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4月16日上海車展Preface概念車發布,到2020年9月26日北京車展吉利星瑞量產上市,近1年半的時間,鑒於彼時概念車的驚艷,Preface的熱度一直都在,以至於我們有太多的機會接觸到與之有關的信息。
本以為,除了Preface被正式確定中文名稱「星瑞」和一些更詳盡的配置之外,關於這款車本身,應該沒有特別需要了解的新內容了。
譬如:之前我們已經知道,新車將搭載Drive-E系列2.0TD發動機+7DCT組合,可實現最大功率190馬力,峰值扭矩300牛·米。單從動力總成的核心單元來看,這是標準的B級車配置。當下,1.4T、1.5T,1.6自吸才是A級車的標配。
星瑞量產車坐實了B級車配置的定位,新車上市,傳遞出更詳盡的產品信息:在CMA架構之下,星瑞後懸採用E型多連杆獨立後懸架、采埃孚DP-EPS轉向助力系統,ITT剎車片,線控底盤。
上述這些配置意味著什麼?
多連杆獨立後懸架與A級車通常所採用的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比較起來,成本更高,有承載性好、抗側性強、減震效果明顯的優點。
2018年9月,采埃孚與中國三家汽車製造商簽訂了雙齒輪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訂單,其中就包括吉利汽車。
采埃孚轉向系統工程高級副總裁Thilo Bitzer表示:
DP-EPS轉向助力系統,作為雙齒輪轉向系統是中國和全球市場的出色解決方案,與傳統的液壓動力轉向系統相比,該技術可節省4%的燃油,並相應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由於該系統由電子控制且非常靈活,因此,該技術在提高安全性、便利性以及向半自動駕駛和全自動駕駛轉變中發揮重要作用;
創立於1920的ITT公司在中國的起源也可追溯到100年前,紫禁城使用了ITT GOULDS生產的水泵。
其旗下剎車片品牌「葛爾法」不僅與F1、WRC、WTCC等國際大賽合作,也被寶馬、奔馳等高端品牌看中。但吉利星瑞不是第一次採用ITT的產品,領克03(參數|圖片)已經使用了GALFER的無銅剎車片;
而線控底盤,無疑不是證實了星瑞L2級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真實性。
自動駕駛的路徑規劃等駕駛決策是由傳感器根據實際的道路交通情況進行識別進而得出,這一切都是電信號,這就需要傳統汽車的底盤進行線控的改造與升級,繼而適用於自動駕駛。
所以,星瑞產品介紹中,所涉及的AEB-PE行人識別系統、BSD盲區監測系統、SLIF限速信息提醒功能、LKA車道保持輔助系統等職能駕駛輔助系統,在線控底盤的支撐下,都能得以保證實現。
如果再把星瑞車身尺寸同級大大領先,創造性的時空交疊座艙,簡約而不簡單的雙12.3英寸液晶屏等產品信息融合在一起,吉利星瑞就如同一個你早已熟悉的線上朋友,甫一見面,既有意料之中的熟悉,也有想像之外的驚喜。
但這種「驚喜」最終還是超出了產品範疇。
與吉利總裁安聰慧在星瑞上市發布會上,對星瑞產品端「高調」的作風完全不同是,在星瑞的市場端,吉利則採取了非常「低調」的態度。
首先,我們看看產品的市場定位。
星瑞車身的長寬高分別為4785/1869/1469mm,軸距為2800mm。作為A級車的代表日產軒逸(參數|圖片)的長寬高分別為:4641/1815/1450mm,軸距為2712mm,星瑞毫無爭議地全面超越。
作為B級車的代表雅閣長寬高分別為:4893/1862/1449mm,軸距為2830mm,星瑞僅在車長和軸距長度上略遜。
通常,國內是採用德國汽車的分級標準來區分:A級車的軸距一般為:2350mm-2790mm,B級車的軸距一般為:2700mm-3000mm。
星瑞以2800mm的軸距,在AB級的臨界值區間。除此之外,星瑞完全以B級車的標準來打造。所以,即便標準再嚴苛,星瑞定位為A+級,是名副其實。
但安聰慧說,星瑞用「同級最長軸距,同級最寬車身」重新定義「A級」家轎最大空間新標準。
官方對星瑞的產品市場定位是A級,不要說B級,連A+級都不提。
為什麼吉利非要 「壓」著星瑞的級別?這超出我們對這件事的通常理解:級別拔高半級,說明產品設計的與眾不同,說明產品製造的更高標準,不好嗎?
