然按兵不動,鎖定在吸籌區域,等待高位的獲利了結。對於散戶而言,最常見的就是追漲行為。所以在拉升的過程中,散戶不斷追漲,同時恐高又讓其獲利回吐,主力趁機邊賣邊買,不斷拉升股價,形成了天衣無縫的「抬轎計劃」。在大勢配合的情況下,拉升工作主力由散戶自行完成,主力只需利用其籌碼優勢,坐收漁翁之利。

如圖(二)所示,為晉億實業的股價從8元到15元拉升後的籌碼錶現。可以看到:籌碼從下方8元的集中處開始不斷上移分散,但8元處的低位籌碼仍大量存在。這也就意味著,在股價從8元向15元的拉升過程中,主力並未打算完全出貨的意思。

【派發階段】

在股價不斷上升之後,主力的利潤空間飽滿,接下來將是完成利潤的兌現。在兌現的過程中,主力最想有人來接替其籌碼,也就是散戶。由於散戶急於眼前的利益,所以較容易被強勢拉升所吸引。在派發階段,主力藉機將股價再次大幅拉升,散戶不斷與其交換籌碼。由於主力具有的籌碼較多,需要較大的換手才能夠完成派出。所以,在股價不斷的創新高的拉升過程中,其成交量不斷放大,換手率與不斷增大,給了主力較好的派發籌碼時機。

如圖(三)所示,晉億實業從第一波拉升的高點15元向29元邁進的過程中,最原始的8元成本處籌碼不斷向上移動。至29元時,籌碼大體集中在18元附近。可以看到:雖然籌碼整體都在上移,但是下方8元處的籌碼仍未完成派發完,這表明主力需要再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使其完全拖身。

【收尾階段】

在籌碼派發的尾聲,為了更加吸引散戶入場,讓自己的籌碼完全兌現。主力通常在快速拉升結束後,形成一個階段性的橫盤調整,並且在調整過程中不斷在盤中拉升大陽線,讓人感覺拉升行情並未結束。而此時由於個股行情過於瘋狂,加上媒體的大肆渲染,使得散戶迷失方向,不斷的追高。就在同時,個股往往橫盤的K線卻是帶高換手率,好讓自己的籌碼能夠兌出。


或行或隨——跟莊的策略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贏,或挫或騎。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秦。

莊家打算在股市中操盤時,中小散戶拿他們是沒有辦法的。他們是股市中的強者,因此不能與他們強拼,不能固執為之。與他們強拼,一定會失敗;固執為之的,一定會失利。

所以炒股高手從不與莊家對著平,所以不會失敗;從不會固執為之,所以不會失利。對付莊家,只有採取先行埋伏或後期跟進的辦法,順著莊家的操作方向,或輕倉,或急進;或強或弱;或滿倉坐轎或危險時下轎。

因此,炒股高手對莊家總是避免極端、過分的做法,而只能順從莊家,處之泰然。

莊家由於資金雄厚,一旦他們選中某個股票做莊時,便可以利用手上的資金和吸人的籌碼對股價進行有目的的拉抬和打壓,以便為自己進一步吸足籌碼,拉抬股價、高位出貨製造便利。儘管散戶手中的資金集合起來仍然不少,但由於散戶各自為陣、各有各的操作方向,不能將資金凝聚起來,形成眾志成城的局面,因而散戶是無法控制股價的,在般市中只能處於絕對弱勢的狀態,聽命於莊家的擺布。好比六國對秦國,雖然六國合在一起,可能實力要超過秦國,但由於六國不能扭成一股繩,那也只好聽命於秦國的指揮了。

既然散戶無法控制股價,那也只有擺正自己的弱者的位置,不和莊家的操作對著干,才能利用莊家的拉抬和打壓製造的價差進行買賣了。如果和莊家對著干,例如莊家開始拉抬時你賣出,那麼你必然空頭套牢;如果莊家出貨時你買入,必然多頭套牢。因此作為散戶,最重要的察清莊家的目的和行蹤,利用莊家的力量,乘莊家的轎子,才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妙用。因此,散戶的關鍵是察莊和跟莊。

