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人文歷史悠久,5000年的人文意識滲透進生活方方面面,潛移默化的作用於我們的審美。你知道古代東方審美的最高點是什麼嗎?東方人文歷史體現在藝術造詣上,以青藍色係為登峰造極。青藍是屬於帝王的色系,這抹色系在唐代初次嶄露是在唐三彩,在法門寺的地宮裡還有唐三彩無法表達的秘色瓷安靜的和佛指舍利跨越千年。
無上甚深微妙法,願解如來真實義,當我們翻開經典都會看見一首開經偈,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華嚴》當年翻譯圓滿的時候呈送給皇帝看(那個時候皇帝是唐朝武則天),武則天題的這四句"開經偈"。這四句偈實在做得太好了,以後的許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偈都沒有辦法;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再做一首開經偈比它更好的。所以我們念的開經偈就是《華嚴經》翻譯圓滿,武則天因體會經義的玄妙希有,非常地歡喜,有感而發而寫下的開經偈。有出處可考的是已經佚名 《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經》(鉛印本) 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經 :寶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盛世的唐朝已經無法尋覓,可是青藍色的密意被宋朝最文藝的皇帝 宋徽宗領悟,從而開啟了文明到文藝的另一段征途。
當宋徽宗對青綠產生絕美的慾望,同時也十分內心警醒,危竿見影的花押之更像一把明鏡懸在心上,只可惜四周已經是化作塵埃。紫禁城裡的養心殿內正大光明的匾額,在逢每年冬至的這一天,被中軸線上的陽光照亮整塊匾額,當天下不再是一人時,屬於宋徽宗的青綠也在歷史長河中流淌。清代張庚說:"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青綠山水始創於唐代,經幾代畫家發展傳承,形成一種程式化的表現方法,但要畫好難度很大,清"四王"之一王石谷說:"凡設青綠,體要嚴重,氣要輕清,得力全在渲暈,余於青綠法靜悟三十年始盡其妙。"
青金石的英文名稱為Lapis Lazuli,來自拉丁語Lapis Lazuli,前者意指寶石,後者則指藍色的(寶石)。其工藝品稱"青金",古稱"金碧"、"點黛"或"璧琉璃"。青金作為顏料是最古老的礦物質顏料之一,和它能並肩的不超出3種,在東西方繪畫中聲名顯赫。用青金研磨出的顏色有一個特有名稱"群青"色,從東方漸入西方有4千年歷史,也被稱為東方顏色。相比較,植物也能萃取此種接近色系,不同的是礦物質的顏料幾乎不受時空影響,而植物顏料不過千年就會失色、梢色。
《周禮·考工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黃金勺,青金外,朱中。"孫詒讓正義引《說文·金部》:"鉛,青金也。"《淮南子·墬形訓》:"青曾八百歲生青澒,青澒八百歲生青金。"西漢時期,當時的名稱是"蘭赤"、"金螭"、"點黛"等。自明清以來,青金石"色相如天",天為上,因此明清帝王重青金石。
明宣德御製《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十卷,這可是宣德皇帝親自主詔命聖僧慧進對寫金字,主持抄寫四大部經,中當有御製《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現倖存十卷。羊腦箋本泥金,字體澄凈秀逸如浮雲,品相尤佳,除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宣德御製《大寶積經》與《大涅盤經》外,近例無尋,誠明朝重寶,藝壇僅見。據錄早於1917年已為京都貴族珍存,再經 Fujio Fujii及 Thomas Phillips 三世上校所蓄,秘藏不露,直至2014年大英博物館明朝大展才重現世間,極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