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之下,令建築業這個本身就處於水深火熱的行業,更是雪上加霜。疫情還未完全解決,會有一大批中小建企面臨生死考驗,而這些中小建築企業主們都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包工頭!
什麼是包工頭?
包工頭:廣義上是指工程承包商,能把一項工程成本控制在工程建設方發包價以內就可以掙到錢,一般屬於建築、裝修行業。
包工頭有的以企業的形式存在,有的以個人班組及專業實施隊伍形式存在,把項目攬過來,招人作業,他自己當頭,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特殊「產物」。
當城市發展需要大量外來務工人員,而農村剩餘勞動力迫切需要進城找工作之時,包工頭作為一種滿足供求雙方需求的職業介紹,應運而生。
因此市場上大大小小的工程建築企業數十萬家,如過江之鯽,所包含的從業者超5000萬。
如果要用示意圖來表示,就如下圖:
項目承包管理模式示意圖
這個行業里上游的央企、國企等巨頭壟斷了一級市場,而後逐級分包給二級、三級工程承包商直深入到十幾人組成的班組級,形成了龐大的金字塔結構。
所謂「包工頭」指的就是各級工程承包商,而這些承包商又橫向連結了相關的供應商。
也就是說,大小「包工頭是這個行業運行的關鍵節點。而這次的疫情,受影響最嚴重的也就是以包工頭為代表的中小建企(絕大部分是民企)。
行業競爭本就慘烈
中國的建築行業向來以「基建狂魔」享譽全球,但是這個行業的發展一直很扭曲。2009年至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世界五百強中非中國企業平均利潤率保持在35%左右,而中國建築企業僅為約3.5%,差距是天壤之別。
其次在行業結構上,建築巨頭更是清一色的國企,而且只有個別是地方國企,其餘全部是央企。
在市場份額及利潤分配上,體現出來的則是在近120家上市建築企業中,國企的收入占全行業的84%,利潤占82%,幾乎一統天下,這就導致所有中小建企在爭搶那不到20%的市場及利潤,可見中小建企的競爭環境多慘烈。
疫情:讓我看淡了很多
對於有人說包工頭應該被取締、包工頭拖欠農民工工資之類的不解之語,我已經想通了看淡了,也不想再多解釋了。
在局外人的眼裡,好像只有農民工才是弱勢群體,只有他們的權益才需要保護。
可是你們誰又想過,是誰把農民帶出來組織他們幹活賺錢?是誰在業主/總包沒撥工程款的時候墊資給農民工發工資?誰才是真正的財富創造組織者?
當然我說這麼多,想表達的是,通過這麼多年的煎熬,在建築行業弱勢群體的名單上應該有包工頭,至少不該對他們惡語相向。
雖然不排除有極個別行事不正的包工頭故意拖欠、剋扣農民工的工資,但大部分的包工頭還是善良的,畢竟很多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又怎會不體恤農民的心酸呢?
一方面是工程款不到位,一方面是農民工馬上要工資,中間連任何迴旋的餘地都沒有,包工頭就只能自己墊著工資。面臨工資拖欠,包工頭也是里外為難,白白受很多無辜的氣。
有時候干工程就像賭博,拿到工程後,就賭工程款能按時到位,特別是承包房地產開發的工程,就希望開發商的房子好賣,讓自己能夠及時拿到錢。
一旦開發商的房子不好賣,那工程款十有八九會被拖欠。可是這次的疫情,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房地產,項目開不了工,房地產銷售幾乎全部暫停。
前幾年有點老本還可以再撐一下,如今遇到疫情,可能連最後的棺材本得賠進去了。
也許你們普通人在疫情期間吃了睡睡了吃。而我們每天一睜眼就是成本支出(機械設備款、材料供應商、人工工資、銀行利息、親戚朋友的借款等等),平時我們咬咬牙也就能挺過去,可如今這個疫情不知道啥時候能結束,我們真的怕是撐不了多久了。
疫情:讓我彌補了很多
按照往年,這個時候我們早已告別家人,在工地上忙活了。然而這個假期由於疫情的影響,工地不能開工,只能呆在家裡,連我的孩子都問,爸爸怎麼還在家呢?而我卻無言以對,只能「自我隔離」,因為我不想把我的壓力傳染給家人,平時就已經虧欠了太多,如今就當彌補吧...
疫情:更讓我們懂得了很多
在此,我想勸勸某些人,曾經的你,也許經常抱怨工地多麼的累,多麼的苦。然而在這個復工季,如果你接到你們包工頭老闆的開工通知,那麼你應該感到慶幸;同時,你也該懂得感恩,因為你的公司/老闆還活著,而很多人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