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檔,不吹《哪吒》還做什麼影評!!!中國動畫崛起

2019-07-29     貓頭影

不得不說,今年暑期檔玩的就是一個心跳,堪比一場驚心動魄的好萊塢大片。

多部電影接連撤檔,曾經預測的「黑馬」、「奇兵」都紛紛陣亡,不到最後一天上映你無法預測這部片到底能不能上映。

在缺乏主心骨的情況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橫空殺出顯得尤其亮眼(以下簡稱《哪吒》)。

前年有《戰狼2》,去年有《我不是藥神》,但誰都不會預測到,今年暑期檔的「爆款」不是《掃毒2》,也不是《銀河補習班》,而是之前並不受重視的《哪吒》。

哪吒在國內的知名度,大概僅次於孫大聖。

這個充滿悲劇性又可愛勇敢的「頑童」一直以正面形象呈現在觀眾面前。

直到這部《哪吒》,讓人大跌眼鏡。

史上最丑哪吒

如此醜陋頑劣的形象無疑顛覆了觀眾的想像,況且還有1979年的《哪吒鬧海》珠玉在前,「魔童」哪吒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但這個「混世魔王」版本的哪吒不僅成了黑馬,還成了國產片的「救市主」。

短短几天票房超過4億,單日票房一騎絕塵,豆瓣評分一直居高不下——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這都是一部限量級的爆款。

有人說,它超越了《大聖歸來》,是這麼多年來最好的國產動畫;

但私以為,「哪吒」和「猴王」一樣偉大,他倆共同打開了中國動畫的新世界,把「舊瓶裝新酒」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哪吒》的成功不是運氣,而是近幾年中國動畫的一種良性發展和積累。

在《大聖歸來》之前,中國動畫已經沉寂多年。

中國動畫曾經有過一段輝煌歲月,就是《大鬧天宮》的問世,中國式繪畫技驚四座!

大家都以為這是中國動畫的崛起,卻沒想到中國動畫開始走了一個拋物線,自此走向低幼。

而這條拋物線向上升起,明顯的向上升起,也是靠一隻猴子。在《大聖歸來》之後,中國動畫如夢初醒,仿佛想起來曾經擁有的輝煌,想起曾經半個世紀在國際動畫界的威風凜凜,於是開始了奮起直追。

如今誰能想到,早在六七十年前,中國動畫就站在了世界之巔。

1941年,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震驚世界,「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融合了抗日殺敵的民族精神,一個傳統的故事有了獨具匠心的演繹。

在當時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製作這麼一部長篇動畫,把自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這就是那個年代的動畫製作者。

日本動畫界的「天皇級人物」手塚治虫正是在看到《鐵扇公主》後受到極大的震撼,決心走上動畫的道路,才有了此後《鐵臂阿童木》等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鐵扇公主》的導演,正是後來推出《大鬧天宮》的萬氏兄弟。

萬超塵(左)、萬籟鳴(中)、萬古蟾(右)

萬氏兄弟無愧於「中國動畫鼻祖」的稱號,中國第一部動畫片、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中國第一部剪紙動畫······其中都有他們的身影。

中國動畫就是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慢慢長大的,他們把一生奉獻給了動畫。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幾十年是中國動畫的巔峰,這一時期中國動畫有了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格」,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不小的轟動。

日本動畫界的大師宮崎駿和高畑勛曾對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佩服的五體投地:如此耗費大量精力和財力的動畫片放在日本,是如何都做不出來的。

《九色鹿》、《三個和尚》、《金猴降妖》、《天書奇譚》······在那個各方面都不發達的年代,一群熱愛動畫的人完成了一部又一部震驚世界的精品。

所有動畫人都為此感到驕傲。

但九十年代之後,中國動畫的優良傳統開始斷檔,輝煌了幾十年的中國動畫,還是被商業化的大潮給衝垮了。

雖然偶有佳作出現,但卻讓人看不到中國動畫未來的發展方向。

此後的十幾年,中國動畫似乎陷入迷茫,不知所措地向前摸索。

也是在這個時期,「動畫片」似乎成了孩子的專屬,低幼化成為常態,成年人對動畫嗤之以鼻。

中國動畫遭遇了誕生以來最大的問題:它橫衝直撞向「錢」飛奔,與過去的輝煌越走越遠。

好在在掙扎許久後,中國動畫終於爬出來了。

儘管如今的中國動畫和巔峰時期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這個差距並不是遙不可及。

尤其是這部劍走偏鋒的《哪吒》,更是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創新不是瞎編,把一個深入人心的故事改的合情合理,得到大眾認可,符合當代人的價值觀念,《哪吒》在內容上下足了功夫。

如今看來,《哪吒》的命運和年初《白蛇·緣起》有些相似;在正式上映之前,都覺得是拿這些經典IP消費情懷,多半又是市場的炮灰;

但起初反響平平的《白蛇》硬是靠後期的口碑發酵成為春節檔之前的最大黑馬,也一雪出品方追光動畫「只重技術,沒有故事」的前恥。

而此次的《哪吒》來勢更加兇猛,依靠點映的口碑迅速發酵,俘獲大眾的芳心。

看著如此火爆的《哪吒》,我想每個人都會感到欣慰。

中國動畫這幾年的進步有目共睹,不斷給觀眾驚喜。

《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大世界》、《白蛇·緣起》、《哪吒》······當代中國動畫終於不再是小孩子的專屬,而是有了更大的包容。

無論是「故事新編」還是「故事原創」,它們在內容和形式上沒有一味跟風模仿,而是開創出具有當代民族特色的動畫形式。

中國動畫並沒有一蹶不振,陷在商業化和低齡化的泥潭裡無法自拔,而是觸底反彈,繼續探索,重拾往日的輝煌。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一大批動畫人辛苦耕耘所創造的輝煌。

《哪吒》最後一段話寫得很好,「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中國動畫人也不信命,他們傾盡全力,打破國人對動畫的成見和桎梏,創造從內到外都十分成熟的頂尖作品。

看著這個不可一世的小魔王,沒有人會懷疑,中國動畫真的會越來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N-jPmwB8g2yegND4GW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