我們在星瑞發布會上找到了答案。
星瑞有兩個「使命」:
其一,產品使命,為「顛覆」而來。
「用戶思維」隨著存量市場的到來而浮出水面,通俗講,就是要造車人挪挪屁股,坐到用車人的位置上去考慮問題。當下,甚至成為造車新勢力的口頭禪。
但新勢力的產品下線時間不過3年左右,用戶累計多則過萬,少則幾千。在這個體量之下,他們的「用戶思維」往往局限於網際網路,對用戶反饋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對靠前、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並在有限的範圍內達成解決方案。然後,儘可能依靠OTA升級,去解決所有問題。
事實上,OTA差一點就成為新勢力對傳統造車形成「碾壓」的不二法寶:因為OTA可以讓技術快速疊代,而傳統造車只能做1年一次小改款,3年一次中期升級,6年一次換代的事情,「從前車馬慢」的故事,貌似成為傳統造車的專屬。
超過20年時間,累計千萬數量級用戶的反饋,吉利造車的「用戶思維」顯然更有說服力。基於此,吉利星瑞的產品使命,形成了「家轎顛覆者宣言」。
「重構」智能新標準:星瑞成為第一款全面實現燃油車整車OTA的家轎;「重構」空間新標準:實現全場景空間獲得感最大化;「開創」健康新標準:星瑞全面普及「全方位健康車」;「開創」動力新標準:實現豪華性能在家轎車上的標配。
顯而易見,吉利顛覆的是家轎屈從、勉強、將就的過去。吉利星瑞要為用戶,在智能、動力、空間,環保與健康等四大方面帶來前所未有地改善。
其二,市場使命,為「超越」而來。
星瑞的市場使命,為「全面超越強勢合資品牌產品價值」而來。星瑞是科技吉利4.0時代,100%架構造車,吉利品牌的開山之作,顛覆性的品質打造,成就了吉利對星瑞產品的足夠自信。
星瑞要拓展的疆域是「強勢」合資品牌固有的領土。在使用「強勢」這個詞彙之前,我們通常讀到的是「主流」這個詞彙。如果按照「262」的劃分原則來說,「6」就是主流,6左邊的「2」就是強勢。
其重要特質就是:銷量、口碑、品質、價格達到完美融合的產品。以2020年上半年轎車銷量排行榜為參照,可以得到更具體的品牌,它們應該是日產軒逸、豐田卡羅拉(參數|圖片)、大眾朗逸(參數|圖片)等。
儘管轎車市場作為合資品牌的天下,由來已久,2020年上半年,吉利帝豪(參數|圖片)是銷量排名第一的自主品牌,也是唯二進入銷量TOP10的自主品牌。但從銷售數據上看,上述三者都遠超帝豪,吉利星瑞想要「破局」的心,路人皆知。
吉利首先顛覆了自己,星瑞才得以顛覆行業,吉利星銳完成了超越之前的所有功課。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產品價值」從哪裡來?從市場當中來,也就是說,再好的產品,不能形成相當的銷量,就沒有完全實現其產品價值。
吉利一定要星瑞成為一款走量的產品。
回到我們之前的問題,為什麼吉利非要 「壓」著星瑞的級別?
當吉利官方確定星瑞是一款「A」級車,實際就基本確定了星瑞的價格區間。A級車按照B級車的標準去打造,沒人吐槽你,但一旦按照B級車的標準去定價,就會引來非議。
事實上,發布會上,安聰慧已經明確,「無需用戶多花一分錢」,這個太強烈的信號簡直和A級車的定位形成了完美呼應。就像脫口秀當中的「Call Back」技巧,這是一個讓大家開懷的呼應。
所以,基本可以肯定,星瑞走量版的價格在11萬元左右,頂配車型不會超過15萬元。
屆時,我們共同見證,家轎市場將發生怎樣的大變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CB9EXUBd8y1i3sJXULg.html