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焊接結構的疲勞斷裂:
疲勞斷裂是指機件在變動載荷下經過較長時間運行發生的失效現象
疲勞斷裂呈低應力脆性斷裂性質
斷裂發生在較低的應力下,其最大循環應力低於抗拉強度,甚至低於屈服強度;
斷裂部位無宏觀塑性變形;
斷裂呈突發性,沒有預先徵兆;
疲勞斷裂在交變應力作用下經過數百次,甚至幾百萬次循環才發生。
疲勞斷裂呈損傷積累過程
金屬材料內部組織首先在局部區域發生變化並受到損傷;
損傷逐漸積累,併到一定程度後發生疲勞斷裂;
疲勞斷裂三個階段:疲勞裂紋的形成、擴展、斷裂。
疲勞斷裂是焊接鋼結構失效的一種主要形式,在焊接結構斷裂事故中,疲勞失效約占90%。如:船舶及海洋工程結構、鐵路及公路鋼橋以及高速客車轉向架等。
2、焊接缺陷引起的應力集中:
焊接缺陷——應力集中源,對接頭疲勞強度的影響程度取決於缺陷的種類、方向和位置。
缺陷種類:平面狀缺陷(如裂紋、未熔合等)體積型缺陷(如氣孔、夾渣等)
裂紋:如熱裂紋、冷裂紋,是嚴重的應力集中源,大幅度降低結構及接頭的疲勞強度。如裂紋面積約為試件橫截面積的10%時,在交變載荷作用下,接頭2×106循環壽命的疲勞強度下降了55%~65%。
未焊透:
未焊透並非都是缺陷,有些結構要求接頭局部焊透;
未焊透缺陷:表面缺陷(單面焊縫);內部缺陷(雙面焊縫);
未焊透缺陷對疲勞強度的影響不如裂紋嚴重。
3、焊接缺陷其它因素對接頭疲勞強度的影響:
表面缺陷比內部缺陷的影響大;
與作用力方向垂直的平面缺陷比其它方向的影響大;
位於殘餘拉應力區的缺陷比在殘餘壓應力區的影響大;
位於應力集中區的缺陷(如悍趾裂紋)比在均勻應力場中同樣缺陷的影響大。
4、材料強度對接頭疲勞強度的影響:
材料的疲勞強度隨著材料本身抗拉強度的增加約以50%的比率增加;
接接頭(對接、角接)的疲勞強度與材料本身的抗拉強度無關;
當接頭疲勞壽命較短時,高強鋼接頭的疲勞強度高於低強鋼接頭的疲勞強度。
5、按疲勞破壞的原因分為:腐蝕疲勞;熱疲勞;機械疲勞按應力大小和應力循環次數分為
低周高應變疲勞:作用的應力超過彈性範圍,疲勞循環次數小於104~105
周低應力疲勞:公稱循環應力小於材料的屈服極限,疲勞破壞的應力循環次數大於104~105
6、疲勞破壞及影響因素(疲勞裂紋形成過程):
疲勞形核:疲勞裂紋首先在應力最高、強度最弱的基體上形成。
擴展階段;初始裂紋在交變載荷作用下,當裂紋尖端處在拉伸應力場時,由於裂紋尖端極大的應力集中,使該處晶粒發生滑移,裂紋張開,尖端向前延伸
瞬時斷裂階段:當疲勞裂紋擴展到材料的強度極限時,疲勞裂紋達到臨界裂紋尺寸而產生瞬時斷裂。
7、疲勞斷口可分成三個區域:
疲勞裂紋源:肉眼可見晶粒的粗滑移。
勞裂紋擴展區:宏觀有條帶和貝殼狀花紋,每一條輝紋代表一次應力(應變)循環及裂紋逐次向前推進的位置。對於高強鋼來說,很難辨認明顯的疲勞條紋
瞬時斷裂區:一般呈粗晶狀斷口或出現放射稜線,外觀與脆性失穩斷裂相似。
8、焊接接頭疲勞強度計算(疲勞設計方法分類):
許用應力設計法:把各種構件和接頭試驗疲勞強度除以特殊安全係數作為許用應力(疲勞極限、非破壞機率95%的2×106次疲勞強度等),使設計載荷引起應力最大值不超過其許用應力,從而確定構件斷面尺寸設計方法。
安全壽命設計:傳統疲勞設計方法都是安全壽命設計。所謂安全壽命指在某一環境下,在已知小於疲勞破壞許用應力的最大負載機率時工作的循環次數。由σ-N曲線獲得σr,並利用σmax-σmin疲勞圖進行設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R2f_XQBd8y1i3sJAB_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