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軍嫂王小清:小女兒第一次會喊媽媽,她正在武漢,丈夫在部隊

2020-03-15   泉城後備之家

「媽媽!媽媽!」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主管護師王小清剛剛1歲多的小女兒,第一次學會清楚地開口喊媽媽,而那一刻,作為山東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員,王小清正在病房救治患者。

視頻加載中...


劉磊

軍嫂王小清

「聽說小女兒會叫媽媽了,我眼淚掉下來了。其實當初做出來武漢的決定,我猶豫過、愧疚過,我的家裡還有兩個年幼的女兒,一個6歲,一個剛剛1歲多。」王小清說,85後的她是山東省齊魯醫院麻醉科主管護師,是一名軍嫂,丈夫劉磊是北部戰區空軍某場站參謀,大年初二便提前結束休假返回部隊待命,這個時候,孩子們正需要媽媽。

軍嫂王小清出征前,與前來送行的丈夫在機場合影。

「可是,作為一名護士,國家培養了我,現在武漢『生病了』,我理所應當、責無旁貸地應該為我們的國家盡一份心、出一份力,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榮幸!」

當知王小清的決定,丈夫劉磊平靜了一下心情後表態:「媳婦,既然你已經決定好了,那就放心大膽的去吧。女兒放在家裡你不用擔心,有爸爸媽媽替咱們好好照看著呢……」

儘管王小清對孩子們萬般不舍,但是在大家與小家之間,還是選擇了報名去了武漢「救人」。2020年2月2日,在出發去武漢前,她寫下了這封給大女兒的信。

在武漢的日子累卻充滿了幹勁,每天下班,王小清會點開家裡老人孩子們發來的微信,聽他們念叨著家裡的大事小情……

「王小清在抗『疫』一線,時刻面臨著風險,我現在要成為她堅強的後盾,不能讓她在工作中有絲毫的分心走神。」劉磊說,他每天都要抽空把父母拍攝女兒在家中生活的音像編成小視頻發給妻子,並時時給妻子加油鼓勁,讓她安心。

王小清說:「作為一名軍嫂,我能夠安心奮戰在抗『疫』一線,與丈夫周到細緻的『後勤保障』分不開。同時,也與他所在部隊領導和戰友們的關心是分不開的。他們那一句句溫馨的話語,給了我無窮的信心和力量。」

「媽媽,今天妹妹會喊媽媽了,媽媽媽媽喊個不停,你在家裡的時候她也不喊。」「媽媽,你累嗎?你什麼時候回家?」「媽媽,我今天幫奶奶照顧妹妹了,妹妹很乖」……近日,大女兒發來的微信卻讓她淚目了。原來,在她不在家的這一個月里,1歲多的小女兒學會了喊媽媽,但是當女兒第一次清楚喊出媽媽的那一刻,王小清正在醫院裡救治病人。

後來,再和家裡視頻時,家人又帶著小女兒給她補上了那聲「媽媽」,聽到孩子稚嫩的聲音,她又擦起了眼淚。

「孩子,你知道嗎,媽媽在這裡最期待聽到你們的聲音,再忙再累我都會笑。」她在心裡默默說,等疫情結束,就回家好好陪陪兩個可愛的女兒,告訴她們「勇敢的媽媽」回來了。

王小清的同事李雪萍護師告訴筆者,在戰「疫」一線,王小清就像個「拚命三郎」。厚重的防護服,她一穿上就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干起活來不叫苦不怕累。更令人欽佩的是,王小清在抗擊疫情一線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時時沖在前,處處做榜樣。

連續20多天高負荷工作,讓王小清感到身體有些不適,好在經醫學檢查斷定是勞累過度,她只是輕描淡寫地告訴丈夫,有點頭暈、胸悶、乏力。聽到這些,劉磊心疼不已,他知道妻子總是報喜不報憂。深思片刻,他給王小清發了這樣一條信息:

收到丈夫發來的信息,王小清熱淚盈眶,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也回了一條長長的信息:

「姑娘啊謝謝你,謝謝山東醫療隊!等你再來武漢,我請你吃最正宗的熱乾麵!」王小清的工作也得到了武漢患者的認可,這是患者張大爺對王小清說的最多的話。

「在這個不足百平方米的隔離房內,我們認識了許多善良的武漢人民,有給我們寫詩的張阿姨、有和我們合影留念要美顏的小妹妹,他們和我們一起在努力。」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王小青一直被武漢人民深深感動著。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這場戰「疫」中,有千千萬萬個像王小清和劉磊這樣的家庭,勇於攻堅克難和犧牲奉獻。我們堅信,嚴冬一定會過去,春天一定會到來,明天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