好在莊家操盤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資金龐大,進入和撤退都沒有散戶靈活,操作中又要兼顧大勢走向、散戶心態,因而在操作中必然在盤面上留下痕跡,這就給散戶察莊和跟莊提供了機會。

散戶察莊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判斷:

一是從盤面變化的情況,尤其主要是成交量變化情況來分析。莊家人莊一般以選擇底部較多,如果某個般票在底部盤整觸底後,成交量日益稀少,而後成交量突然明顯放大了許多,股價開始變得活躍,下跌時不會有效跌穿最低價位的支撐,這種情況可以認為是莊家人駐的可能性極大,散戶投資者可以逢低介入,設立一個5%至10%的止損位,等待莊家拉抬。

二是從主力莊家製造的氣氛中察莊。即從市場氣氛與莊股實際走勢的對比和反差中發現莊家蹤跡。莊家吸籌時,常常會有利空消息或消息真空,股評家也以唱空居多,但這隻股票卻在底部逐步放大成交量,並穩穩地上攻,這種情況說明莊家正在進駐的情況為多。

莊家吸足籌碼後,為了減輕拉抬時的阻力,洗出不堅定的浮籌,趕出不堅定的投資者,還要進行洗籌。底部洗籌通常顯得驚心動魄,極可能洞穿最低價,但底部洗籌的特徵也很明顯,即下跌的時間極快,然後極短時間內股價又迅速反彈回來,並站在一些重要的均價之上。因此,散戶不能被莊家的洗籌假象所迷惑,如果不幸在洗籌中被莊家洗出局外,發現股價不跌反而持續上升,應果斷返身殺入,而不要猶豫。

散戶跟莊的方法也有兩種:

一種是「或行」,即在莊家入駐之前提前埋入。這種方法要求投資者要有很高的選股修養,即要投資者以莊家的眼光對股票進行避選。如大勢低迷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這樣考慮:假如我是莊家,我會選哪些股票做莊。投資者必須分析莊家的思路,哪些股票存在潛在的題材和發展潛力,會在今年的市場上得到共鳴,而現在又是被投資者輕視和淡忘的?因為這些問題也是每一個莊家必須研究的。採用這種方法必須有很高的前瞻性,對國家政策發展的脈絡、大勢趨向、行業整合要有一定研究,並具有預見的眼光,提前埋人的成功可能性才比較大。當然,這種方法有時也要靠一點運氣,但不管怎麼說,這是一種相當安全的跟莊方法。

另一種「或隨」,即按前述察莊的方法,在盤面上發現莊家蹤跡時才跟莊。這種跟莊的時效性較強,可以有效地使用資金的時間,跟進後立刻就可能贏利,但投機性較強,因而風險也較大。

投資者可根據自己的性格和操作理念選擇不同的跟莊方式。


夫兵者,不祥之器——不以投機心態入市

夫唯兵者不樣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黃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面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投機是短兵相接的戰術,一種不安全的操作策略,投資者不要主動以這種心態人市,炒股高手也不喜歡這種策略。用投資心態人市會安全,而以投機人市則就把心態搞壞,因以投機心態,常常會發生不好的結果,這不是投資者應該使用的策略。但如果碰到了投機的機會,也可順勢為之,只不過對此要淡然處之,獲勝了,也不要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善長投機,進而喜歡起投機來。因為一旦喜歡上投機操作,就很快會在股市中不得意起來。

