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有想到,這個春節口罩成了熱銷品,走哪都需要。不少的企業紛紛轉產口罩,更有企業已經開始布局口罩專利了,這裡說的便是小米。
小米馳騁各類電子產品行業多年,如今也竟也做起了口罩生意?不然,這專利是怎麼一回事呢?
智能口罩
2016年6月15日,小米就向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口罩專利,於近期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授予了小米一項 " 智能口罩 " 專利。
據專利示意圖顯示,該口罩產品配備一個嵌入式計算單元,該單元包括一個處理器,用於計算來自機載面罩傳感器的所有數據;一個存儲模塊,用於存儲計算出的數據;一個電池,為所有儀器供電;以及一個連接器。該模塊可中繼所有存儲的數據,配備標準空氣過濾器。
據了解,智能口罩還能夠跟蹤用戶呼吸的空氣量,從而潛在地判斷其肺活量是否隨時間增加或減少了。根據小米的說法,智能口罩將包括可計算「污染吸收量」並記錄口罩總佩戴時間的傳感器。
在完成這些數據記錄後,板載處理器可以啟動與隨附設備(例如智慧型手機)的無線連接,從而將用戶在規定的時間內呼吸的空氣中的數據發送到APP應用。只要共享此數據,口罩即可從中央伺服器要求空氣品質指數數據,以實時顯示所在城市的空氣品質。
此外,這款智能口罩還嵌入了健康傳感器,該健康傳感器可記錄諸如用戶每次的呼吸量、用戶總佩戴時間及呼吸總數等數據。
不僅如此,這款智能面罩還將加入包括加速度計和陀螺儀之類的傳感器,以確定用戶在戴口罩期間是否處於運動狀態,這些情況都可能對用戶的呼吸次數,呼吸量等方面的數據造成影響。
而且一旦智能口罩計算出污染物的總攝入量,就可以將該數據與面罩的空氣過濾器的過濾效率進行比較,並估算出用戶所在環境中呼吸的空氣品質。這樣一來,它便可以幫助用戶確定自己的肺活量是否隨時間增加或減少。
不過由於小米的「智能口罩」專利是剛獲得授權不久,按照專利審批的時間來看,短期內實際成品難以投入市場,所以目前僅屬於預研性布局。
與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相比,小米的「智能口罩」顯然沒有這麼大的「防毒」功效,但在非疫情期間使用該款口罩,能有助於自己計算佩戴時間並確定肺活量的變化。
除了研發新的口罩外,小米還發明了新的卡槽及背後「畫屏」設計,並且相關專利信息也在近日被曝光。
SIM卡+內存卡二合一
在中高端手機中,因為機身內部空間緊張的原因,大多採用的卡槽是「SIM卡+SIM卡」或「SIM卡+內存拓展卡」,用戶只能在其中二選一。
不過根據小米最近曝光的一份專利來看,他們可能會打造一款將SIM卡與內存卡合二為一的新形態手機卡。而這張卡片將在正面採用存儲卡的設計,背面則為SIM卡的形態。
據了解,這種卡可以使一張卡片同時具備存儲與通信兩種功能,能夠有效的節省機身空間,也更好的解決了5G手機纖薄性的問題。
此外,對於部分喜歡雙卡雙待,並增加手機存儲的用戶來說,這項「雙卡二合一」的設計可以更好的滿足他們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紫光國微與聯通曾在去年合作打造了一款5G超級SIM卡,這款卡片與小米此次曝光的新形態手機卡專利非常相似,都是內存與SIM卡的結合。
由此可見,小米申請的此項專利若用於應對5G信息技術以及手機纖薄化的發展,那麼SIM卡+內存卡的二合一很有可能會成為未來的一種趨勢。
不得不說,小米在各行業都愛發光發熱,不斷的布局其智慧財產權,並做好相關保護。不論小米的上述專利在後期是否應用到生產或某些經濟行為中,都將會形成一種無形資產,而這也是小米在將來手機市場競爭中取得並擴大優勢的決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