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買了房子,10年後會更貴還是更便宜?看完你就知道了

2019-11-27     交易華爾街

如今的這個房地產市場,我們已經嗅到了一股不一樣的氣味,它與過去截然不同。所以說未來,這個市場很可能處在一個平穩的發展狀態,它不會再那麼的招搖,處在一個輿論的焦點中,而是會風平浪靜的。

穩穩的行駛在大海里作業,想在這個市場中借投機炒房來賺錢的人,恐怕要大大的失望了。

每年,有許多人去買房子。這些買房的購房者,其實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是買房是用來居住的;二是買房是用來投資的。

買房住與買房用來投資,看似都是買房子,但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把房子當作了房子,買的是它的居住屬性;另一個是把房子當作金融產品,是為了賺錢用的。


10年後,買房居住與買房投資的購房者,心態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業內人士稱,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一個不適合投機,也不適合炒作的時代,10年後,房產稅必定已經出台,房子空置率可能也得到了改善,房價有可能不升反降或者是小幅上漲,波動不會太大。

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會是買房時機。這個判斷的原因是:一旦房地產市場過冷,調控鬆綁時機就會到來。但很多炒房客及開發商迫於資金壓力,時間就是金錢,著急拋售房產換資金,不會繼續等,很有可能會選擇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擇時讓利換成交。真等到調控鬆綁了,他們反而不著急了,降價更不可能。

對於以上觀點,總結一下:今年買房尤其是下半年買房,不但不吃虧,可能會是撿漏時機。未來十年房價不會暴跌(排除資源型城市因資源枯竭、人口流水出現的經濟萎縮),尤其是人口不斷增加、買房需求不斷增加的一二線城市,繼續等下去並不聰明。

同樣的一個市場,為什麼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有人苦苦地尋找答案,並糾結於此。其實大可不必,就像有人吃慣了大魚大肉,回頭再去吃素,必然不會適應。而有人看到前些年房地產帶來豐厚的回報,一些人靠著房子就實現了財務自由,"躺著就把錢給賺了",自然是想著進去再分"一杯羹",至於"這杯羹"會不會是"殘羹",他們也不在乎了。

實際上,未來的樓市既不會像大佬們說的那麼差,也不會像湧入的人群想的那麼好,保持穩定才是它最大的可能。什麼是穩定?大漲不是穩定,大跌也不是穩定,小漲小跌才是樓市的需要。


而當確定好了房子後,對於下面這3方面也要注意:
學會砍價

不管什麼時候,買東西的話,一定要學會講價空間,不管是其他還是房子都一樣。再定房前,一定要提前了解一下同地段的大概房價。而不是聽到特價或者優惠就盲目購買,更能比較一下其他房屋價格。

交房時間:

對於房子的具體交房的時間,銀行貸款能夠接觸、房子裡是否有租客,都需要提前了解,不然就可能出現延遲交房的情況。而且最重要的是,房子有房產證才是最重要的。

各類費用:

二手房交易的過程中,會產生比較多的稅費,還有交易的過程也比較負責。所以對於這其中的各項費用就比較了解。另外呢,中介費用也一定要在合同上提現清楚,這樣的話,可以避免後期中介亂收費了。


全民租房
從買房時代到租房時代過渡的過程中,除去房價的不斷上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變量,那就是收入水平相對越來越低。

一個行業從興起到鼎盛再到平庸,前後基本上就是十年的時間,之後就會變成我們常說的傳統行業。

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沉澱下來的傳統行業越來越多,新興行業寥寥無幾,而且越往後,新興行業的門檻會越來越高。

最後我們會發現,真正賺到錢的只是少數人,全民賺錢的年代早就消失了,大家只能在傳統行業內部拿工資混混日子。

未來北京的工薪階層想要買房只會越來越困難。

對於有改善需求的人來說,由於收入水平能很快觸到天花板,所以改善換房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

日本的很多人買房都會很謹慎,據說跟找對象一樣,國內很多人想不通。這其實就是日本房產市場的狀態導致的,多數人買了房子根本不考慮換房,原因在於日本人的收入大都很穩定地維持在低收入水平,日本房價也不會像國內這樣經常大漲,所以改善置換是非常奢侈的狀態。

租房常態化,是已開發國家所走過的路,我們的大城市也即將步入這種階段。

更確切一點說,應該是全民租房常態化。不僅是那些買不起房子的人會轉向租房市場,那些有房一族未來在提高居住品質需求的推動下,也會更多地轉向租房市場。


一個人的素質高低與學歷、財富、職業等不一定劃等號,但素質的養成和表現總是有規律可循的。小區居民整體素質高,必然會對小區的安全環境、物業管理服務、孩子教育等方面帶來積極作用。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小區,我們可以不串門,但不可能不通過聲音、噪音、氣味等傳遞和聯繫,這些都會對居家生活質量帶來較大影響。

所以,購房置業選擇「居住環境」尤其重要,這些都需要把功課做在前面。選擇居住環境除了前面講的「交通、商業學區配套、小區化綠化率等因素外」,小區居民、樓上樓下小鄰居概念更需要引起重視。買新房,可以向銷售人員打聽一下樓盤主要買入群體職業、教育層次,買二手房,可以到物業管理中心了解一下小區整體情況,向居民了解一下鄰里居住情況。

選鄰擇伴而居,更是一種家庭模式的外延。與鄰居雖不處在同一屋檐下,但時時碰面、推門可見、樓道可聽、隔樓可感。對人的影響更是循序漸進和深層次的,特別是我們處在一個精神文明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的時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CHGuW4BMH2_cNUgH2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