投資心態是吉事,而投機心態是凶事。投資時心平氣和,而投機時心態惡劣。即使偶然得到投機機會而獲利,也不要改變心態,在下次操作中,仍要以投資心態處之。

在包括股票的證券業中,投資和投機常常極為相像,很難區分開來,就像一對連體嬰兒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隨著客觀條件和市場形式的變化,投資和投機又可以相互轉化,因此要分清投資和投機的區別,在理論上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一般的理論,是把帶有很大風險,只進行短期交易,並注重從短期的價格漲跌中,迅速獲得波動差價的交易行為稱為投機;而將長線投入資金,注重從上市公司長期增長中獲得利潤的交易行為稱為投資。

然而,任何投資於股市的行為都是有風險的,即使是長期投資也不例外。所謂風險,又常常是投資者主觀的裁定物,同一種的股票,在不同的投資者眼裡會有不同的含義,如甲認為買入某股票是投資行為,而乙卻認為買入該股票是投機行為。投資和投機還常常互相轉化。投資者以投資的心態買入某股票,而該股票又突然狂升,投資者認為風險已驟然放大,便予以了結,贏得短期差價,從而使他的投資行為轉化為投機行為;與此相反,投資者本以投機的心態參與了某股票,後發現該股票是個長期穩健向好的股票,於是決定對其長期持有,投機又轉化成了投資。

儘管這麼說,投資和投機在市場操作中可能會相互滲透和轉化,但從其理念本身來說,還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畢竟,投資理念是以發現被市場低估的股票為宗旨,而投機理念是以利用股市波動短期內決出勝負為目的。巴菲特和索羅斯,一個是善於挖掘價值股票長期持有的投資大師,一個是在股市的驚濤駭浪中搏差獲利的投機大師,不同理念的同時存在和極致的發揮,即是投資理念和投機理念截然不同的有力佐證。

由於實戰操作中,投資和投機經常可以相互轉化,因此投資者不必抱死一個操作手法,如牛市時不必死捂,熊市也不一定總是空倉。但投資者人市時必須抱著投資的理念,這是勿腐置疑的。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由於資本較少,以投資理念入市,可以避開機構莊家投資者的鋒芒。股市的投機操作,大資金總是占有絕對優勢,最後總是以吃掉小資金而告終,投機操作的風險較大,極易成為機構莊家的犧牲品。而以投資理念人市,從長遠戰略眼光選擇個股,可以先機構莊家一步,待其被市場挖掘或隨著經濟發展其價值日益凸現時,投資者便獲得了公司成長的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利益,而非投機搏差的利潤,從而規避了因投機帶來的短期風險。

因此,投資者,尤其中小投資者,應以投資心態人市,在出現投機機會時也要抓住,並淡然處之,這才是上策。既然以投資理念入市,就要選擇在股市盤整和低迷時入市,因為這時的股價較低,尤其是價值被低估的個股,更能買到很便宜的價格,從而迴避了價格的風險,掌握長期投資的主動權。試想,如果在高位,即使買人的是潛力優質股,但因為持股成本高,還可能會隨著市場向下調整而調整,因此也就失去了投資價值。

中、小投資者不能簡單套用機構莊家的操盤手法,機構投資者的建倉和出貨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而中、小投資者建倉很迅速,可能一張單就解決問題。因此投資者必須十分珍視手中的資金,在底部區域時,一旦選中了潛質股票,可先用1/3的倉位買入,並靜觀其變。其餘的資金待大勢明朗後再補入,或做滾動式的操作。

以投資理念人市,也不意味著死守一種操作方式。例如,在牛市時,也不定非要死捂,待有波動較大的投機機會出現時,可以用一部分資金進行搏差,或在自己投資的股票上進行滾動操作,以使利潤最大化。如遇到短線向下調整時,也要抓住時機減輕倉位或清倉,以使股指回到底部時重新補回數量更多的股票,作為下階段的投資基礎。所謂「牛市賺錢,熊市賺股。」

想充實知識的股友,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股海睿道(gh600519)每天圈子更新個股消息,探討交流炒股技術,操盤策略和龍頭戰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YNJtGwBvvf6VcSZwRJ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