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文職「三劍客」的戰「疫」宣言:青春綻放,不負韶華!

2020-04-02   泉城後備之家

—記聯勤保障部隊疫情防控一線中的90後文職人員

文:於寶瑞 王青軒

自武漢陷入疫情以來,先後有數百名文職人員投入到聯勤保障部隊抗擊疫情的第一線,「90後」作為這支隊伍的生力軍,在抗擊疫情的阻擊戰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曾被賦予特立獨行、不在乎他人眼光的標籤;他們也曾承經受懷疑,成長的路上少了些許歷練和打磨,能否擔當重擔。可是年輕的「90後」們卻用自己的行動和表現,給出了一個讓大家信服的回答。如今的他們已經可以站在最前線,成為勇敢的抗「疫」勇士。

戰勝自己,「上海囡囡」淬鍊成長

疫情如火,號令如山。除夕萬家團圓之夜,左添隨著首批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從上海出發到達武漢,與漢口醫院對接連夜展開工作。剛來漢口醫院重症監護室的時候,病人較多,「一床難求」,院區內病患症狀有重有輕,打噴嚏、咳嗽的患者隨處可見,在醫療物資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心裡難免忐忑。但左添講道:「隨著衛生物資的補充和治療方案更新及治癒率的提高,我們漸漸戰勝了恐懼心理,也重拾了戰勝病魔的信心。」

火神山醫院投入使用後,左添跟隨組織安排轉戰火神山,並且分配在重症監護室1科室。按照感染防控等級,這裡屬於等級最高的紅區。像左添這樣的護理人員,不僅要負責護理救治、撫慰病患,還要承擔照顧病人起居、搬運物資、清潔衛生等繁重任務,身兼數職,體力消耗非常大。來武漢前,94年出生的左添還是一個柔弱的「上海囡囡」,而自從來到武漢,走上了與疫情鬥爭的戰場,她只知道無論再苦再累,自己必須堅持,直到勝利來臨的那一刻。在高強度的連續奮戰中,左添有時候會累到哭,甚至有一次直接暈倒在重症病房,但是這個曾經柔弱的姑娘從來沒有討價還價、退縮不前,依舊默默地堅守崗位,最大限度的貢獻出自己的光和熱。

但是在「紅區」工作給左添最大的挑戰不是體力上的透支,而是對她心理上的撞擊。重症監護室幾乎每周都有幾個重症病人因為醫治無效而離開,生與死的改變甚至就在一瞬間。而看到飽受疾病煎熬的患者離世、家人痛不欲生的場景,左添的心仿佛也被撕裂了。連著幾天夜裡,只要閉上眼睛就想起那些病患離世的樣子,左添輾轉反側,儘管精疲力盡卻怎麼也睡不著。身體的勞累和內心的煎熬讓左添無所適從。好在同事的幫助和勸導,讓左添慢慢地戰勝了自己。左添說,經歷這些之後,仿佛一夜之間真正長大,在火神山短短几天,她不僅懂得了什麼是慈悲、大愛,也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勇敢——勇敢並不是無所畏懼,而是明明知道害怕,卻還是要勇往直前。

溫暖體恤,「西北漢子」化身病房暖男

2月2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員抵達火神山醫院,90後文職人員馬昊昱醫師就在其中。

剛來不久,他們科室就接收了一個83歲的老奶奶。馬昊昱查房的時候,突然被老奶奶叫住,老奶奶似乎終於找到可以「吐苦水」的人。原來這位老奶奶已經和病魔鬥爭了40多天,曾經微胖的她如今已經快瘦到脫相。四十多天的折磨啊,在醫院裡見不到自己的家人,病情也不見好轉,筋疲力盡,就在昨天準備放棄的時候,醫生告訴她要轉到火神山醫院繼續治療。老奶奶對他激動地說:「孩子,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天亮了!因為啥?因為那是我們人民子弟兵的醫院啊!我的心踏實了。」老奶奶緊緊抓著馬昊昱的手,眼淚止不住地往下落,雖然隔著三層手套,但依然能收到那份沉甸甸的信任,馬昊昱的眼睛瞬間濕潤了,但是他很快仰起頭把眼淚逼了回去,因為帶著護目鏡的醫護人員是不能流淚的。

馬昊昱說:「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什麼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也體會到了為人民服務的職責所在。」老人使用呼吸機的時候,由於面頰部壓痛,口鼻咽乾燥,感覺很不舒服,老人的情緒又有了起伏。他和護士幫助老人摘下面罩喝點水進行短暫調整,並給老人按摩放鬆,老人也逐步恢復了平靜;老人身體不適拒絕吃飯的時候,從蘭州來的馬昊昱就跟老人講自己當地的蘭州拉麵有多誘人,說的繪聲繪色,老奶奶說他講出了「舌尖上的中國」的感覺,老人心情好了,食慾也有了,就能堅持按時吃飯了。隨後的日子,只要有空他都會到老奶奶跟前兒聊幾句,老奶奶說看見他就想到自己的孫子,他們差不多大,想想孩子親人都在家裡等著我,我就有力氣繼續堅持下去。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老人終於康復。送走老人的時候,他的心裡充滿了幸福感、成就感。

在馬昊昱心裡,能為患者們解除病痛或者哪怕帶去心理上的安慰、鼓勵,就是是自己最開心的事情。自己就不虛此行。

再度「出征」,「閱兵小將」走上抗「疫」戰場

在武漢抗「疫」一線的文職人員中,有一名叫金蘊韜的「90後」格外引人注意—走起路來英姿颯爽,格外「有范兒」。原來他正是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孔雀藍」方隊中的一員。作為文職方隊的一員,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如今走下閱兵場不久,又來到了抗擊疫情的戰場上。

在參加閱兵訓練時,訓練的目標就是走好閱兵場上的每一步。幾個月的訓練中,金蘊韜不僅走好了長安街上每一步,也對人生之路有了新的思考。能參加閱兵是軍人的無上榮光,但是榮光是一時的,使命是一世的。金蘊韜默默地告訴自己,以後只要組織上需要我,我一定義無反顧。於是在第一批申請支援武漢的名單中,就出現了金蘊韜的名字。

金蘊韜講,在這裡的工作節奏與閱兵訓練其實差不多,都是在與時間賽跑,確保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使命任務。而且,這次戰「疫」是與病魔在較量,挽救生命,動作快一秒,患者救治的希望就多一分。如今武漢的櫻花已經盛放,武漢的春天已經來了,距離抗「疫」勝利那一天也不會遠了。

此次全軍抽組的文職人員來自各個軍兵種,這也是軍改後文職人員首次大規模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而90後作為抽組文職人員的主要群體,他們挺身而出,衝鋒在前,用責任詮釋理想,用使命鑄就輝煌。此時此刻他們已不是父母眼中的「掌上明珠」、男朋友眼中的「小鳥依人」、孩子眼中的「慈愛母親」,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他們守護著別人的健康和生命,挑戰著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的極限。上演著一次次義無反顧地抉擇,一個個感動人心的故事。時代呼喚英雄,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戰士。經過淬鍊的「90後」正走進時代的中央,成為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